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琴
沈桂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南通226000)。
Halliday和 Hasan在《英语的衔接》中提出了衔接理论,这是衔接理论创立的标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有平行对称结构、主位——述位等的结构衔接,还将相邻配对作为一种手段,衔接概念的范围被扩大到用来实现语篇意义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语言学界,也有学者对衔接和连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胡壮麟认为,衔接关系并不是只能由语篇功能结构形成,还有概念功能结构。此外,语篇结构和语音层面成分也包括其中,因此,应该扩大衔接的范围。张德禄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扩大衔接的范围,语篇中的跨类衔接便是由他提出的,他对语篇连贯的关系与衔接范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此之后,他又提出了在语境研究的基础上语篇与语境关系之间的衔接,并且发现了语篇和语境衔接的一些隐形特点,存在一些隐性的衔接机制。因此,只要是连贯的语篇,不管是句子还是语篇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都可以用衔接机制来表示。
但是,关于语篇连贯的研究还并不完善,有些学者不免对此产生质疑。并且在某些情况中语篇不连贯,但是仍然具有衔接机制,这就需要对衔接连贯的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引发了对语篇连贯的原则的研究。
首先,连贯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概念,要想说一个语篇是连贯的,必须保证语篇的部分与部分、上层与下层之间都可以相互联系,并构成一个整体,同时在社会交际中,它也是交际的需要,才可以说语篇是连贯的。Campbell曾经研究过可以形成连贯的意义的整体,需要怎样的意义形式,这些语义关系能够使语篇连贯,因此,被他看成保证语篇连贯的原则,也就是说,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构建连贯的语篇。其实,语篇衔接的原则既有宏观连贯原则,也有微观连贯原则,即形成宏观原则内部的精确的语义关系,它是由衔接关系具体表达的,因此,也称衔接原则。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宏观原则,我们把语篇的宏观原则总结为下面几种原则。
这被称为意义一致性原则。每个语篇中,至少有一个衔接链作为整个语篇的主要标志贯穿全文始终。当语篇中出现衔接链时,它在语篇中连续的长度和对语篇的连贯做出的贡献成正比。在一个完整的语篇中,至少有一条衔接链贯穿语篇,来表示语篇整体的连续性,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会有3~5条的衔接链贯穿于文章始终。
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单位,每个衔接的项目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一个连贯的语篇整体可以由两个或者多个这样相似的东西来构成,这种方式也是形成连贯语篇的主要意义组合方式之一[1]。
例如:At the strategic level,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any strategy.……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company.
片段中从命题内容和句子结构两方面都相似: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强化是对语篇连贯的程度进行加强,而语篇是否连贯并不是由强化来决定的。相近性和相似性的连续出现可以增强连贯性,互相强化。它可以促使语篇内部关系更紧密和谐,增强语篇连贯程度。还是以上句为例,两个句子结构相似,互相加强来表达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的重要性。
冲突原则也适合于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衔接,而两个部分相互不同,但又相互之间有所关联,同时出现在语篇中,冲突原则是促进语篇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它通过冲突建立对比,使矛盾双方共同发展,从而促进语篇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冲突可以形成转折,引入新的主题,使语篇的意义范围得到扩展。
Unfortunately for company,staff can not choose their work freely.
But company can distribute the physical strength and intelligence of the employees.
这里staff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随意选择工作与公司效率矛盾,但是文意转折为人力资源部的重要性。
在语篇中,保证其一定的密度是形成语篇衔接的相近性和相似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的语篇中,密度也有不同的表现,可分为均匀密度、不均匀密度和部分稠密部分稀疏密度等。
对于两个要形成衔接的部分,只有将他们的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形成衔接,不能发生两个部分中一个很大,另一个很小的现象。因此,当两者大小一样,形成对称结构,形成完好的衔接则是最好的情况[2]。
衔接理论作为语篇特征,备受语言学家重视,得到很多的赞赏,从而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国内外的学者也跟随对语篇衔接理论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与此同时,它也引起了一些负面的批评,有一些学者认为衔接并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性[3]。因此,研究意义不大。
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的衔接》中首先提出了衔接的理论,对语言学理论的创建做了有益探索,系统地将衔接中各种修辞手段当作一种特定语言现象进行详尽的研究。他们在书中围绕衔接的作用研究了语篇连贯的标准,从而掀起了语言学界对衔接理论的广泛研究,其研究是有开拓意义的。从整体上看,Halliday和Hasan非常全面地对英语衔接手段进行了静态分析,丰富了语言的描述系统,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对英语语篇的研究中,衔接理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反过来再提供资料与证据用来建立衔接理论。Halliday和Hasan在社会因素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衔接方式及其作用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
对于衔接理论的批评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语篇连贯中,决定语篇连贯的是言外之力,而衔接理论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有衔接机制并不能说明语篇一定具有连贯性。第三,衔接机制是在人们假设语篇是连贯的前提下才存在的。第四,语篇连贯性并不是由形式特征预示的,而是由心理认知因素决定。这些意见的出现不完全是由于衔接理论的不足,还因为一些人觉得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连贯性是直接由衔接来决定的,对他们的理论有些误解[4]。
语篇连贯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还并不清晰,而衔接的理论出现之后,把衔接理论和连贯联系起来,让大家更加迫切地想把连贯这个概念理论化,在国内外学者不同视角的研究下,衔接和连贯的理论已经具有了一个定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5]。在未来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明确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衔接机制并不能作为连贯的决定因素,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应该将衔接机制精确的选择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将语篇连贯与衔接系统化地从整体理论上建立起理论框架;重视其在外语教学、翻译等不同领域的应用等。
[1] 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4] 张德禄.论衔接[J].外国语,2001(2)
[5] 张德禄.语篇衔接的内部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