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平,马 艳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1]。质量控制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的任何环节中,在消毒供应中心也不例外。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2]。几乎是整个医院病原体数量最为庞大、种类最为繁多、感染风险最大的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对象[3]。因此,寻求适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控制医院感染意义重大。核查记录表是本研究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处理流程而制定的一种囊括了各环节质量控制的量表,可以直观记录物品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工作缺陷,从而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减少医院感染。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床位1 500张,手术器械已于2008年就实现集中管理,2009年5月对全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实行集中管理,科室所用换药包、口腔护理包、尿道口护理包均为重复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共有工作人员32名,其中护士16名(含消毒员2名),护士助理6名,临时用工10名,年龄18岁~55岁,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工龄1年~15年,本研究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无明显变化,人员流动为2人,已排除在对比结果之外。
1.2 方法
1.2.1 分组 按工作范围不同将核查记录表的检查项目分为10个部分,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数量将每个项目分为等同于岗位数量的小项目,将每个小项目的质控内容依据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的入职年限、工作能力具体分配到个人,同时要保证具体检查者与实际操作者为不同人员,形成交叉质控、多人监督。
1.2.2 责任归属 每月初由护士长根据上月质控中反映出的问题制订本月的质控重点并公示,区域组长根据质控重点安排每个成员具体质控内容;护士长负责对所有项目进行质控,区域组长对所负责区域的所有项目进行质控,各项目责任人对所负责的具体项目进行质控;护士长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考核,区域组长与项目负责人质控中发现问题不进行考核,但要说明当时的客观情况和主观想法,以便于总结经验减少该项目出现缺陷的频率,对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者另外给予加分奖励。
1.2.3 检查频率 每人每周至少两次对所负责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1.2.4 内容设定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来设定核查记录表的检查项目,内容包括下收下送、分类清点、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范围涉及常规物品、常规器械、专科器械、手术器械、敷料,使整个运行过程质量控制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依照等级医院评审细则中的要求,将效果评价分为4类,“√”表示全部合格,“△”表示部分合格,“○”表示此次检查未涉及该项目,“×”表示不合格,效果评价为“△”或“×”时,还需在核查记录表背面说明具体情况,并写明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人。
1.2.5 总结分析 每月末由各区域组长将本月核查记录表中存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后再将核查记录表交由质检员,质检员负责统计原始记录,得出本月各项目的检查次数,不合格的次数、存在问题、责任人,合格的次数、合格率。护士长负责将以上统计信息制作成幻灯,召集全科人员在质控会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应用核查记录表后,检查的项目更加全面,记录更加简化,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各工作环节缺陷,同时可以直观的计算各项目的合格率。以下将2012年6月—2012年7月的质控过程(使用核查记录表之前)与2012年8月—2012年9月的质控过程(适用核查记录表之后)进行对比,以说明核查记录表在消毒供应中心质控过程中的作用。见表1~表4。
表1 启用核查记录表前质控项目分
表2 启用核查记录表后质控项目分
表3 启用核查记录表前质控记录体现问题数量 件
表4 启用核查记录表后质控记录体现问题数量 件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全院提供充足、完好、规格齐全、品质保障的消毒灭菌物品的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4-6]。综合以上使用核查记录表前后的数据分析,核查记录表的应用体现了人人参与,动态发展的管理原则[7],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我要为我做的工作质量负责。通过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找出高危环节和因素,将质量控制前移,前瞻性地做好质量控制,同时采用数据显示方式,一方面可以清晰地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为下个月的质控重点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通过不断改进可以体会到在数据改变中感受到进步,与此同时对不达标的项目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并进一步改进质量。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应重视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各环节的持续质量控制和改进,使管理有标准,各岗位有规范,对每个环节检查有手段,保证了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环节的质量及医疗护理质量,确保了病人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各科室对我科工作的满意度。总之,核查记录表的应用对全面控制各环节质量、发现工作缺陷、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实行了全程监控,达到了提高质量管理的目的,应予以持续使用,以便于下一步对出现问题较多的项目进行改进[8,9]。
[1] 王丽芳.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J].护理研究,2012,26(1C):265-266.
[2] 陈桂珍,余永洁.消毒供应中心的全程质量管理与措施[J].全科护理,2013,11(2C):548-549.
[3]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82-2283.
[4] 周琴.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A):643-645.
[5]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4860.
[6] 沈慧慧.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13,11(8B):2174-2175.
[7] 韩平平,吕永杰,赵云霞.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58.
[8] 周继梅.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全科护理,2013,11(1B):166-167.
[9] 沈春花,庄贤琴,王月珍.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8A):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