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兼谈历史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2014-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4年8期
关键词:符号化影视剧题材

□ 张 俨

一、历史走进影视艺术

从古至今,人类文化的传播经历了从口耳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过程。在听说的过程里我们实现了交流,在书籍的记载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记忆,而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电影、电视、广告和各种图片图像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日益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国际上一直以来都是以文化大国而著称,五千年的历史和过往,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根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现代文化产业也深深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直都是广受欢迎的创作题材。同时,中国的观众热爱和关心历史,因为专业的选择和繁忙的日常事务,他们多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关心寄托于影视剧这种快餐文化。当历史事实和影视艺术相遇的时候,它们能否很好地融合,做到既尊重历史又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历史和艺术,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历史是真实客观的而艺术是想象虚构的。这看似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却把他们缠绕在一起,所以,如何正确地处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真实与虚构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历史故事剧作,在历史事件方面的虚构上,观众通常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因为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它不可能是对真实的历史事件的照搬。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太过宽容了,这就是导致历史剧在讲述历史时对历史人物进行创造加工,并且已经出现了虚构和编造,甚至戏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人物塑造出现严重失实,这导致观众对历史人物误解的同时也反映了创作团队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国产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现状

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转型时期开始的产物,其传播载体以长篇小说和影视剧为主,其主人公多是历代的王侯将相。这种历史热现象与我国转型期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①陈太胜:《历史形象与历史题材创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012年一直稳居各大卫视收视榜首的古装宫斗剧《甄嬛传》,从网络走红到影视作品收视率的节节攀升,甄嬛和雍正的故事其实始终都是一部将历史架空的小说而已,换言之,影片所讲述的实际上并非真实发生的历史。可是电视剧在编创的过程中却将故事设置在雍正皇帝身上,导演郑小龙在接受访问时说:“清朝的雍正帝最勤政,他没有太多荒淫无度的后宫事,另一方面我也觉得现在很多古装电视剧失去原有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本身带给观众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就是错误的,这也是拍摄《甄嬛传》的初衷。另外我想强调皇上情感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实。”可是我们看到的《甄嬛传》真的做到还原历史真实了吗?《人民日报》发文批评《甄嬛传》不仅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没有树立正确真实的人物形象。因为《甄嬛传》将故事建构,在雍正皇帝身上,所以无论如何标明情节纯属虚构对真实人物形象的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影视作品要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也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必须大力培育诚信文化。

《甄嬛传》固然好看,明星云集,情节悬疑起伏,包括服装到演员的台词都非常精致华丽,但是剧中对历史人物的经历任意捏造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首先,历史上雍正的后宫并没有这么花哨,雍正帝只有一个皇后,本人也不是沉迷美色的皇帝。但是剧中的雍正不仅先后有两个皇后,而且对于美女简直是见一个爱一个。其次,《甄嬛传》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果郡王,不仅和皇上的爱妃有私情甚至还生下一双儿女最后被雍正赐毒酒而死,但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康熙的十七子是一个非常安分首礼的皇子甚至在雍正死后还辅佐乾隆小皇帝。可是这样的电视剧居然还自称“还原历史”,实际上它不仅没有还原历史甚至还混淆了历史,严重损害了帝王将相的形象,最后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娱乐大众践踏历史。试想一个对清朝历史没有认识的观众,在观看后除了感慨后宫尔虞我诈的精彩故事,同时对我国大清朝雍正时代甚至雍正皇帝等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一种什么印象,那么真正的历史恐怕永远都被摒弃和误读了。只是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吸引观众眼球而背离历史,任意编造子虚乌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伤害是永久的。

2013年,各大卫视不约而同还是选择历史题材剧作为影视发展的重心。《楚汉传奇》、《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精忠岳飞》、《大秦帝国》均以正剧的身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是在《隋唐英雄》里唐太宗的出生年月都早了十年,而瓦岗寨的英雄们更是忙着谈恋爱;《楚汉传奇》和《隋唐英雄》显然不是一个风格,它以更为严肃的面貌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但是在人物塑造上也出现了很多片面的因素,刘邦这个人物就显得过于智慧,而项羽似乎更显得有勇无谋不具有大将之才只是更侧重于和虞姬的一段爱情,后期在对导演高希希的采访过程中他也承认,这部作品确实有些抬高了刘邦。《精忠岳飞》也因为岳飞是抗金还是对抗契丹等关键史实等问题掀起热烈的讨论。这些影视剧都是以正剧的身份出现并且都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原型,但是作品呈现之后感觉还是和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差异。明显存在着“消费历史,娱乐大众”的倾向,纵然剧中有很宏大的场面,有华丽的服装,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还是很多观众称“只是亮眼却很难感动心”。

三、历史人物的符号化和多符号化

人们观赏电视剧时常常不自觉地对人物进行伦理化和符号化的认定。所谓伦理化,就是从伦理道德准则出发,对人物进行善恶判断。这种伦理化相伴随的是符号化,即把人物的伦理价值模式化,形成固定的人格特性。比如历史上的和珅刘墉,比如秦始皇武则天,比如岳飞、秦桧等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就是被这样确定的。同时,符号化的过程也是人们自觉进行人物辨析的缺省过程,就是说,在这种符号化完成之后,便可在后来的剧情中省略掉这种伦理判断的过程。①王俊秋:《历史剧也是一种文本》,《齐鲁学刊》,2008年第5期。但是现在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为了求新求异,不仅戏说成风甚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越来越不接近真实历史,为历史翻案虚构历史成为追求艺术差异性的捷径。尤其是在进行历史人物塑造时任意的歪曲和编造,使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产生错觉和误导。尽管历史剧属于影视艺术的范畴,导演和编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进行历史的筛选,可是历史题材还是不同于现实题材可以任意想象和编写,因为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曾经真实的存在和记载。如果连这一点都可以任意的改变,那么文化还存在什么传承。尤其是对史实了解较少的青少年观众,他们认识和接受的历史也许就是电视,近年围绕雍正皇帝的几部清宫戏《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在青年观众群中传播非常广泛,同样是一位皇帝究竟哪个符号才能代表真正的雍正帝,哪个女子才是雍正最爱,所有的情节缠绕在一起,即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不是真正的历史,但是所有的影视作品至少传达给观众一个信号,雍正的感情生活非常丰富,那么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本该是以为勤政的皇帝,代表他的符号就潜移默化发生了改变。艺术作品营造的艺术对观众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也许观众并不知道准确的在哪一刻已经将脑海中的虚拟故事当成了真实的历史。现代影视再现历史的时候,应该忠实于历史人物的性格,艺术地展现历史人物的心灵,在人物身上融入编导的现代思考与创新,架设古人与今人的心灵之桥,使现代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古人,感受历史。但是这样随意编造历史人物,让古人以现代思维思考问题,是对历史人物的发难,是对观众的愚弄,是对艺术的亵渎。说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和珅和慈禧这两个人,他们的出镜率都是非常高的,从《铁齿钢牙纪晓岚》、《大贪官和珅》、《宰相刘罗锅》、《梦断紫禁城》、《嘉庆皇帝》中塑造的和珅,从《少女慈禧》、《血染紫禁城》、《戊戌风云》、《大太监》中塑造的慈禧看,同一历史人物都具有多种性格特点,这种现象在艺术创作中本来是非常反常的,但是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确实非常常见,同一个历史人物反复的出现,但是每一部剧中他的形象都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在《嘉庆皇帝》中,将和珅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忠诚爱民的官员;在《大太监》里,将慈禧塑造成一个勤政爱民的太后,心系子民一腔热血都是为了国家。试问这种差异性是不是过于颠覆甚至已经超出了观众的认知和承受限度?如果只是为了收视和所谓的创新而进行无限制的编造,那么这种“戏说”的结果是多么的可怕,当这些虚假的伪历史成为供后人参考的“历史”,再经过继续戏说的“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真的是不可想象。

四、结语

杰姆逊说:“过去意识既表现在历史,也表现在个人身上,在历史那里是传统,在个人身上就表现为记忆。现代主义的倾向是同时探讨关于历史传统和个人记忆这两方面的。在后现代主义中,关于过去的深度感消失了,我们只存在于现时,没有历史。”②(美)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也就是说,人们关于过去的意识是一种和传统息息相关的意识,而这部分意识也将成为后期进行历史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下所谓的历史题材创作却在消费社会中将历史也当做一种消费对象,不尊重严肃的史实,任意迎合观众的喜好和艺术创作的创新,在艺术大潮涌向历史的时候我们不仅没能真正理解和认识历史,反而彻底地告别历史,与历史渐行渐远。

猜你喜欢
符号化影视剧题材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