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晶
(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 新余市 338000)
为了更好地时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美术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精神的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培养方向,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上感受人文教育的内涵,并逐步学会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身情感,从而加深其美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水平。
由于美术科目并不是应试教育中的主要科目,考试范围也具有固定性,导致大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侧重于对考试内容进行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美术人文教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考核,教师通常都只针对美术考试中的侧重点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方向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精神的培养。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进而对课程教学产生抗拒和抵触心理。尽管在近年来新课改深入各大校区,并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人文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但仍然有部分地区的美术教学课堂上缺乏人文内容的渗透,需要引起相关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实行人文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在人文视域下进行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期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得以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我们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教育中突出人文精神,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课程教育的文化内涵。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美术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教学的让你问认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紧跟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教师为主导为引导,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如在学生群体中展开调查,让学生针对美术课程的上课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变化,灵活调控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和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课堂抓起,运用美术教学来强化其创造意识,完善学生人格与文化素养。
对于美术这项艺术活动而言,任何艺术作品的诞生都需要依赖一定的文化环境,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首先自身就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够运用自身的人文知识去熏陶和教导学生认识美术,把握美术的内涵,从而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人文精神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榜样。如在日常教学外多参加教学研讨,阅读美术相关的艺术作品,丰富自身学识。同时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学会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生中来,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一些美术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地,忽视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收课堂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对美术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新课改下的人文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思想理念,既要做一个为学生答疑解惑的人,也要成为一名能够启迪学生思想,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指导者,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角度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人文艺术修养。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之外,还要会组织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人文精神所要求的教师必须在课堂建立具有人文关怀性的环境,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来创设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平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丰富自身人文意识,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还能够提升其人文素养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美术的人文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仓干.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展现人文教育魅力——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课程导学(上),2012(18).
[2]赵冠群.人文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