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婷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科研处,浙江 温州 325013)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近代以来,灾荒频繁,尤以台风、暴雨为多,前辈先贤对温州的灾荒已有一个基础性的研究,无论对历史资料的占有,还是对温州灾荒的研究都具有拓荒意义。然而有关温州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政府以及民间个人、团体对灾荒的救助似嫌不足,本文尝试拟对温州这一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灾荒的赈济进行研究。
台风肆虐与温州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为台风影响与登陆的区域。多数台风来自太平洋,其次是南海台风北上,历来台风活动和风潮海溢甚为频繁。根据统计,近代台风为害次数达到40余次[1](第25-27页),时间也主要集中在7月到9月,并以8月份台风为最多。台风肆虐是东南沿海地区灾害的显著特点。台风肆虐由此也衍生出暴雨、大水以及洪涝等次生灾害。
温州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旱灾、虫灾、雹灾、雪灾、地震以及瘟疫。且温州地区旱灾一般与虫灾相连,水灾又与疫病相随,甚至在某些年份风灾、水灾、旱灾以及虫灾、疫病会同时爆发。又以风灾和水灾齐发比较普遍,几乎每次都是并行而来,也是沿海地区灾害区别于内陆灾害之处,从文献记载来看都是“大风水”、“风水成灾”、“飓风暴雨海溢”、“飓风大水”等字眼。根据统计,1840年到1949年110年间,温州有95年发生大小自然灾害共计416次,其中风灾、水灾齐发计有262次,占到总次数的63%。[2](第49页)
风灾、大水并行的瞬时灾害爆发力极大,带来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最巨。如1853年,六月十八日,温属各县飓风大雨,至二十九日始停。平地水深六、七尺。乐清虹桥一带,水平楼板。早禾失收。全境江河人畜屋舍漂浮。灾情惨重,为百年所未见。[3](第142页)1912年永嘉八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飓风暴雨,西溪一带山洪爆发,漂流无数,老弱男女蔽流而下,溺死者多逾巨万,数日之内海外港捞尸不下千具。瑞安曹许乡七月十七日大风雨,夜间水没屋檐际,港乡一带人畜田禾淹没无数。平阳八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两日飓风爆发,大雨如注,城内外一片汪洋。温处两府淹死十数万人。
灾害发生后,政府对灾区灾民施行救济是其职责所在。近代温州各届政府无不将灾后救济放在稳定安民的重要位置,官方赈济的措施主要有急赈、蠲缓、工赈以及平粜。
急赈是在灾害发生后政府所组织的紧急救济措施,一般为发放米粮,开办粥厂。1889年玉环遭遇大水灾,巡抚饬司酌拨银谷、动放仓米。[4](第464页)1947年玉环大旱兼虫灾,浙江省救济分署拨赈米1.8吨,面粉3.6吨、汤粉20箱、棉衣500件、棉花3.69万斤,救济奖励金40万元,受赈灾民4870 人。[5](第464页)
灾害发生后,田亩、庄稼尽付泽国,严重的饥荒出现,急赈为政府紧急救济措施,仅能维持基本生存。而大面积、长时间的饥荒,政府还需要施以平粜,即以低于市价将粮食出粜给灾民。
1939年,灾害加上战乱,粮食缺乏,温州粮食采运委员会向银行贷款法币72000元,从香港购进西贡米4295包,经财政部同意准予免税。5月,该县粮食采运委员会又将存于青田的大米1000多包运回温州举办公卖,价格法币每元9斤,每人限购1元至3元。6月,米价飞涨,居民恐慌,将所购的西贡米5000包照原价每包19元平粜,部分分销给机关团体以及商会,部分分发城区各镇平粜,每人限购 2元。同年,瑞安县组织平粜办事处,并在陶山、高楼等地设立平粜分处,规定每户大口米1斤、小口米半斤,凭购米牌供应,每次数量不超过3天口粮。从6月23日至7月31日,共出粜稻谷16.12万斤、米47.43万斤。[6](第53页)
即以工代赈。灾害已然发生,一方面对灾民需要继续施行赈济,通过急赈、平粜解决饥荒问题,另一方面灾区大量的建筑毁坏,需要着手灾后重建工作,因而出现工赈。
1912年温州水灾,举办工赈,“查旧温处两属被灾各县筹办工赈系属一劳永逸之图,非当时办理急赈,按灾分配款银可比”,“旧温处两属被灾筹办工赈系奉财政部拨发款银五万元公债票,银十万元,由本公署按照各县灾情轻重分别支取专为修理灾后道路、桥梁暨堰埬堤坝等项工程之用,其所需人工即由各该县知事体察就地情形招募极贫灾民充当小工,借图糊口,而各项要工亦得以分别修缮,俾臻完善。”[7]
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都受到极大损失,地方、百姓几乎不能承受赋税,官员对灾情进行核定,上报政府请求蠲缓。蠲缓举措有着积极作用,它有助于灾民腾出人力、物力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1935年8月青田“连日霪雨,溪水暴涨,青邑几成泽国,免田赋6065元。”[8](第138页)1937年玉环大旱灾又水灾,浙江省核定减免赋谷 1.07万石 880合。[9](第464页)
官方赈济是历次灾荒赈济的主导力量,但是民间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温州,由于经济发达,慈善仁翁往往以他们的财富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到民间的慈善事业特别是灾后救济事务,根据参与救济主体为民间组织,因而称之为民赈。
本地慈善组织的代表如普安施医施药局。普安施医施药局成立于1923年,由温州工商界开明人士蔡冠夫、陈子明等倡议发起,“凡遇贫而病者无论就诊出诊施药给药仅取号金,如属赤贫无力者其号金及车力亦概行豁免,不取分文。”1931年冬,温州郊区澄沙桥地方疫病流行,情势严重。该局立即组织医疗队,由常驻医师郑平洲、潘棣辉带领药局员工前往当地治疗,效果良好,得到群众好评。1932年市区发生霍乱,蔓延甚快,该局及时增设防疫科,推郑平洲等四位医师专门驻局负责,日夜应诊,随叫随到。所需门诊挂号费以及出诊车费完全免收,直到疫情控制为止。[10](第33-34页)综计至1948年该慈善团体“施诊给药达一百四十余万人,不但救治贫病之生命想难指数,尤为减轻其经济上之痛苦当非浅鲜。”[11]与其他慈善团体不同,普安局自创办以来,经费从不接受官方补贴,该局诸董事认为“要官一分钱,事事听官管”[12](第30页),故坚决拒绝政府资助,自行设法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所幸各慈善仁翁慷慨解囊,得以维持延续。
又永嘉协济善堂,大致成立于1920年代温州城区,开始只是一个民众自办的救济团体。后来才有正式常设的机构“协济善堂”的组织,推选出资以及热心公益者十余人组成董事会,共同主持。宗旨如名“协力共济、同襄善举”。1929年温州灾荒,灾民大量涌入城区。协济善堂董事会即会同普安施药局设立“协赈会”、“收容所”,紧急大力进行救济。[13](第112-113页)在1940年永嘉米荒时,协济善堂不仅自身参与救济“就郡庙开办施粥厂、施粮处,登记合地贫民凡四万余人,逐日计口施粮”。同时,协济善堂还致函温州旅沪同乡会救济温州米荒:“目下平粜之米系浙省粮管处指定常平仓额内暂准采办五千担,杯水车薪,仅堪应急。此外,分赴赣、港两地购运,能否起办来温,尚无把握可言。米源枯竭,春赈殊抱杞忧,应如何未雨绸缪,尚望卓识擘划,鼎立维持,方克有济。”[14](第275页)
旅居外地的温州人也自发组成同乡会联络乡谊,扶持桑梓,如温州旅沪同乡会。温州旅沪同乡会成立于1917年,至1951年停止活动,共存在了35年,35年的时间里温州旅护同乡会始终以“联络乡谊,共谋公益”[15](第3页)为宗旨,在政府作用不及的领域,凡旅沪同乡中有受灾遭难者,为之施救赈济;有贫穷困苦者,为之援助扶持;有遭受冤屈者,为之申诉昭雪;有异乡亡故者,为之寄柩归葬。对温州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的赈济,则更是不遗余力,从而在温州近代慈善事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呼吁慈善仁翁踊跃输将。1940年温州米荒造成11月18日的米事风潮。闻此讯息,温州旅沪同乡会立即组织救济永嘉米荒募捐委员会,迅速对温州米荒进行救济。“雍绛输粟,乞籴无分于晋秦;救恤而将,吊问岂仅在采(原文如此,引者注)鲁”,“伏望当代硕彦、乡邦耆旧,本己饥己溺之怀,为出力出钱之举,庶几仁浆义粟,冀茯来苏,集腋成裘,蒇兹善事。”[16](第274页)除向个人呼吁,还致函航业公会,商请各旅沪航商在行驶沪温轮船货物运费里每吨加收50元,专作米荒救济经费,以4个月为限。[17](第276页)经过旅沪同乡会奔走呼号,历次汇款救济温州米荒经费高达20万元。[18](第285页)其次,垫付赈灾款项。1940永嘉米荒募捐委员会成立不久,旅沪同乡会,先就拨付5万元助赈。[19](第274页)后再垫付5万元,共计 10万元。[20](第277页)再次,旅沪同乡会还筹款采购米粮。1946年温州城区先后发生两起米事风潮,同乡会获悉立即召开紧急谈话会议,商讨救济之事:“迩来永嘉因秋季歉收,米价狂涨,粮食缺乏,人心浮动,情势相当严重,永嘉热心社会人士……诸君来电,请设法急救,是以邀请各位各抒卓见,以救故乡燃眉之急。”当即决议电请粮食部给证向芜湖采购食米3千包运温销售。[21](第286页)
[1]温州市江河水利志编撰委员会. 温州水利史料汇编[Z]. 1999.
[2]肖云豹,蔡克. 近代温州灾荒述论[J]. 温州学刊. 2005,(11).
[3]邵乃兴,东瓯大事纪年[M]. 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4][5][9]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 玉环县志[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6]温州市粮食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7]1913年12月30日民政长训令永嘉等十三县知事文,民政长布告[Z]. 浙江省办理旧温处两属水灾征信录首编. 浙江巡按使公署印行.1915.
[8]青田县志编撰委员会.青田县志[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10][12]蔡仲瑜.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纪要[A]. 鹿城文史资料第 1辑. 1986.
[11]永嘉募办普安施医施药局征信录第廿四期[J]. 1947.
[13]陆雨之.记温州协济善堂[A]. 鹿城文史资料第3辑.1988.
[14][15][16][17][18][19][20][21]永嘉协济善堂致温州旅沪同乡会救济永嘉米荒募捐委员会函[Z]. 温州旅沪同乡会章程[Z]. 温州旅沪同乡会救济永嘉米荒募捐委员会缘起[Z]. 致永嘉平粜会县商会航业公会函[Z]. 温州旅沪同乡会临时紧急会议纪录[Z]. 温州旅沪同乡会救济永嘉米荒募捐委员会缘起[Z]. 温州旅沪同乡会救济永嘉米荒委员会函稿[Z]. 为救济温属粮荒紧急谈话会记录[Z]. 温州旅沪同乡会史料. 温州文史资料第22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