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姣娣
从接受理论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
——以《建国大业》为例
陈姣娣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本文基于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字幕翻译;汉语文化专有项;接受理论
陈姣娣/浙江省宁海中学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浙江宁海315600)。
电影字幕的汉英翻译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好的字幕通过吸引更多观众不仅可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且能宣传中国文化。不为普通读者所理解或接受的文化专有项已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鉴于此,作者认为很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电影中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先前关于电影字幕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属于说明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来填补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艾克西拉在1996年对文化专有项下定义并提出了一个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分类法。他给文化专有项下的定义是: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在译语读者的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者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原文中的功能和涵义转移到译文时发生翻译困难[1]。同时,他对此定义做了相应的解释。此定义是要说明文化专有项不单单取决于项目本身,而是取决于译语文化所理解的该项目在文本中的功能,即译语文化的一般读者或者任何当权者觉得在意识形态或文化上不可理解或接受,就是文化专有项[2]。
很多学者提出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但相对来说,艾克西拉提出的翻译策略则更加全面合理[3]。但是,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翻译,有许多和文本翻译不同的翻译限制,如时间、空间等。而艾克西拉的翻译策略是基于文本研究的,故将结合艾克西拉和纽马克[4]的翻译策略来展开分析调查。以下是归纳后的翻译策略:
(1)转换拼写法 (Transliteration):即转换字母系统或音译。
(2)语言(非文化)翻译(Linguistic subtitling):即尽量保留原文的知识意义。
(3)解释(Explanation):对文化专有项的内涵进行解释。
(4)缩减(Reduction):简化文化专有项。
(5)同化(Adaptation):即选用译语文化专有项来翻译原语文化专有项。
(6)绝对世界化(Absolute universalization):即选用非文化专有项来翻译文化专有项。
(7)有限世界化(Naturalization):即选用译文读者熟悉的另一个原语文化专有项。
(8)删除(Deletion)
(9)使用同义词(Synonymy):用同义词来代替文化专有项以避免重复。
(10)默认翻译(Recognized translation):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已被官方接受。
接受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使我们意识到在翻译中没有唯一绝对的译本,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使其掌握文本的含义,即阅读是感知和创造的合成。换句话说,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译者最好对原文本有较好的理解,包括原语文本的历史、文化、地理及惯例等。
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翻译是一种两次交流活动。第一次是文本作者和译者的交流,这决定了原文文本的理解;第二次是电影观众和译者的交流,这影响着电影字幕。在两次交流中,译者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他需要填补原语电影文本的阅读空白。翻译的目的就是让目标语观众去观看,这提醒译者要注意目标语观众的“读者期待”和接受程度。只有这样,原语电影才能被观众充分理解和接受。
2009年上映的电影《建国大业》对介绍和宣传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而影片的字幕翻译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电影是否受海外观众的接受。这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国产电影,因此影片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汉语文化专有项,而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向来是字幕翻译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首先,作者从电影《建国大业》中选取了190个汉语文化专有项,并将它们归类到10种翻译策略中。根据艾克西拉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分类,作者将其分成两大类,即归化和异化。在这10种翻译策略中,两种翻译策略(使用同义词和默认翻译)既不属于归化也不属于异化,因为很难清楚划分。而剩余8种则可根据跨文化操控程度进行归类。转化拼写法,语言(非文化)翻译、解释以及缩减被归为异化,因为它们保留了原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形式和内容;而同化、绝对世界化、有限世界化及删除归类到同化翻译策略,因为它们重视目标语文化。
据统计,作者得出在翻译个案电影的汉语文化专有项时,译者采用了77种异化翻译策略和76种同化翻译策略,分别占40.53%和41.05%。
基于此发现,在翻译电影《建国大业》中的汉语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在选择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时基本保持了平衡。个案电影的分析为调查观众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的喜好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此研究有两份问卷,故两类受试者将参与问卷活动。第一类受试者是英语水平较好(学习英语时间平均超过十年)的中国人,在观看配有英语字幕的国产电影时,他们会去了解核查对应的英文翻译。来自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者、教授、研究生将作为此类受试者参与问卷活动。另一类受试者是在浙江高校中来自英美本土国家的留学生及外教。他们懂一些汉语但却不精通,在观看配有英语字幕的中国电影时,他们会依赖英文字幕。这两类受试者成了配有英语字幕的国产电影的主要观众,因此很有必要来调查研究他们对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喜好。总之,为了确保研究的真实性,两类受试者都经过严格筛选,而回收的问卷也仔细核查过。
此研究是根据以下的三个研究问题展开的:研究问题一是在翻译电影《建国大业》中的汉语文化专有项时,字幕翻译工作者采取了哪些翻译策略?哪种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哪种策略最低?研究问题二是外国观众和中国观众分别喜欢哪种字幕翻译策略?研究问题三是怎样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缩小在外国观众和中国观众中的文化差距,从而译出受观众欢迎的字幕?
除了采用描述解释性方法外,还采取了个案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因此,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本论文中都将涉及。定量研究是通过将每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和这些策略的分布制成表格,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定性研究则是分析各类文化专有项翻译的例子,将他们归类到对应的翻译策略中去,以及对问卷结果进行可能原因分析等。
在问卷可信度和有效性通过前测得到保证之后,按预期将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经过删选问卷(放弃无效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各30份,共60份。接下来,通过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问卷和观众所给的原因和建议,对研究问题三进行回答,即怎样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缩小在外国观众和中国观众中的文化差距,从而译出受观众欢迎的字幕?首先,字幕翻译工作者需要了解各类不同观众的“读者期待”,因为从接受理论我们知道,没有观众的参与,电影的字幕翻译不会完美。其次,字幕翻译工作者需要时刻记住字幕翻译的目的。当译者想要将异国因素带给观众来扩展他们的视野时,异化会是一种很好的翻译策略选择;而当译者想要减轻观众理解阅读电影的压力时,他(她)最好用观众熟悉的目的语项来代替原汉语文化专有项,即选用归化策略。第三,搞清电影所要面对的潜在市场及观众也是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成功的关键。换句话说,不同的观众群有不同的接受度。第四,汉语文化专有项含义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对观众有较高的理解要求,即挖掘汉语文化专有项的深层含义,而观众在此挖掘其深层含义的过程中也参与到了此汉语文化专有项意义形成的过程。接受理论认为,只有在这种不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确定性”的空白因素才能逐渐被填埋。也就是说,字幕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需要与时俱进,随时关注了解观众对字幕翻译的口味。只有这样,字幕才能受各种潜在观众的欢迎。然而,字幕翻译工作者有时并不能总是附和观众的“读者期待”,而是挑战观众的读者期待来补充并丰富他们的原语文化、语言等视野。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字幕翻译工作者的难度。总之,翻译策略的正确选择将是电影字幕工作的成功的关键。
接受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将其应用于电影字幕翻译,能正确引导电影字幕工作者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从而译出更好的字幕。读者的阅读经验、美学价值观、文化背景等因素共同构成了“读者期待”,这要求字幕翻译工作者在字幕翻译时应将观众的“读者期待”和接受度考虑在内。相对中国观众而言,更多的外国观众选择异化策略。这可能是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观众文化意识的提高所致。翻译策略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的。汉语文化专有项的字幕翻译也是如此。并且,由于观众的“读者期待”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对于观众而言,永远没有最终完美的翻译。
:
[1][2][3]张南峰.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价[J].中国翻译,2004(1):18-23
[4]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1988
H159
A
1671-6531(2014)24-0045-02
责任编辑:丁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