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预防乳腺癌化疗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2014-12-16 08:23:10黄桂香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腹部穴位乳腺癌

张 莉,黄桂香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2d或3d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便秘是乳腺癌化疗病人常见的一种副反应,可导致病人食欲下降、乏力,甚至加重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再吸收,增加病人的痛苦。本科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能有效预防及减少乳腺癌化疗病人便秘的发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0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乳腺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化疗前针对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向病人介绍,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为了减少药源性便秘的发生,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掌握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②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种类,以增进病人食欲,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含有粗纤维的豆类食物,以增加胃肠道蠕动,鼓励多饮水,化疗病人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能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③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人,与其交流,帮助其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④温水泡脚:每晚临睡前泡脚30min,水温39℃~42℃,水位高于脚踝。通过水温刺激双脚。使足底的小肠、结肠和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促进肠蠕动。

1.2.2 观察组 除了上述常规护理外,化疗前1d开始进行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①穴位按摩:病人取仰卧位,采用指压按摩法,选天枢(脐旁开2寸)、归来(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上巨虚(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下巨虚(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9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为主,按摩程度以病人产生酸胀感为宜,每穴位2min,每日2次。②腹部按摩:操作前,嘱病人排空膀胱,勿过饱,取平卧位,双腿屈曲。操作者站在病人左侧,温暖双手,右手紧贴下腹部,左手放于右手背上,沿结肠解剖位置和降结肠走向顺时针方向循环按摩,动作从轻到重,呈波浪式,以腹部产生热感为度,每日3次,每次餐后1h进行。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乳腺癌化疗病人便秘产生原因 ①饮食因素:癌症化疗病人为了加强营养,进食往往过于精细,加上摄取纤维量及水分不足,致使肠道动力匮乏,又由于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从而导致便秘。②缺乏锻炼:化疗病人常因体乏无力,不愿下床活动,活动减少导致肠道蠕动减弱,易致便秘。③进食量少:化疗病人由于食欲欠佳,进食量少,食物残渣相对减少,因此大便量也随之减少。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加之不愿喝水,致使体内水分减少,进一步导致大便量少且干结,不易排除。⑤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症病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疼痛,但另一方面也减弱了胃肠道的蠕动,易致便秘。⑥精神心理因素:化疗病人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而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导致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⑦忽视排便信号:病人由于治疗或环境等因素,当出现便意时有时会克制或忍耐而不立即排便,这样久而久之会使排便反射逐渐消失,继而导致便秘。中医认为癌症化疗后便秘的病人多为气秘和虚秘。气秘病人多见于初次化疗,出现恐惧忧虑、情志不舒或久卧不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肠腑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不行,故而大便秘结。辨证属情志失和,脾胃气机郁滞,肠腑传导失司。虚秘常见于素体亏虚,病程较长,且反复化疗者,病势较缠绵。病机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润肠[1]。

3.2 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的机制 穴位按摩是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进行按摩,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2]。穴位按摩具有扶正祛邪、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的作用。经络联系内脏、体表,所以按摩虽在体表操作,但其作用可达于内脏器官、四肢百骨骸,调理脾胃,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3]。穴位按摩取的主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天枢穴属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归来穴具有推动肠腑气血运行顺畅功能;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上巨虚穴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下巨虚穴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通过穴位按摩达到宽胸理气、和肠理胃的功效。腹部按摩是靠手掌的直接作用力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的运动。促使其内容物发生运动变化,即胃肠蠕动加快加强,从而加快(或延缓)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腹部按摩还可通过神经、经络的传达,间接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4]。

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便秘,操作简单、安全,病人易于接受,避免药物疗法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体现。

[1] 边雪梅.穴位按摩预防肺癌化疗后便秘9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8.

[2]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

[3] 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2.

[4] 罗才贵,刘明军.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

猜你喜欢
腹部穴位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48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7:04
夏季穴位养心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祝您健康(2018年5期)2018-05-16 17:10:16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