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角度

2014-08-15 00:49靳会峰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素养大学生

靳会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信息化进程急剧加速,社会各领域都在发生信息化的转型,由此引发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够及时分析、提炼和处理海量信息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信息素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名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承载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因而,高等院校加快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化,努力提升人才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全美大学图书馆协会通过的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 6个一级指标即: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索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1]

从广义上来讲,信息素养实际上是图书馆素养、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研究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一系列素养的结合体。换句话说,信息素养已不仅仅指解决信息问题的相关技能,它还包括对一个思想体系及其中信息流方式的理解。综合国内外已有文献,信息素养的构成大体可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四个部分。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院校的教育培养下,逐步形成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等五要素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

“在信息素养这一研究领域,图书馆员是主要的研究主体,他们从图书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其教育问题,此外还有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2]有研究者认为,“在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责无旁贷,应该充分承担起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3]诚然,改善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可以通过改善硬件环境(如提高网速和计算机配置等)、开设信息类相关课程、增加馆藏和数字资源等来达到目的。但是,仅仅依靠图书馆是不够的。而且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晰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课、专业计算机课、信息检索课以及相关的讲座和培训。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计算机课只是单纯地讲授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涉及的信息知识、技能相对较少,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素质的培养更加显得捉襟见肘了。

信息检索课这类课程在各高校开设并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开设目标不明确,没有与学生的专业及年级特征相结合,缺乏科学性,且绝大多数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选修课的自身定位是让有兴趣的学生选修,旨在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而实际上信息素养应该是每名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应该通过系统有效的课程体系加以培养。

信息素养的相关讲座与培训针对性强、时间短、效果明显,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然而由于重视程度和培训人员素质等问题,讲座和短期培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信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信息道德等。信息检索强调学习信息检索的方式和对数字化资源的利用,而信息道德则强调使用信息时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两者缺一不可。注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忽视信息道德的培养,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的信息使用习惯,严重的将会造成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的出现。若只注重信息道德,忽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又会造成教学内容空洞、浮于表面,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另外,学生从信息素养课上学到的内容能多大程度迁移到专业课学习中,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课程教学设计欠佳,缺少实践环节

许多教师缺乏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大多停留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层面”[4],只是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展示工具来使用,没有把网络环境中的合作学习工具、协作学习工具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使得一些本来应该通过实践学习的知识变成说教,“纸上谈兵”,给学生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造成困难。学生在信息检索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并没用得到及时充分的实践,更没有试图引导学生去解决本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信息检索问题。所以,形成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知识没有被内化,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还是不得其法,迷失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之中。

4.课程评价手段单一,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信息素养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自我总结,对于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课评价手段相对单一,仍以教师评价、结课考试为主。造成理论考试只是考前背书,实践考试只是提交一个作业,敷衍了事。课程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无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还缺乏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间的互评。

三、在专业课程中整合信息素养

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如果专业课程有所要求,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就会有直接的动力”[5],将会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知并付诸实践。

信息素养是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这一看法表明,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训练学习者的探索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进行深入研究、发表研究成果的过程,这一看法实际上与大学专业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专业课程中整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

根据课程整合理论,“整合并不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或者内容简单地进行相加,而应该是根据需要整合课程的形式、内容等来进行有机的、动态的融合”[6]。专业课程与信息素养课程的整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专业课程目标中加入对信息素养的评价

依据课程标准和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要求,在原有三维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加入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等内容。规定学生在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专业方面,也包括信息素养方面。不同专业课对应不同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可以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分散到每节课中去实现。

2.在学习者分析中加入对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

大量研究[7]发现专业与年级不同,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展开差别化的教学。对于信息素养高的学生,完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训练法、问题解决法、研讨式课程等基于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方法,而对信息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采用传统口授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其过程中也要渗透进信息素养相关知识。

3.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结合点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现有课程内容中已经包含一些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成分,它们存在于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这些信息素养成分为我们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提供了可行的抓手。

在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时,专业教师可以与信息类教师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的优势,技术人员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各取所长,制作出技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秀教学资源。

4.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突出实践与应用,增加学生的探究和问题解决。信息能力只有具有了真实的研究任务,才有意义,也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其次,有研究者在研究学习者是如何获取信息素养能力的过程中发现,在学习者具备了基本技能之后,大部分最新的知识和方法都是通过与同伴或专业老师的交流获得的。[8]所以在课堂上要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再次,学习成果的评价中突出信息搜索过程和信息使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结果。

5.提高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增强示范作用

每个专业都有各自最好的或最常用的数据库或网络数字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并能从纷繁复杂的资源之中,检索并筛选出来。这种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等过程在教师的示范演示之下,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学生。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应当纳入教师年终考评体系中来。

6.在日常养成中培养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起着调控方向的作用,贯穿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始终。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进行教育并非最有效的途径,而应当在学生日常专业学习中注重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内涵,批判性地理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以及自觉地维护信息安全。

四、结束语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工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掌握信息知识、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

[1] 焦明姝,王社伟. 军校学员信息素养培养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

[2] 谢婷,马莉. 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研究综述[J]. 晋图学刊,2011,(2).

[3] 胡慧贤.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 图书馆,2006,(4).

[4] 安素平.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0,(2).

[5] 喻芸. 从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角度议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3).

[6] 李书明. 摆正技术与学科位置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 胡颖颖. 苏州大学研究生信息素养调查与分析[D].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 Yun Yu. The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Oxford University [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2007.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之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