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粤籍传统侨团的延续与变迁

2014-08-15 00:51李爱慧
东南亚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宁阳侨团公所

李爱慧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510630)

19 世纪中后期至二战前,进入美国的广东移民建立了发达的社团体系——中华会馆、地区会馆、宗亲会、秘密会社等,为排华时期的粤侨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帮助。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后,中国移民获得归化入籍权,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通过、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两岸四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持续不断迁入美国,他们的籍贯不再限于广东,而且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早期粤侨有很大差异,这使得美国华侨华人社团的数量和类型都不可避免发生变化。粤侨建立的传统侨团依然存在,且适应战后美国社会政治环境和中美关系的变迁,在宗旨、功能等方面作出革新,更加注重于帮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及争取他们在美国的权益和福利。不过,它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已比不上战前的鼎盛时期,不少传统侨团出现人员老化、后继乏人、影响衰弱的情况[1]。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地的粤籍侨团以点带面地进行分析。

一 粤籍传统侨团体系的延续与变迁

19 世纪中后期,由广东籍移民建立的地缘会馆、宗亲会、中华会馆(公所)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现今在旧金山、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西雅图等地历史悠久的老唐人街中,有不少早期粤籍移民建立的传统侨团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仍富有秩序地运作着,是美国各级竞选政治人物(特别是华裔候选人)及中国海峡两岸政府都需要拉拢的对象。

在旧金山唐人街,中华总会馆由成立于清末的七大会馆①中华总会馆成立于1854年,开始由六大会馆组成,至1876年肇庆会馆成立,才变为七大会馆,于1901年正式向加州政府立案为CCBA (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关于七大会馆和中华总会馆的创立和分合史,可参见Him Mark Lai,“The 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Huiguan System”,in Him Mark Lai,Becoming Americans:A History of Communities and Institutions,Row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ing Inc,2004,pp.39 -47(宁阳、肇庆、合和、冈州、阳和、三邑、人和)组成。它虽一向被称为美国华侨之最高机构,但实际上只是广东籍乡侨的代表,其他地区的乡侨不包括在该组织之内。中华总会馆及其属下侨团至今仍按照百年前制定或几十年前修订的章程,由各大会馆主席轮值中华总会馆总董,并定期推选总会馆主席、商董等。中华总会馆的商董,由七大会馆直接选派,其中宁阳总会馆27 名、肇庆总会馆8 名、合和总会馆6 名、冈州总会馆5 名、阳和总会馆5 名、三邑总会馆3 名、人和总会馆1名。七大会馆主席组成主席团,以总董为主席团之主席,并有通事一人。总董每两月轮值一次,宁阳主席担任1、2、5、6、9、10月,其余由六大会馆轮流,通事一职每隔一年由宁阳选派,余由各大会馆轮派[2]。总计起来,宁阳主席轮值中华总会馆总董的时期占了一半;在中华总会馆50 多位商董中,宁阳总会馆的席位亦占了近一半。七大会馆推派的商董人数,乃依据早年各会馆摊派“出港票”②早期每个回国的旅美侨胞按惯例必须事先向其所属的会馆交纳“出港”费,获得“出港票”,相当于出境准证,侨胞凭着此票才得以到该会馆所联系的船务公司买船票回国。之金额比例而来(反映了各会馆的会员数量),有点像各股东出资组建公司的道理一样,出资多的就占大股。这就是宁阳总会馆在中华总会馆占绝大多数商董名额及其主席轮值总董时期最久的原因。中华总会馆的结构体系和轮值办法在战前也许比较公允,但是战后几十年由于华人新移民的进入,旧金山华社人口构成变化很大,非粤籍新移民和未参加七大会馆的粤籍华侨为数不少,但他们没有代表参加会馆;就是在七大会馆之间,彼此会员人数的比例,也未必像早期那样悬殊,但轮值担任总董的权力,宁阳会馆却占了一半,这似乎不十分公允[3]。

宁阳总会馆在旧金山会馆体系中居龙头老大位置,其会员人数居各会馆之首。1992年台山宁阳总会馆成立146 周年、立案100 周年之际,市长佐顿亲自参与会馆的双庆活动,并宣布当年11月22日为“旧金山台山宁阳会馆日”[4]。宁阳总会馆组织之初,设正副主席、通事及庶务,由各姓氏选派,系依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规定每26年轮值一次,中华民国18年7月(1929年7月)再次决定商董名额49 名,宁侨公会4 名,每24年轮值一次,以至现在;商董名额分配,是依各姓氏出港票多少而定,计黄姓11 名、李姓9 名,其他十多个姓氏4 名至1 名不等[5]。这一姓氏轮值表直到今天依然在执行。

肇庆总会馆在旧金山华埠七大会馆中,会员人数排在宁阳总会馆之后。它成立于1876年,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其会员由祖籍属于广东9 个县的侨民组成,这9 县包括开平、恩平、高要、高明、阳江、阳春、三水、清远及四会,其中以祖籍地为开平的人数最多,其次为恩平。肇庆总会馆采用团体会员制,由各团体(以县或姓氏为基础组成)推派46 名董事组成董事会,负责决定会馆会务。肇庆总会馆主席由属下各团体主席轮值,一般任期两年。董事会及主席轮值是以团体会员的人数为序排列,如果某团体会员人数达350 人,可轮值一任主席;会员人数未达350 人的团体,则与其他相似团体联合计算,每达350 人便可推派代表轮值主席一任[6]。上述惯例沿袭至今。

合和总会馆以各姓氏捐款多少安排轮值公职,总体上以余姓捐款最多。1930—1970年的40年轮值中,余姓主席占12 名;其他各姓担任主席人数少得多。1970年,过去40年的轮值表期满,合和总会馆全体商董曾积极讨论修改章程,公推德高望重的余河为临时主席,经过十余次会议,详细研究。最后决定第二届轮值表基本上沿用惯例,以保持会馆的安定,深获各姓氏团体的拥护[7]。

冈州总会馆(隋文帝时代,将如今的新会命名为冈州)的前身为冈州古庙,建于1849年,为美国粤籍侨团的先锋,亦为美国华人最早设立的一座庙堂。最初地缘接近的五邑(新会、恩平、台山、鹤山、开平,后加上赤溪)侨民,一并归入冈州籍,于1849年在旧金山组织成立冈州古庙,供奉关帝,作为侨胞精神寄托。其后演变成各县侨民自立会馆,1854年后古庙始属新会、鹤山两邑所有,改名为冈州总会馆,沿用至今;现今冈州总会馆大厦是于1975年起建,1977年竣工的[8]。重修后的古庙位于会馆顶层,至今依然香火鼎盛。冈州总会馆的领导层在当代发生很大变化,不再仅由商界人士担任。比如,2000年曾为美国航天科学家的陈振民先生出任冈州总会馆主席[9]。

阳和总会馆是由地缘接近的香山(中山)、东莞、增城、博罗四县侨民所组成,创立于1852年。阳和总会馆组织结构,是以十二善堂为基础,包括同善堂、积善堂、喜善堂、敦善堂、集善堂、归善堂、德善堂、良善堂、宝安堂、义安堂、乐善堂、博善堂等。善堂的主要目的,在乎“行善”,所以“行善”是阳和精神之一。阳和总会馆在当代的一个创新之举,是率先打破女性不能就任会馆主席和中华总会馆商董的先例,于1985年选任叶李锦芳女士进入中华总会馆商董会[10]。

三邑总会馆最初主要由南海、番禺、顺德的乡侨组成,后来又有花县、三水、清远、高要、高明、四会等县的华侨加入,三邑总会馆下设南海福音堂(1855年)、番禺昌后堂(1858年)、顺德行安堂(1858年),以及三水等六县华侨组成的六邑同善堂,负责同县籍身故先侨的尸骨检运事宜[11]。20 世纪初,三水、清远、高要、高明、四会等五县华侨脱离三邑总会馆加入肇庆总会馆,1955年花县华侨又脱离另组花县会馆[12]。南海福音堂还于1920年创建南侨学校,存续至今,为美国历史较为悠久的侨校之一。初期只限招收南邑子弟,今则不分畛域,欢迎任何邑人子弟入读。其中籍贯南海(九江﹑西樵﹑狮山)的学生可获福荫堂助学金[13]。该校荣膺国务院侨办2009年首次授予的58所“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当代,三邑总会馆越来越多地吸收美国土生、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进入领导层。比如,1997年郭瑞玲博士被选任南海福荫堂的第一任女总理,次年又被选入三邑总会馆董事局,之后作为代表进入中华总会馆商董会,她是中华总会馆历史上的第二位女商董[14]。

纽约中华公所成立于1883年,自1912年始由美东联成公所和台山宁阳会馆轮流担任主席,1922年将每届主席任期固定为两年,以至现在。之所以规定由联成和宁阳轮流推派主席,是由于早年的纽约华侨以广东台山县籍最多,最早组成台山宁阳会馆;而台山籍以外华侨,无论来自何省何县,另组美东联成公所。依当年的情势看,如此安排堪称公允。现行章程是1948年修订的,仍维持上述惯例。联合组成中华公所的共有60 个侨团,包括同乡会、宗亲会、工商组织、妇女团体、退伍军人会、宗教团体、政治性团体、职业性团体、志趣性团体等,大多数侨团超过百年或数十年历史。中华公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由60 个侨团和8 大商户各派一名代表,再加上宁阳和联成各派出的8 名代表,合计共84 人),由会员大会选出19 名任期一年的常务议员(其中七大侨团——联成、宁阳、安良、协胜、总商会、洪门、国民党支部每年必有)。常务议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决定重要事项;主席拥有执行权力,要向会员大会、常务议员会议负责;遇重要事项,主席可随时邀请联成主席和宁阳主席参与,或邀请七大侨团代表共同协商解决[15]。从战后几十年纽约华侨华人人口和社团构成的发展变化看,纽约中华公所仍维持上述组成体系及宁阳、联成轮值主席的惯例,其他社团根本无竞选主席的机会,似乎未符合公平竞争的民主原则。不过,中华公所规章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在业务运作上一直能顺利进行。

中华公所属下的侨团总部均集中于纽约市曼哈顿的老华埠,不过各团体的成员遍布于大纽约地区,涵盖纽约市各城区、纽约上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还远至波士顿和费城。纽约华埠侨团就成为联系美东各地区成员的纽带,譬如社团集会、选举、庆典、祭祀、旅游等活动,各地成员都来参加,他们视华埠为集结中心,俨如自己的“家乡”。换言之,纽约中华公所的活动面和影响力超越曼哈顿老华埠,延伸至美东各州各埠。

罗省(洛杉矶)中华会馆是由南加州华埠的26 个传统侨团联合组成的,辖下有三个分别司掌侨教、福利及百年归山的文化与服务机构。自1889年会馆前身“卫良公所”成立(1910年更名为罗省中华会馆),至今年已有125 周年的历史。1945年中华会馆董事开会筹建中华会馆大厦,并于1952年5月18日举行中华会馆及中华孔教学校新楼落成之开幕典礼[16]。其属下侨团包括数十个单姓或多姓宗亲会(公所)、五大地缘性会馆,其余为工商会、堂口和其他团体。1973—1974年间,曾有华北同乡会(包括广东以北地区的乡侨)申请加入,虽一度获准,但因地域、方言、风俗习惯的不同,终究未加入中华会馆。洛杉矶中华会馆最初采用董事会组织,1972年通过修订章程,排除个人会员,纯以团体会员为单位,并将原有董事会改制为理、监事会,按团体之会员多寡派一至四人出席会馆理、监事会。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主持日常会务;监事会为监核机构。由理事会选出中华会馆主席,监事会选出监事长,又由理、监事组成中华孔教学校校董会、中华福地管理委员会、中华会馆福侨委员会[17]。

除了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外,在美国的波特兰、芝加哥、萨克拉门托、波士顿、夏威夷、斯托克顿、巴尔的摩、圣地亚哥、西雅图、奥克兰、费城、华盛顿、克利夫兰、迈阿密等地都建有中华会馆(公所),多数成立于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上半叶,极少数成立于20 世纪50年代。一般来说,西部和中西部的多称为中华会馆,而东部多称为中华公所[18]。它们在各自所在华人社区都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

二 粤籍传统侨团的宗旨和功能的延续与变革

当代粤籍传统侨团既延续了以往互扶互助的宗旨,同时又把重心转向促进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为华人争取在美国应享有的权益和福利等。以往由侨团担负的很多功能(如救助贫病),现已转由相关政府部门或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来负责,可是它们在支持华社文教、赞助慈善公益、振兴华埠工商业,以及为华人争取权益和福利等方面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热心支持华社文教事业,赞助慈善公益

各地中华会馆(公所)对华侨子弟的教育和侨社的慈善公益贡献颇多。现在旧金山中华总会馆属下的中华中学校前身为1884年兴办的大清书院,之后随着中国政权的更迭几度易名,1927年改为现名,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华文学校。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中华总会馆曾联合华人社团创建并参与掌理一百多年历史的侨立东华医院①东华医院于1899年在中国城沙加缅度街828 号开业,专门服务华裔居民。1906年东华医院在旧金山大地震中被毁。1923年15 个华人社团组建了全新的非牟利机构东华医院协会,并募集基金在杰克逊街835 号兴建新医院,1925年该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最近几年更积极参与筹款扩建医院新大楼。有赖于各方的慷慨捐助,2012年12月东华医院举行拆卸旧楼、建设新楼动工仪式[19]。

旧金山中华总会馆属下的各大会馆均积极支持华文教育和公益慈善事业。宁阳总会馆每年对侨社的教育和慈善公益捐款数额巨大,为侨社人士所赞许。从侨立东华医院、中华中学校、联合金库筹款,到为海峡两岸同胞赈灾捐款,宁阳总会馆都是出钱出力最多的会馆之一。自1999年起,宁阳总会馆拨专款增设奖学金,扶掖优秀学子[20]。三邑总会馆在当代仍致力于赞助侨社的社会福利事业,捐助东华医院;与其他会馆合资重修六山坟场;为鼓励邑人学习中华文化,特设立助学金、奖学金、奖教金等,近年发放金额达10 万美元[21]。三邑总会馆对美国红十字会、慈善金库等慈善机构的募捐都大解善囊。至于侨社各项福利事业,三邑总会馆及属下南海福荫堂、番禺昌后堂、顺德安行堂以及南海九江慈善分会,每年捐出之善款共达30 余万美元。合和总会馆每年捐助慈善团体的款项达数万美元,这些团体包括湾区的慈善金库、东华医院、安乐居、安老自助处、新侨服务中心、职业辅导中心、红十字会、金门女子公寓、旧金山及华埠公共图书馆、护儿中心等。同样,肇庆总会馆现在也不直接提供社会救助,而是通过捐助方式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在华人社区推行各项服务,使华人居民受益[22]。

美国其他华埠的中华会馆(公所)也有不少开办了华文学校,长则一百多年历史,短的亦有数十年的历史。这些学校对传承和弘扬中国语言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纽约中华公所于1909年建立纽约华侨学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分设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并开设成人国语、音乐、美术、舞蹈班等,为美东最具规模的华文学校。此外,公所本着致力于慈善公益的宗旨,每年对医院和华埠健康诊所及各项公益事业均给予很大的经费支持[23]。洛杉矶中华会馆辖下的中华孔教学校建立于1952年[24],现设幼稚班、一至六年级、中一至中三的教学班,学习内容主要是中文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及训练。除中文班以外,该校设有英文辅导班、计算机初中级班、美术班(国画写意、工笔画)、舞蹈班及歌咏班等,全年接受5 岁至18 岁的学生报名入学[25]。在慈善公益方面,洛杉矶中华会馆将过去担负的社会救助转变为与政府合作的社会服务事业,如扶助社区成立有关职业训练、健康医疗及申办各种社会福利的组织。它服务的范围与性质也随之扩大,除了会馆的会员,也帮助来自亚洲的移民、留学生和难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粤籍侨团在安葬身故邑侨方面一直尽心尽力,发挥着重要的慈善功能。在旧金山的七大会馆中,宁阳总会馆单独管理自己的福地,而其他六大会馆则共同管理六山坟场,这一惯例延续至今。1989年,旧金山肇庆、合和、冈州、阳和、三邑、人和六大会馆联合买下圣马提奥(San Mateo)县属欢乐谷山地一大段,作永久坟场,也就是今天的六山坟场。坟场建立之后,乃设六山公所以主其事。到1945年,山左深谷更趋崩陷,公所同仁遂决议募捐重建,半年不到就筹集到了20 多万美元。坟场修建后,公所改组为六山管理处,以保管六山公所楼业、坟场及所存善款。该管理处由六大会馆共同负责,除会馆主席为当然委员会外,各会馆另选代表,组成执委、常委两会[26]。早期粤侨保持传统“二次葬”的风俗,每当有同乡身故时,先是葬于美国坟场,然后择期再将他们的骨骸集中捡拾清理,运回故乡重新安葬。这些事宜一般由各大会馆属下善堂处理。由于二战后20 多年间中美处于对立状态,在美身故华侨的骨骸不能被运回中国大陆,捡骨归葬这一做法很快终止了,转而在美国择福地安葬。宁阳总会馆曾在坎马市购置余庆福地(面积约5.5 英亩),使百年归寿邑侨有所安顿。每经十年,由会馆清理邑侨遗骸,运回香港东华三院安置,再由乡梓接回故里,经历数十年,至战后停运。民国77年(1989年),再在坎马市购入面积约73 英亩的土地,设立台山宁阳新福地[27]。

(二)抗议种族歧视,积极为华人社区争取权益

战后中华会馆(公所)在领导华人族群抗议歧视和维护权利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鉴于美国《1953年难民法》未设中国名额,且发生排华的“大查册”案①《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华工不能入美。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引发火灾,收藏华侨档案的大楼被烧毁。在美华侨便利用这个机会重新申报自己为土生华裔身份,紧接着就有广东侨乡的民众以购买出生纸的方式入美,即“纸生仔”。1943年排华法案废除之后,由于分配给华人移民的名额很少,很多人依然采用购买“假纸”的方式入美,遭到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的怀疑,从而引发了美国移民局和司法局在华社排查“冒名”移民的事件。,纽约中华公所与旧金山中华总会馆联络美国其他华埠侨团,于1957年3月5 -8日在华盛顿举行全美华侨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来自美东、美西、美南、美北、美中及檀香山等35 个城市。大会通过宣言和14 项争取华人移民权益的提案,并成立全美华人福利总会(National Chinese Welfare Council),务求“统一全美华人意志,集中全美华人力量,解决全美华人困难,增进全美华人福利,成为团结全侨的组织”。该会到国会进行游说,反对大规模迫害和驱逐华人移民[28]。自成立后的30年间,该组织为华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尤其表现在成功争取华人移民名额,协助难民和非法移民的定居,不过现在已无多大影响力。

二战后,纽约曾发生一波波危害华人权益的风潮,中华公所均挺身而出,尽力抵挡。上世纪50年代纽约市政府拟定拆建华埠住宅和工厂区“中国村”计划及欲实施禁止星期日营业法案、60年代纽约市政府决定取消华埠第五分局、1979年发生因售烧腊而吊销牌照事件、1982年反对在华埠兴建监狱事件等,都由中华公所出面组织领导侨众维权。除了反对兴建监狱失败之外,历次维权行动均获得胜利,表现出中华公所强大的号召力、大动员的活动能量,以及华社居民对公所的信任和拥护[29]。纽约中华公所倡导团结其他社团,共同争取全侨权益。中华公所辖60 个侨团,是不变的传统体制,而服务对象是全侨,不分老侨新侨,亦不分区域,和外埠侨团建立密切关系,互相呼应。由于新移民日增,华埠社团林立,自然各有其宗旨和服务对象。中华公所为争取全侨权益,欢迎其他社团参与,藉以发挥更大的力量。

同样,洛杉矶中华会馆面对种族歧视时不再像排华时期那样忍气吞声,而是采用诉讼乃至有规模的示威声援等方式进行维权。其中一件案例是抗议“米高梅公司辱华案”。1984年,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龙年》影片,内容有侮辱诽谤华人情节,其中出现“中华会馆”字样,严重损害了侨团的声誉。1985年,会馆主席周鸿炎与美洲各地中华会馆联谊会秘书长黄金泉控告米高梅电影公司诽谤歧视华人,要求道歉并赔偿。黄金泉领导联络全美暨美洲各地中华会馆共同响应,函电声援。米高梅公司除被控告外,更在美加及中南美等地华人社区受到极大的压力。该公司先在影片前加入特别声明,表示绝无映射华人之恶意,又在影片及录影带中删除有“中华会馆”字样的片段。但华社侨领认为该影片已在各地区放映多时,必须公开道歉,以正视听。于是聘请华裔律师联同美国律师协同办理交涉,终于在1987年1月获得米高梅电影公司正式致函道歉,并赔偿美金1.75 万元[30]。

1992年洛杉矶黑人大暴乱①1992年4月29日,4 名用警棍痛殴黑人罗德尼·金恩的白人警员被判无罪,引发延续四天的“洛杉矶大暴乱”,其中受害最深的是韩裔,但华人亦受到牵连。殃及华社,洛杉矶中华会馆联合其他团体救助和声援人身财产受侵害的华人。中华会馆与洛杉矶议员胡绍基办公室、华埠服务中心、中华总商会、南加州律师协会、华裔银行协会、华人杂货店公会等20 多个华人团体,联合成立“洛杉矶救济基金会”,紧急筹募基金救助暴动中不幸死亡、受伤以及财务受损的华人。此外,中华会馆也以行动支持200 多位受害华人在华埠发动游行,抗议不公平对待,反对暴力,呼吁多元族裔和睦相处[31]。

(三)努力振兴华埠,让主流社会多认识中华文化,重视华人社区。

中华会馆(公所)等传统侨团筹划振兴繁荣华埠,并拨款赞助。曾任三届纽约中华公所主席的钟侨征2002年在交换典礼上作工作报告时说:本公所为华埠长远发展计划,拨款2.8 万美元供专业机构作研究经费;为振兴华埠,动用2.7 万美元在“每日新闻”连续登宣传广告;为宣扬中国文化及报道华埠近况,另筹集3 万美元提供纽约DCTV 和莱克基金会拍纪录片;为扩大庆祝春节促进社区繁荣,拨款5 万美元和纽约旅游公司合办一连串庆祝活动,及赞助1 万美元供繁荣华埠协会办花车大游行[32]。总之,只要认为有利于社区,中华会馆(公所)无不竭尽所能,希望能促进社区繁荣,让主流社会多认识中华文化,重视华人社区。

三 粤籍传统侨团与主流社会关系的变迁

由于战后美国社会针对华人的壁垒渐渐打破,有不少华人搬出唐人街生活,不再依赖华埠传统侨团的服务。20 世纪50 -60年代,美国的社会政治环境亦发生很大的改变。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给种族主义以巨大的冲击,也激励其他少数族裔纷纷掀起集体政治行动,争取本族群的平等权利。60年代末,一批土生华裔大学生和唐人街的社区活动家与日裔、菲律宾裔同仁形成泛亚裔政治联盟,发起亚裔美国人运动,争取亚裔在美国各领域的平等权利[33]。这场运动对新型华人社团的组建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土生华裔青年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新移民,大都觉得传统侨团太过守旧,多另组建新的社团,如华人权益促进会(1969)、华人进步会(1972)等,以争取华人的权益、开展社区服务和文化联谊活动等。这些新型社团倾向于以直接行动和政治压力反歧视、争权益,也积极动员和帮助华人选民登记选举,支持华人参政。它们的成立及影响力的日渐扩大,客观上是对中华会馆等传统侨团在华社权威的一个挑战,也促使其变革。

旧金山宁阳总会馆最早筹谋积极参政,募款助选,在传统侨团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宁阳总会馆于1984年成立“政治行动委员会”,并采取行动,捐款支持七位候选人在当年10月竞选。当时身为中华总会馆总董、亦为宁阳总会馆主席的李维衮表示,中华总会馆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不使用中华总会馆的基金,另由大家对该委员会捐款,便可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也有学者在接受《世界日报》访问时称:中华总会馆向来被视为是全侨最主要的团体,如果由其发起并联合其他各大侨团,将可以在政治上造成相当不错的声势,一方面唤起华人对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亦可以使美国政界及有意争取华人支持的候选人,以这个代表华人社会的团体为“交涉”对象,使华人权益得到保障。因此,报章评论说宁阳总会馆成立“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方式,或可成为中华总会馆“借镜”发展出华人社会从事政治的有力机构[3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会馆等传统侨团逐步摆脱了以往不过问主流政治的陈规,积极参与当地政治活动,并动员华社民众登记投票。他们特别支持华裔政界精英,而后者反过来也与传统侨团建立了密切关系。1999年合和会馆举行欢送旧主席、迎接新主席的晚会,当时同为合和乡梓的旧金山市参事邓式美也参与晚会,赞扬过去合和会馆在领导和团结侨社方面贡献良多。邓式美表示将在市参事会上继续本着服务社区的原则,争取兴建更多经济适用房屋,使移民不只在华埠、也在日落区等其他社区都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另一名华裔市参事余胤良亦感谢合和会馆过去在其多次竞选活动中给予大力支持[35]。华裔参政人士参加传统侨团重大活动,说明他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华裔参政人士需要传统侨团在竞选上给予支持,而后者则需要华裔政界人士多多关注华社的福利。

纽约中华公所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顺应广大华侨华人的意愿,积极参与美国主流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致力于为华人谋福利。中华公所打破过去“自筑长城”的做法,主张华侨华人团结一致,并主动与纽约华策会等民权福利社团和纽约华人社区联合会接触,改变多年来与他们对立的状态。鉴于很多侨胞没有入籍,更不重视投票,中华公所与市府公民中心合作,长期免费协助侨胞办理入籍,同时更鼓励和帮助他们登记为选民,在选举公职人员时踊跃投票,使得华人的投票率有所提高。在为华人谋福利方面,纽约中华公所也力求争取主流政府机构的支持,与政府各单位合作,协助侨胞解决困难;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回馈当地社会,赢得赞誉[36]。

经历1992年洛杉矶大骚乱事件后,在加州州务卿余江月桂的疾呼下,洛杉矶中华会馆更加积极发动全体华人参政,动员华裔选民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支持民主、共和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联邦参众议员乃至加州各级民选官员候选人,尤其是出钱出力支持参选的华人,以便华人的权益受到重视。

可以说,现在全美有越来越多的华人精英跻身联邦、州、市一级的政坛,背后都离不开众多华侨华人社团包括粤籍传统侨团的鼎力支持。华裔政界精英往往跨越选区,寻求全美华人族群的支持,例如2011年竞选旧金山市长的华裔州参议员余胤良到纽约华人社区筹款,获得纽约中华公所等传统侨团的支持[37]。

四 粤籍传统侨团与祖籍国(地)关系的延续与变迁

1949年至1970年代初,中华会馆(公所)因得到被美国政府承认的台湾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控制着华埠,仍扮演着“美国华人组织的官方代表”这一角色[38]。20 世纪50年代,因美中对立,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当局向亲华的左派和开明人士开刀。这种政治氛围正中国民党的下怀,他们得以有机会控制华社的舆论和活动。国民党一直积极招募华社的中上层人士入党,这些人一般为中华会馆(公所)、地缘性会馆、宗亲会中的头面人物。中华会馆主席多被选为蒋介石的国家政策顾问或被任命为立法院成员。国民党及他们控制的中华会馆(公所),利用美国反共潮流的肆虐之势,打击华埠中的异己分子,巩固其在华社中的地盘。在美西,“旧金山华侨民主青年团”与“加省华工合作会”两个组织成了牺牲品[39]。在美东,纽约最有影响力的左派团体——华侨衣馆联合会及左倾报纸《美洲华侨日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土生华裔女导演陈爱梅(Amy Chen)女士拍摄的纪录片《华埠档案》 (The Chinatown Files)于2001年公映,披露了当年的历史细节。《美洲华侨日报》因为刊登了可以通过南洋商业银行及香港中国银行寄钱回台山乡下的广告,社长梅参天等负责人于1952年被政府以《与敌通商法》罪名起诉。时年已90 岁的报社当年编辑陈金坚先生在电影中回忆,他从1951年起,一直被联邦密探跟踪,直至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联邦密探才停止了对他的骚扰[40]。

在美国反共高压政策下,很多华侨华人不敢表示对新中国的好感。加上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推行的如土改和反右派运动等一些过左政策,侵犯了一些侨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也令很多海外华侨华人不满,转向靠拢国民党。1951年初,在国民党的鼓动下,旧金山中华总会馆通过成立美洲第一个华侨反共总会;紧接着美国其他城市中的唐人街也先后成立反共分会[41]。当时身为国民党、又历任西雅图中华会馆商董、旧金山宁阳总会馆主席、中华总会馆总董、国大代表主席团主席、全美黄氏宗亲总长等职的黄仁俊在侨社反共行动中担任着领导角色。可以说,当时旧金山侨社坚定地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确实要“归功”于黄仁俊。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黄仁俊随即在旧金山策动侨社全力支持“中华民国”政府。1951年,他被推为旧金山华侨反共总会主席,即以总会名义分别致电在台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总统,表明华侨“反共”和支持“中华民国”的立场[42]。

在美中冷战的背景下,粤籍传统侨团一直支持美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和早期的尼克松政府援助国民党政府。及至1971年,旧金山中华总会馆还发表声明,抗议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的国民党政府[43]。在越南战争失败之后,美国政府在尼克松总统的领导下,开始考虑缓和与中国的对立关系。华社的一批粤籍左派领袖( 如黄运基),在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上,扮演了积极、进步的领导角色。1971年春,黄运基、翁绍裘与几位支持中国的美国民主人士正式成立了“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做了大量促进美中友好、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实际工作。可以说,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9年美中两国建交,该协会都起到了民间沟通的促进作用[44]。各地的中华会馆在立场上虽有所动摇,但大体上仍和国民党保持一致。它们于1977年还成立了亲台湾的全美中华公所联谊会,以加强组织间的联系,到1980年将会员扩展至整个美洲,改名为全美洲中华公所联谊会[45]。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令亲国民党的粤籍传统侨团受到沉重的打击。1979年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之际,在美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唐人街上,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支持台湾的人都纷纷上街游行,前者庆祝,后者抗议。支持新中国的华人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他们终于可以回国探亲了,并且再次体验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而支持台湾的人觉得美国出卖了“国民党中国”和“自由世界”。过去有这样一种观念,即忠诚的美国华人都是支持国民党的,而且美国国旗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国旗”并排悬挂在唐人街上,现在这种观念已经不完全行得通了[46]。华埠大部分居民都忙着与国内的亲属恢复联系,不愿意卷入国共之间长期敌视的纷扰之中。中美建交之后,中华会馆( 公所) 内部呈现分裂迹象,已有一部分人主张放弃对国民党的效忠。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侨务政策日渐开明,粤籍传统侨团对中国的态度逐步转变。会馆主席不全由极端亲台人士担任,比如1990—1992年任纽约中华公所主席的余保贤[47]既不是国民党员,也不是亲台头面人物,而是一位热心服务华人社区,同时主张与中国修好的一位开明人士。他打破传统,主动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交往,成为该公所向新中国靠拢的第一任主席。余先生夫妇于1991年应邀回国观光,1993年回国定居广州[4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加上李登辉和陈水扁领导的台湾当局一意孤行搞“台独”的行径不得侨心,粤籍传统侨团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也随时势而变,显著改善,尤其是近15年间来往日益频繁和公开。1999年宁阳会馆商董首次回广东台山访问。2000年3月19日晚,台山宁阳总会馆召开会议,连夜投票表决前往台山参加当年11月初的世界宁阳恳亲大会,以24 篇对19 票通过[49]。作为回应,2000年10月29日,中国大陆广东省代表团拜会了宁阳总会馆和陈颍川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代表团首次进入宁阳总会馆大堂。一向亲台的宁阳总会馆,这次破例接待由广东省参事室主任、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陈毓铮率领的代表团,这是粤籍传统侨团与中国大陆关系的重大突破[50]。2002年旧金山中华总会馆通过了历史性的议案: 首度以中华总会馆的名义,组团参加当年底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 并决议今后凡中国政府邀请参加的活动,都以中华总会馆的名义参加。旧金山中华总会馆一直以来在传统侨团中地位崇高,此举为粤籍传统侨团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变化之举。2006年和2012年,中华总会馆主席团分别两次应邀访问大陆,对祖国家乡的崭新面貌留下深刻印象,也促进侨领侨胞们心灵深处的改变[51]。2013年6月3日,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袁南生应邀拜访具有159年历史的中华总会馆,他是1949年以来第一位踏进中华总会馆的中国大陆官员[52]。

粤籍传统侨团的立场转变最鲜明的表现在它们的“改旗易帜”上。2000年台北“侨委会委员长”张富美提出“侨分三等” ( 台侨、新侨、老侨) 论后,着重服务台侨,忽视新侨老侨,给原本支持台湾的传统侨团侨领侨胞很大打击,引发金山侨社老侨们的谴责,他们纷纷自发加入反“独”促统的行列中。不少侨团撤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有些改挂五星红旗,表达对祖国政府的认同,有些则两岸的旗帜都不挂,以求侨团内部的和谐。据统计,1998年旧金山唐人街侨团只升挂3面五星红旗,到2003年底已增至19 面[53]。马英九上台后,尽管试图改善与传统侨社侨团的关系,不过已无力改变此消彼长的形势发展。旧金山中华总会馆本来因内部分歧,在是否“撤下中华民国国旗”上悬而未决,至2013年5月25日的商董月会上,终于通过“撤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提案。现今,旧金山侨社的天空还剩下约10 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54]。

结语

粤籍传统侨团历史悠久,根基稳固,在早期担负着“华人自治政府”的作用。当代随着美国对华人法律和政策上的改变及中美关系的变迁,粤籍传统侨团也顺应时代变化和侨社需求,在宗旨和功能上既延续了以往的互扶互助、支持华社文教事业、共谋工商业发展的传统,同时又积极推动华人社区融入当地社会,争取华人在美国的各种权益和福利。今天,中华会馆(公所)已不能再被称为“美国华人的政府”了,但它们大多购有馆所和物业,经济实力雄厚,比很多新社团有优势。全美各地的中华会馆不少办有华文学校,在教育华裔子弟,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同时,其活动圈子不再局限于华埠,而是与主流政界、华人参政精英保持着密切关系。当然,它们并未切断与祖籍国(地)的关系,而是随时势而变,从一边倒支持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逐步转向亲中国大陆,自觉加入反“独”促统行列。它们是美国各级竞选政治人物(特别是华裔候选人)及中国海峡两岸政府都需要拉拢的对象。

【注 释】

[1]许阳明:《美国华侨华人社团的新变化》,载吕伟雄主编《海外华人社会新观察》,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3 页。

[2][3]孙甄陶、张希哲:《美国华侨史略与美国华侨社会之发展》,台北:华侨协会总会,1997年,第203 -204 页。

[4]《台山宁阳总会馆馆庆“双庆”》,〈美〉《世界日报》1992年11月23日。

[5]谭伯权:《驻美台山宁阳总会馆简略》,载驻美台山宁阳总会馆编:《驻美台山宁阳总会馆成立146 周年暨立案100 周年庆祝双庆纪念特刊》,1992年,第2 页。

[6] [7] 《透视传统侨团——肇庆、合和》, 〈美〉《世界日报》1997年6月15日。

[8]美国冈州总会馆编《冈州古庙150 周年 冈州会馆145 周年双庆手册》,1999年,第2 页。

[9]《航太科学家陈振民出任冈州会馆主席》, 〈美〉《世界日报》2000年1月22日。

[10]“阳和总会馆历任主席表”,阳和总会馆主页〈http://www.yeongwo.com/?page =2&sub =2a〉,浏览时间2014年6月28日。

[11] 旅美三邑总会馆编《旅美三邑总会馆史略(1850—2000)》,2000年,第54 -55 页。

[12]Him Mark Lai,“The 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Huiguan System”,in Him Mark Lai,Becoming Chinese American:A History of Communities and Institutions,Row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ing Inc.,2004,pp.43 -44.

[13]同[11],第75 页。

[14]Him Mark Lai,“He San Yi (Sam Yup)Community in American”,in Him Mark Lai,Becoming Chinese American:A History of Communities and Institutions,2004,p.125.

[15]纽约中华公所编《纽约中华公所120 周年纪念特刊》,2003年,第52 页。

[16] [17]李嫈嫈主编《罗省中华会馆120 周年》,2009年,第2 页;第18、22 页。

[18]Him Mark Lai,“The 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Huiguan System”,in Him Mark Lai,Becoming Chinese American:A History of Communities and Institutions,pp.61 -62.

[19]《旧金山东华医院隆重举行拆卸旧楼建设新楼动工仪式》,华语广播网,http://gb.cri.cn/1321/2012/12/17/6491s3962011.htm

[20]《台山宁阳会馆增设奖学金 扶掖优秀学子 造福侨胞》,〈美〉《金山时报》2000年4月21日。

[21]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编《第二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侨情交流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年,第34 页。

[22]《透视传统侨团——肇庆、合和》,〈美〉《世界日报》1997年6月15日。

[23]同[15],第37 页。

[24]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55 页。

[25]《洛杉矶中华孔教学校获捐助助学金 欢迎学生申请》,中国侨网,http://www.chinaqw.com/hwjy/hxdt/200701/23/58850.shtml

[26]美国六山管理处:《美国三藩市六会馆重修六山坟场征信录》,1959年,第1 -9 页。

[27]同[5],第3 页。

[28]〈美〉麦美玲、迟进之:《金山路漫漫》,新华出版社,1982年,第130 页。

[29]同[15],第53 页。

[30][31]同[16],第31 页;第32 页。

[32]同[15],第38 页。

[33]William Wei,The Asian American Movement,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3,pp.2 -3.

[34]《宁阳参政 付诸行动 募款助选 堪供借镜》,〈美〉《世界日报》1984年10月25日。

[35]《合和会馆送旧迎新》,〈美〉 《星岛日报》1999年1月24日。

[36]同[15],第38 -39 页。

[37]《旧金山华裔市长候选人余胤良纽约华社筹款获支持》,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hr/2011/10 -24/3408607.shtml

[38]Shih-shan Henry Tsai,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America,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6,pp.136 -137。

[39]同[28],第132 页。

[40]The Chinatown Files (Video recording),Produced by Second Decade Films,A documentary by Amy Chen,Collected in Media Resource Center of UC Berkeley University Library,Viewed on July 7,2012.

[41]麦礼谦:《从华侨到华人:20 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香港:三联书店,1992年,第145 -146 页。

[42]梁剑锋:《细说宁阳之九》,〈美〉 《星岛日报》1994年3月17日。

[43]“Proclamation by 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 of San Francisco”(Young China Morning Post,October 28 ,1971),in Judy Yung et.al eds.,Chinese American Voices:From the Golden Rush to the Prese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6,pp.322 -323.

[44]熊国华:《美国梦——美籍华人黄运基传奇》,花城出版社,2002年,第159 -160 页。

[45]Him Mark Lai,“The 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Huiguan System”,in Him Mark Lai,Becoming Chinese American:A History of Communities and Institutions,p.65.

[46]同[28],第214 页。

[47]“中华公所历任主席简介”,中华公所主页,http://www.ccbanyc.org/chistorypresidents.html,浏 览 时 间2014年6月28日。

[48]吴淡初、陈瑞强:《记美籍华人余保贤虞兰因伉俪》,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9c858300100bs9m.html,浏览时间2014年6月28日。

[49]《宁阳商董挑灯票决,二十四比十九通过返台山开年会》,〈美〉《金山时报》2000年3月20日。

[50]《广东省代表团拜访宁阳总会馆》,〈美〉 《金山时报》2000年10月30日。

[51]《从中华总会馆撤旗探寻金山侨社变化》,侨报网,http://www.uschinapress.com/2013/0617/495658.shtml

[52]《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首次拜访驻美中华总会馆》,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hr/2013/06-04/4890785.shtml

[53]吕伟雄主编《海外华人社会新观察》,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9 -10 页。

[54]《从中华总会馆撤旗探寻金山侨社变化》,侨报网,http://www.uschinapress.com/2013/0617/495658.shtml

猜你喜欢
宁阳侨团公所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外洋会馆图记”之发现暨“十三行”正名考
台纽约侨社要改挂五星红旗
宁阳斗蟋入梦来
最爱宁阳虫
社会资本助力宁阳水利事业发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加州侨团旗手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