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苏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汶川 623002)
托马斯·哈代 (Thomas Hardy, 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创作了颇具鲜明特色的“威塞克斯”这一地域,并在其“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创作了众多经典人物。《卡斯特桥市长》则被视为哈代“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的成熟代表,其不仅在小说的情节上达到了新高度,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有了新突破。卡斯特桥市长迈克尔·亨查德,在年轻时酗酒轻狂,卖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幡然醒悟后,努力经商成功。机缘巧合,前妻和女儿回到了自己身边,亨查德却因个性固执,生意败给了对手法弗瑞,最后孤独病逝,在其留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幸福不过是整个一出苦痛戏中一段偶然的插曲而已。”[1]而这正表达了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
然而哈代本人对其悲观主义思想也做过种种辩解,在1920年的一封信中,哈代写道,“令我感到悲哀的是,人们将我的由情绪所左右的创作视为某种单一的科学理论。”[2]然而学术界对哈代创作中的悲观主义思想也一直存在着争议。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到英国农村,在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体制等多方面强烈地冲击着当时农村的宗法制度,而各种新思想的出现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其中包括叔本华的内在意志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而这些思想都影响着哈代的创作。
在哈代先后创作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5)中都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达了悲剧主题。特别是其史诗剧《列王》表达了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在哈代创作的众多诗歌,比如,《黑暗中的鸫鸟》《在地球尸体旁》等,则表达了生存的痛苦,战争的残酷,时光的无情和爱情的失落等悲观主义思想。因此,哈代被评论界定义为悲观主义作家。然而,仅仅把哈代评定为悲观主义作家则未免失之偏颇。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并未乐观看待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他并未粉饰当时社会,他只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及真实面目,对社会现实所存在的弊端也大胆揭露和批评。
在1886年前后,哈代先后阅读了叔本华的《意志和思想的世界》和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叔本华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宇宙的一切事物或现象,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实体都受到一种叫做“意志”的作用,意志统治着宇宙万物,而万物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排斥异己,生物相互竞争,不断改善自身才能生存和发展。哈特曼则接受和支持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Immanent Will)。哈代则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和叔本华、哈特曼的内在意志力综合起来,提出了“进化向善论”(Evolutionary meliorism),这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一种折中,是对悲观事物的积极态度,认为经过人类的努力和社会的发展,某些事物和观点会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在他的作品《列王》中所创作的诗歌则表达了这一思想。而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正如裘德最后反思到:“我试图在这一代就完成的事情,其实需要两三代人来完成。至于淑跟我,我们思想明朗清澈,我们热爱真理,无所畏惧,但是我们这种情况,可完全走在时代的前头!时代还没成熟到我们这种程度啊!”[3]在《卡斯特桥市长》最后结局,亨查德女儿伊丽莎白与亨查德对手法弗瑞的结合也表明了哈代的进化向善论。哈代在《晚期和早期抒情诗》的《辩解》中写道:“有人认为笔者在本书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其实,所谓悲观主义实际上只是对现实的探索,是为了改善人们身心的第一步。……请让我再次引用我常说过的话,即我二十多年前在一首《在阴郁中》的诗中讲过的话……:‘要改善这个世界,就得正视世道的丑恶’。也就是说,要观察现实,并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现实,不加掩饰,同时着眼于争取最好的结果:简言之,即以进化向善论的思想作引导。”[4]在这段话说中,哈代阐述了自己进化向善论思想,指出面对世界和现实的丑恶,人类不应该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自然法则有其自己规律,人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一时难以改变的现状。
而哈代进化向善论的形成则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62年至1886年,哈代由上帝忠实的信徒到阅读达尔文、斯宾塞等人的著作并受到影响。第二阶段则是 1886年至1980年,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哈特曼的哲学著作,并用内在意志力来解释命运悲剧和巧合。这一阶段所创作的诗歌和史诗剧《列王》则体现了这一点。第三阶段则是1908年至1928年,他在其日记和书信等中提出了进化向善论这一观点。哈代则认为,要改善这悲惨现实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人类要看到现实的丑恶,这是改善现实的出发点。如果一切尽善尽美,何必为改善现实而努力?第二,造物主对人类的疾苦无动于衷。要改善世界,只有靠人类自己的努力奋斗。第三,为改善世界,人类必须从某种信仰中得到启示和指导。”[4]
哈代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出来的悲剧,是对当时社会所存在问题的真实再现,在工业革命进程中,他并没有一味乐观看待周围新兴事物,也没有粉饰当时社会中所存在的矛盾。在哈代的作品中,真实再现社会,揭露矛盾,分析悲剧,用进化向善论来期望未来,所以,哈代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失落中批判,痛苦中求索。”[2]
《卡斯特桥市长》作为悲剧小说,则以一幕荒诞无稽的开场开始,作为一名做苦工的割草工人亨查德,终日酗酒,在喝粥店偷喝烈酒后,在醉醺醺的情况下以五个吉把自己的妻子和还在襁褓中的女儿买给了不知名的水手。而这一荒唐的行为和开场便奠定了亨查德的悲剧,由此便可以推断出其做事武断,缺乏思考的性格。在卖掉妻儿后,第二天早上,亨查德便去了教堂,发誓要戒酒二十年,用这种办法来惩罚自己,并向他冒犯的权利请求赎罪,这时他感到“有某种力量在同他作对”[1]。而这种力量便是道德,而亨查的就像传统悲剧中的浮士德、俄狄浦斯和李尔一样,在痛苦和悲哀中发现道德力量的存在,并不断受到道德力量的鞭笞。
在前两章引起读者注意的事件后,小说的布局便跳到了二十年后的事实,这是因果关系,由于亨查德在粥店的荒唐行为,导致了卖粥老妇人对其当场揭发而受到当众受辱,失去了情人露塞妲的爱情,受到了伊丽莎白-简不是自己亲身女儿的打击,最后前妻病逝。在同他的苏格兰对手法弗瑞的竞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亨查德通过自己努力打拼而来的成就,因先前犯的错误而一一受到了惩罚,最后面临最悲惨的死路一条。而《卡斯特桥市长》则并不是完全遵守传统悲剧的模式,而是有着现实基础。哈代本人也在这部小说的序言中承认,创作这部小说是受到当时多彻斯特当地真实历史上的三件事件的启发,即卖妻事件,废除谷物法中对收成的评断以及王室成员的来访。而小说的现实材料最后以悲剧的形式来收场,这也表明了哈代对当时新出现事物中所存在的矛盾并不乐观,他把现实事件都已悲剧的形式来结局,表明了哈代直面矛盾和揭露矛盾的决心。
而《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则可以归纳为三个因素,首先,来自社会的悲剧,亨查德刚愎自用,不肯接受新鲜事物,无法与社会同步,必然会遭到社会淘汰造成悲剧,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第二,是来自道德约束力的惩罚,小说开场中亨查德荒唐的行为为自己将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最后,通过《卡斯特桥市长》这部小说,哈代也支持了“性格即命运”这一论断。亨查德拒绝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法弗瑞的建议,反对伊丽莎白的提议,野蛮粗俗对待周边人,这些性格中不好的地方都是导致亨查德孤独离世的因素。由此看见,哈代《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并不是一单纯现象的悲剧,而是有众多因素引起的,而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哈代是位现实主义作家,他并不一味悲观看待事物,而是全面分析矛盾,找出矛盾所在,引起人们注意以解决这些矛盾。然而,哈代却并未意识到这些悲剧的社会根源,找不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所以,在他的创作中往往被命运,天意和巧合所统治,流露出了自己的无奈和悲观。这也是众多评论家对哈代“悲观主义作家”身份的定位。
这部小说整个重要线索都体现了达尔文主义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在哈代进化向善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中,哈代阅读了当时对宗教大不敬的达尔文主义相关书籍和斯宾塞相关论著,哈代接受并支持这些观点和思想,开始对自己所笃信的宗教产生了怀疑。
从整个小说构思来看,亨查德是当时旧生产方式的代表,是当时宗法制度下传统农民的体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自己多年来对谷物和市场的了解经营生意,并成为了卡斯特桥的市长。他身上具有传统农民的美德,如踏实努力,乐善好施。然而,当时的工业革命已影响英国农村,新的生产力开始出现,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渐渐取代了旧的生产方式。而这时的亨查德却一意孤行,按照自己老办法经营,如,用嘴讲生意,口算心记,粉笔来计算。而当时还是好友的法弗瑞对他提出建议时则被统统拒绝。这时亨查德的性格缺陷也暴露出来,他嘲笑法佛瑞的新机器。尽管亨查德乐善好施,为工人爱伯尔的母亲在冬天买煤取暖,却在公共场合惩罚爱伯尔不穿裤子以警示其早起,这些都体现了亨查德刚愎自用,性格古怪,脾气暴躁等性格缺陷,为其被新生产力取代,造成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
而小说中另一位核心人物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法弗瑞,他身上则集中体现了与旧势力代表的亨查德相反的品质,他受过良好教育,对粮草这一行很熟练,当亨查德陷入困境时,积极为其解决问题。在品格方面,他礼貌待人,遇事冷静,耿直大方。而其中最为重要一点则是法弗瑞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分析和掌握市场行情,这便是其在最后打败对手亨查德的原因,而法弗瑞身上所具备的能力则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由此也说明,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对达尔文进化论,和叔本华内在意志力的理解,哈代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而这一过程中必然有冲突和矛盾,并伴随着牺牲的悲剧,然而这是宇宙“内在意志力”的运转,并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只有掌握和服从这一规律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进而体现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从这点从发,哈代在这部小说中安排亨查德悲剧则并非偶然,这是社会进步不得不出现的牺牲。然而,作为底层阶级的儿子,工匠出身的哈代,面对这一历史进程中农村的破坏和农民的痛苦则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和悲观,希望在社会的发展中,某些造成悲剧的社会因素会消失,整个矛盾和悲剧向着好的,善的方向发展,这便是哈达的社会进化向善论本质。
哈代作为一名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面对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悲剧从未在作品中加以粉饰,也没有一味乐观看待这些悲剧,他直视矛盾,分析矛盾所造成的社会悲剧,争取为这些悲剧找到“良药”,而然哈代还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未找到这些悲剧的根源,于是便把希望寄托于社会进化过程中,某些悲剧将不会发生这一“向善”过程。《卡斯特桥市长》结局,主人公亨查德的悲剧命运却被女儿伊丽莎白和对手法弗瑞的结合而点燃,进而升华了悲剧。
[1]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M].张玲,张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托马斯·哈代 无名的裘德[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