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年轻干部培养方式

2014-08-15 00:43夏文芳
党政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岗位工作

○夏文芳 苏 凯 蔡 果 黄 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为年轻干部成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经受磨练,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接受考验。”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当前上海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和新考验,特别需要一大批有志有识有为的年轻干部,来担当历史责任。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市委组织部及部分区县、企业的调研,对现有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优化年轻干部培养方式的建议。

一、上海年轻干部培养的主要方式

年轻干部培养,既包括面上的整体性培养,也包括部分优秀干部的重点培养。调研情况显示,市委组织部和各单位在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年轻干部培养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培训式”教育培养,有计划地选调年轻干部参加脱产培训,重在提高基本理论和业务能力,如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国资委系统的高级经营管理者培训班。

二是“挂职式”锻炼培养,将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或海外企业挂职锻炼,磨练意志,拓宽视野,如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市国资委组织的优秀青年管理人员海外实训。

三是“轮岗式”交流培养,将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下级)机关(单位)或本单位内部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帮助年轻干部增长经验,如市委组织部选派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区县任职,上汽集团实行厂部级干部交流任职。

四是“搭梯式”岗位培养,通过设置助理岗位,对有潜能的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定位培养,为年轻干部提供成长锻炼的平台,如上海城投在集团职能部门设置助理岗位,浦东新区针对部分党政领导班子的空缺岗位设置助理。

五是“负载式”实践培养,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选派年轻干部到重大工程建设一线或急难险重任务中任职,培养年轻干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上海城投在青草沙原水工程等重大工程中培养年轻干部,浦东新区选调年轻干部到迪斯尼等国际化项目中进行锻炼培养。

二、当前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通过上述五种主要方式,上海选拔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年轻干部。但是,与当前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上海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结构优化的要求相比,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从培养的认识上看,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的单位把年轻干部培养当例行任务完成,将培养沦为一种形式;有的把培养年轻干部看作是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搞一阵风,虎头蛇尾,导致“重使用轻培养、重近期轻远期、重数量轻素质”等短期行为。有的年轻干部把学习锻炼当作“镀金”,为培养而培养。

从培养的过程看,一是统筹规划不够科学完善。总体上,上海年轻干部储备不足;二是培养的针对性不够强。有的年轻干部经常在挂职,却很少参加教育培训;有的干部轮番被选调参加培训,却很少参与实践锻炼;有的采取“一刀切”,不根据干部自身经历、专长以及发展潜能设计合适的培养方式。

从培养的结果看,存在“选、育、用”脱节的问题。有的单位存在“选而不管、学而不用、育用脱节”,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使年轻干部感到多培训、多锻炼,不如在单位熬年头;有的单位在选用年轻干部时“重经历而不重业绩”,以致有的年轻干部片面追求经历而不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工作。

从年轻干部自身角度看,自我提升的要求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缺少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群众工作经验,党性观念薄弱。二是功利思想严重,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上急于出政绩、得荣誉,急功近利,对扬名显能的事比较热衷,对默默无闻的事看不上眼,“来了就想提、提了就想走”,吃苦奉献精神不足,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三是部分年轻干部自我感觉良好,心浮气躁,个人英雄主义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不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缺少感恩之心。

三、优化年轻干部培养方式的有关建议

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年轻干部自身的内因基础条件;二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外部客观环境。两者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决定着年轻干部的成长过程。课题组认为,优化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既要着眼于当下,又要着眼于未来;既要加强组织培养,又要重视个人历练;既要重视能力提升,更要关注素质养成。

1.优化年轻干部培养的基本原则

(1)要“注重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轻干部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增强年轻干部培养的系统性,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形成明确的“刚性”目标机制,不搞“一阵风”、“脉冲式”培养,使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增强年轻干部培养的前瞻性,确立近、中、远期培养目标,既有近期或阶段性目标,也有中远期目标,形成年轻干部逐级培养、梯次使用的格局,使年轻干部源源不断补充进入干部队伍。要增强年轻干部培养的主动性,既要创新方式,又要符合实际,将年轻干部的培养与年轻干部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在年轻干部由企业到政府或上下级党政机关的交流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要兼顾年轻干部成长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的角度考虑今后年轻干部的职业发展。

(2)要“注重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例外。要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在年龄层次、职位层级上形成合理阶梯,让年轻干部顺着台阶上,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要全面认识“台阶论”,注意遵循一般规律中的特殊规律,对于那些群众公认、政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经历过必要台阶的年轻干部要破格提拔,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遵循干部培养的规律,建立“培养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一是滚动调整,依据年轻干部培养目标和成熟度分成若干层次,结合年度干部考察工作,根据成熟度的变化及工作需要滚动调整。二是备用结合,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度,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年轻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年轻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考核淘汰,通过考核调整,对年轻干部培养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不搞“终身制”。

(3)要“注重分类”。“物各有能,能各有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等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职责不同,对干部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需要对年轻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培养。既要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通才”,也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功底、精通业务的“专才”,避免年轻干部成长路径与锻炼轨迹被统一化。对于“通才”和“专才”的培养,还要根据“行政岗位”、“党务岗位”、“技术岗位”、“业务岗位”等不同岗位的特点,结合年轻干部自身的主要经历、业务专长、兴趣志向、个人潜能及发展趋势来选择培养对象。对于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可作为“通才”的培养对象,对于有一定专长的可作为“专才”来培养,使个人实际发展与规划的培养路径同步、合拍。对于“正职”和“副职”的培养,如“行政正职”、“党务正职”、“财务副职”、“技术副职”、“生产副职”等不同岗位,要因人而宜进行培养,对于优秀的年轻干部,特别是作为“正职”人选培养的后备干部,要培养其在多岗位上进行锻炼,成为复合型人才;对于作为“副职”培养的干部,可按照岗位特点进行培养。

(4)要“注重广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不仅要从党政机关选拔,而且要注重从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中选拔,还要不拘一格从“体制外”非公有制单位中选拔,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金融贸易、资本运作、信息网络、航运物流等。要打破体制内、体制外人才流通壁垒,如通过“聘任制”从市场上选任技术专家担任党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对于市场上引进的紧缺人才,要创新培养方式,既要给予其体制内相应的政治待遇,也要给予其市场上同类岗位相应的经济待遇,最大限度吸引优秀人才补充到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干部队伍中,服务和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2.优化年轻干部培养方式的建议

(1)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挂职任职,加强“岗位锻炼”。年轻干部虽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活跃,富于创新精神,但不同程度存在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的问题。实践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最有效方式,要有重点地选派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挂职或任职锻炼,或者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参与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承担抗灾抢险、接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帮助年轻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条件的,要坚持以任职锻炼为主;在挂职过程中,要避免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不敢用”,或把挂职干部当“客人”,使挂职干部成为旁观者,也要防止年轻干部急于补经历,而在挂职中“蜻蜓点水”,不能达到通过挂职培养锻炼的目的。

(2)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政治历练”。年轻干部往往缺乏长期的、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党的组织观念和党员行为意识不够强,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因此,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导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内生活培养锻炼,比如,参加党组织的各类会议,参加党的民主生活会,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性分析、上党课,有系统地开展党的理论培训等,引导年轻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补好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3)实行横向纵向交流,加强“经历磨练”。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多数年轻干部缺乏多岗位工作经验,因而往往在思考问题、进行决策、抓工作落实上存在浅、浮、偏的问题,与实际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搭建交流平台,加大年轻干部在上下级机关之间的纵向交流和政府、院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的力度。让他们直接深入实践,向群众学习,向交流单位的干部学习,从而提升年轻机关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宏观决策能力,提升企事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通过横向、纵向的交流任职,让年轻干部多岗位锻炼,增加工作阅历,丰富工作经验,接地气、增底气。

(4)提高道德素养,加强“品质锤炼”。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品德修养,立德行、守德性、行德政。一要早立德,青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年轻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二要细守德,年轻干部要从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工作中遵循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生活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家庭美德,在社会上严守遵章守纪的公共道德。三要践行德,年轻干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5)坚守清正廉洁,加强“操守修炼”。廉洁是为官从政底线,也是一名干部的基本职业操守。年轻干部要时时、事事、处处管住小节。一要身正。要正派做人,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公道做事。二要勤学,积极适应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发展,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三要心静。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摒弃不良思想杂念的冲击,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以一种“只管登山不问高”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四要感恩。年轻干部,沐浴党的阳光,背负国家未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地位如何,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领导同事的支持,离不开家庭的关爱,要自觉增强感恩意识。只要永怀感恩之心,才能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降去留,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才会在人生征途走得更坚实、更远。

(6)牢记宗旨意识,加强“作风熔炼”。作风体现素养、关乎形象、决定事业成败。年轻干部要成为发扬优良作风的表率,一要有组织意识。严格做到“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从党组织的分配,执行党的决议,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严守党的纪律。二要有宗旨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俯下身子问民情、迈开步子访民意,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树立“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三要有团队意识。要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容人的雅量,在工作中谦虚低调,营造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巧妙地借助领导、同事以及群众的力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和帮助形成有效合力推进相关工作的完成,达到事半功倍、顺水行舟的效果。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岗位工作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不工作,爽飞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选工作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