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病人诊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4-08-15 00:50:48汪建国佘英佳李春燕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闭式胸膜胸腔镜

汪建国,佘英佳,李春燕

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临床采用常规的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及细胞学检查,并结合经皮胸膜活检进行病因学诊断,仍然有20%~30%的胸腔积液病人未明确病因[1]。内科胸腔镜检查能全面观察到肺表面、纵隔及膈肌胸膜、肋膈窦的情况,而且可在病灶处采集活检组织,作为诊断胸腔积液及各种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的方法,文献报道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病因学诊断阳性率在90%以上[2]。我科对住院治疗的胸腔积液病人实施内科胸腔镜检查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胸腔积液病人47例,其中男36例,女11例;年龄39岁~71岁,平均58.4岁。临床表现为憋气、胸闷、胸痛、喘息及咳嗽、咳痰等不适,均经常规的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脱落细胞学、胸部X线、CT和(或)超声检查未能确诊;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内科胸腔镜检查。47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经内科胸腔镜检查诊疗后,其中1例考虑是多浆膜腔积液,另1例考虑胸膜间皮瘤,其余病人均明确病因,其中肺腺癌20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4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中2例病人术后第1天体温37.6℃~37.9℃,8h后体温恢复正常;2例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给予低流量吸氧、嘱其卧床休息,10h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其他病人均未发生以上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我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业务新技术,大多数病人对检查方法缺乏了解,担心治疗效果。为了缓解病人术前紧张、焦虑的心理,责任护士术前1d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讲解内科胸腔镜检查在国内外开展的情况及效果、操作流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内科胸腔镜检查有很多优点如切口小、疼痛轻,并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通过胸腔镜能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准确、多点取胸腔内病灶的活检组织,能直接窥视和切取纵隔膈面、肋膈窦的病灶[3],且术后恢复快。让病人增加手术信心,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积极主动配合诊疗及护理[4]。

2.1.2 术前病人准备 常规检查血清各项指标、心肺功能及胸腔超声。术前1d给予备皮(患侧胸部及腋窝),手术当天嘱病人常规禁食、水,在健侧上肢或下肢留置套管针,根据病情留置尿管。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频繁剧烈咳嗽者给予口服止咳药,如磷酸可待因片30mg口服。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物口服。

2.2 术中护理 术中给予连接鼻导管吸氧,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及生命体征,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脉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及时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告诉病人手术进展情况,并指导病人配合诊疗过程,当医生取活检组织时叮嘱病人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注意呼吸的频率及节律。护士要予以安抚和鼓励,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让病人可以信赖的手术环境。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脉氧饱和度变化,12h~48h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止监测。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如平卧位或半卧位,嘱其注意休息,协助病人适时变更体位,有利于胸腔积液的引流。病人由于胸部疼痛而不敢咳嗽排痰,导致痰液不能及时清除,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护士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教会其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当病人无力咳嗽、咳痰时,护士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在病人吸气末按压胸骨上窝处气管,刺激病人有效的咳嗽,此方法效果明显。若病人未诉特殊不适,饮少量水,未发生呛咳者可进普食。告知病人勿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2.3.2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袋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cm[5]。密切观察胸腔置管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浸湿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水柱波动情况并及时记录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胸腔引流液多的病人应每天更换胸腔闭式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胸腔引流液具体的量,术后1d~3d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后密切观察24h内病人的生命体征,胸腔置管穿刺处敷料是否干燥,穿刺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的发生。

2.3.3 疼痛护理 术后病人常常感觉胸痛或者伤口疼痛,告知病人翻身时用手固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咳嗽时用手按压术侧胸部可以减轻疼痛。通过音乐疗法、观看电视节目、跟病人聊天等方式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提高病人对疼痛的忍受能力。当疼痛的程度让病人不能耐受时,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镇痛药,使病人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增进食欲,减少体力消耗。护理人员通过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和技术,才能有效参与镇痛,从而帮助病人安全地度过术后恢复期,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6]。

2.3.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4.1 发热 术后1d~3d体温可有升高,一般37.5℃~38.0℃,多由手术对胸膜的刺激反应或胸腔内少量出血引起。一般不需降温处理,3d后可恢复正常。定时监测体温,体温大于38.0℃,每日测4次体温,给予冰袋物理降温。体温大于38.5℃时,可以给予温水擦浴。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2.3.4.2 低氧血症 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病人是否有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术后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L/min~3L/min,术后24h内进行床上活动,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变动体位和翻身,术后常规吸氧可明显减少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低氧血症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2.3.4.3 出血 术后给予常规止血药物治疗,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及胸腔闭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如胸腔引流液为血性、出血量>200mL/h、持续3h~5h以上、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头晕、胸腔引流液颜色变浓提示胸腔内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3.4.4 皮下气肿 部分病人在胸腔镜检查过程中或胸腔镜检查后出现皮下气肿,严重时累及颈部、腹部、纵隔及全身[6]。咳嗽频繁者术前给予磷酸可待因片口服,有效减少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咳嗽,从而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率。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中有无气体逸出,每班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颈部及肩部皮肤有无肿胀或捻发音,如出现皮下气肿,立即让病人半坐卧位,及时通知医生。

2.3.4.5 复张性肺水肿 注意观察胸腔积液或气体的引流速度及量,要密切观察病人,当病人短时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持续或频繁咳嗽、脉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等症状时,要高度警惕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3 小结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呼吸科医生可以单独操作的一项诊疗技术,主要运用在胸膜疾病的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胸膜固定术的治疗中[7],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8]。护理人员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指导、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病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减轻经济负担,促进病人康复。

[1] 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5.

[2] Wang Z,Tong ZH,Li HJ,et al.Semirigid thoracoscopy for undiagnosed exudative pleural effusions:A comparative study[J].Chin Med J(Engl),2008,121(15):1384-1389.

[3] 谷晓雁,赵均友,谷兰海.电视胸腔镜诊断治疗不明原因胸腔积液58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8):865-866.

[4] 潘三江,王丽英,黄菊华.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24-26.

[5] 张朝晖,刘琼慧,郭连英.378例内科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5):85-86.

[6] 陶长燕.综合护理干预对胸部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5):811-812.

[7] 李莉,杜钟珍,孙昕,等.可弯曲式内科胸腔镜检查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991-992.

[8] 金发光,李王平,傅恩清,等.内科胸腔镜在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0,3(2):86-89.

猜你喜欢
闭式胸膜胸腔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重型机械(2020年3期)2020-08-24 08:31:40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中国水利(2015年2期)2015-02-28 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