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凤
王丽凤/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辽宁锦州121000)。
2013“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的举办,给辽宁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辽宁省的旅游产业集群初见规模。辽西五市加强了以锦州为核心的旅游合作和聚集,形成辽西旅游产业集群。辽西北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确保“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也形成了辽西北旅游产业集群。辽、冀、蒙联建无障碍旅游区,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需求建立起巨大的旅游产业群,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辽宁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急需大量旅游英语人才与之相对接,反过来辽宁高校也急需培养与辽宁旅游产业集群对接的高素质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群。
通过采访或与辽宁旅行社经理座谈的方式,调查辽宁省旅游产业集群对辽宁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群的客观要求,如表 1:
表1 辽宁省旅游产业集群对辽宁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群的客观要求
从表上信息可知,辽宁旅游产业集群的运作需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导游、酒店管理服务人才、具有跨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才。尤其急需英语人才、外语导游、涉外酒店管理服务人才。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既要有专业基础意识,懂得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适用型人才,尤其熟练掌握旅游英语适用型人才。从旅游产业集群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可概括出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即3大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旅游专业英语能力)+2大意识(跨文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也称“3+2”专业人才群模式。
1.实习就业学生比例高,旅游英语专业的适用性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一年自主选择考研和实习,表2是最近几年某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直接实习所占的比例。
表2 实习就业学生所占比率
从上表可看出,1)总的来说,最近几年由于就业压力和社会重视学历等原因,实习就业学生比例稍有下降的趋势。2)但从每届学生来说,实习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考研的学生比例,这说明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实习就业比率高,也反映出旅游英语专业适用性强的特点。3)此表也反映学校应根据学生适用性的特点来制定课程安排。
2.学生对旅游产业集群所需的三大能力自评。对辽宁某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大二、三学生共发放119份问卷,回收117份,其中有一份是空白卷,有效问卷116份。统计情况如表3。
表3 学生对旅游产业集群所需的三大能力自评
从此表可看出,1)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三大能力水平处于“一般”。2)34.5%学生认为自己的外语导游能力水平“高”,这是因为与五星级酒店做兼职相比,在旅行社做兼职工作的学生比例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3)旅游管理能力排在最后。这是很现实的想法,因为学生自己认为缺乏社会经验,并且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工作都难找,谈何管理?
3.适用型学生对重要课程的选择
对辽宁某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共发放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份,学生从3大类型课程中任选自己认为重要的科目。
表4 适用型学生对重要课程的选择
从表4可看出,1)总的来说,适用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与旅游产业集群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和。2)适用型学生认为旅行社、酒店管理课和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最重要。这是因为90%以上直接实习就业学生都需要这些专业实践技能。3)旅游英语课次之。与前者相比,只有少数专业英语好的学生才能从事外语导游和涉外酒店管理服务。这也正是旅游产业集群最急需的人才。4)适用型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最不重要,这和旅游产业集群的需要不一致。这是因为专业基础课中确实有些学科知识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有些学科非常重要,能提升学生专业意识和后续专业能力。
1.高校内部学科集群,科学设置重要学科的课程学时。高校内部学科集群,形成专业能力课程+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组成一大学科集群。以辽宁某高校为试点,把外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联合起来,以3大类型专业学科为中心,各学院联合制定“3+2”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群培养方案,联合设置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尤其在高校内部重要学科的课程学时设置上,在充分发挥各学院优势基础上,也要考虑学生和旅游产业集群对重要学科的重视程度。见表1和表4,从旅游产业集群和适用型学生方面反馈信息很清楚看到,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很重要,但是在课程设置时也不能忽略专业能力课程,因为专业实践技能是建立在专业能力课程基础上。这就好比建楼,专业能力是地基,没有专业能力作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无从谈起。所以,这两部分都很重要,并且为了确保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旅游管理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课程课时比例要稍高于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这样整体考虑,按3:2.7:1的比例来设置教学计划。见下表:
课程类型 重要课程 课程学时占的比重专业能力课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程 25%旅游管理专业课程 20%专业实践技能课旅行社、酒店管理课程 20%旅游英语课程(导游英语和酒店英语) 20%专业基础课旅游文化,生态旅游课程等 15%
具体说明:
第一阶段,专业能力课程学时设置。专业能力课程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程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从表1和表4可看出,无论是旅游产业集群还是学生选择都比较重视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程,所以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程学时要比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要高一些。即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程占25%,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占20%。
第二阶段,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学时设置。从表1和表4可看出旅游产业集群急需外语导游,学生认为旅行社、酒店管理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导游英语和酒店英语)同样重要。之所以两者比例都占20%,是因为外语导游和涉外酒店管理和服务人才也必须掌握旅行社和酒店管理知识,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学时设置。专业基础课中,旅游产业集群认为旅游文化,生态旅游等与跨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课程重要,所以在课程学时分配中把学生认为知识结构和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删掉。
2.高校人才群培养与旅游产业集群对接。高校要与旅游产业集群密切合作,突出实践教学,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可采取如下方式:
1年理论(学校)-→1年实践(旅游企业)-→1年理论(学校)-→1年实践(旅游企业)循环对接模式
第1年在学校理论学习,学习专业能力课(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部分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旅行社、酒店管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部分课程。经过1年的在校理论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出现了厌倦期。这时,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去顶岗实习1年,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一年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上的漏洞和专业旅游英语的重要性,再回到学校学习一年。这时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会着重外语导游和涉外酒店管理服务的学习。最后1年再回到旅游企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经过这样循环对接模式,学生即学即实践,即查即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校人才群培养与旅游产业集群对接培养模式。
3.政府与高校、旅游产业集群对接。政府在高校、旅游产业集群对接过程中应通过激励和资金支持各种手段,为高校和旅游产业搭建平台,通过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和高校进行对接,实现教育资源和旅游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旅游产业资源的各自优势,为社会经济服务。
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急需大量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与旅游产业集群对接,才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运行。在调查了辽宁旅游产业集群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和辽宁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群的现状之后,提出“三对接”方式来使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对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1] 周杰.辽冀内蒙古联建无障碍旅游区.东北新闻网,2011-10-25
[2] 辽西五市打造辽西大旅游概念.中国新闻网,2013-1-26
[3] 田理.产业集群建设耀眼辽西北[N].辽宁日报,2009-07-14
[4] 罗勇.政府激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策略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