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宝坤,王 丹
在国际事务中,外事文本代表一国政府的立场,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翻译必须严谨准确。但一些外事文本在英译过程中,缺少目标受众意识,译出语不符合英语国家语言习惯,影响了译入语在外交环境下的连贯性。本文从目的论入手,探讨外事文本翻译策略。
Skopos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威密尔率先提出。目的论包括三大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翻译遵循的根本原则是目的性原则,连贯性指译文语句连贯,能让受众接受或理解,忠实性原则指外事翻译所传递的信息必须忠实于原文。
外事文本翻译的目的是表明一国立场,寻求国际社会的肯定或支持;连贯性原则指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语言习惯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入乡随俗”,读起来流畅连贯,逻辑清楚;忠实性指由于外事文本代表一国之态度,译者必须准确把握原文意图,不可融入主观揣测。
外事文本内容严肃,遣词造句务必认真推敲。同时,考虑到受众为国外人群,在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上都与国内受众有区别,需适当调整语篇逻辑结构。笔者根据目的论三大原则,以王毅在第68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稿为例,探讨外事文本翻译的策略。
1.外事专业词汇遣词要准确。外事文本代表国家的立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遣词造句必须禁得起推敲。一些高频词汇有固定译法,已达成国际共识,不可私自改译,否则容易引起歧义,这也符合目的论忠实性原则的要求。
例 领土主权territorial sovereignty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
生态文明sound ecology
无核化denuclearization
六方会谈Six-Party Talks
二十国集团G20
金砖国家BRICS
禁化武组织OPCW(Organizations to Prohibit Chemical Weapons)
年发展目标MDG(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联合国宪章UN Charter
(节选自王毅在第68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2013年)
上述词汇分为固定搭配和专有名词缩写。比如 “领土主权”的“领土”一词要译成“territorial”,而不能是“domain”或“land”。 在英语词典中“territory”译为“land that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ruler;an area that one person,group,animal,etc.considers as their own and defends against who try to enter it. ”而“domain”指的是“lands owned or ruled by a particular person,government,etc.especially in the past.”“Land” 指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at is not sea;an area of ground,especially of a particular type or purpose.”由此可见,“territory”具有政治色彩和捍卫领土的意思,而 “domain”和“Land”均无此意。其他的缩略词也要牢记其指代,准确使用。
2.外事文本并列句式要“比翼双飞”。为了加强语气增强感召力,外事文本经常采用并列句式,即一个动作主语搭配多项动宾结构。在英译时,可采用与汉语句式对照的方式,多项动宾结构并列,与原文在句式结构上“比翼双飞”,即使行文流畅又忠实原文信息,还体现了语句间的连贯性原则,一举三得。
例 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译文 We are vigorously advanc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deepening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and accelerating the shift of growth model.We are implementing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green,circular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to build a sound ecology and a beautiful China.(节选自王毅在第68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2013年)
这段话有两个主语,每个主语都搭配三个谓语结构。第一个主语“我们”搭配谓语“推进” 、“深化” “加快”; 第二个 “我们”搭配谓语“贯彻”、“推动”和 “建设”。因此译文的结构为“We are advancing… deepening… and accelerating….We are implementing… and promoting…to build…China.”需要提到的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并没有单纯为了追求句式的一致而僵化地译成 “and building…China.”,而是译成了“to build…”因为这句话中“贯彻…”和 “推动…”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因此翻译成目的状语是符合英语的内在逻辑关系的。
3.根据目标语调整逻辑衔接和语篇结构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习惯,使中西方受众在语篇信息的接收和逻辑思维习惯上有差异。这体现在中文是意合,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隐性的,需要联系上下语境加以分析;英文是形合,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显性的,通过连接词串联,起承转合一目了然。中文是先分述后总述,即概括性的重要信息通常出现在句末;英语恰好相反,是先总述后分述,先给出结论后分述原因。此外,汉语多长句,英语多短句。因此,译者应充分考虑这些逻辑、语言习惯的差异,使译文更好地为受众接受,这也是目的论连贯性原则的需要。
例 今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13亿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译文 China's new central leadership has put forward the 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newal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it is leading the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n an endeavor to fulfill two centenary goals,namely,to finish building a society of initial prosperity in all respects by 2020 and to turn China into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by the mid-21st century.
(节选自王毅在第68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2013年)
汉语原文中根据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先说 “方法”,即“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总说结论“带领13亿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但是在英语中根据先总后分的原则,译者对原文信息进行重组,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后面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并成一句,后面这一句正是对前句“两个一百年时”的解释,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为使两句话前后衔接,英语中选取了“namely”作为承上启下的连接词,自然流畅。汉语原文分成6个单元,而英语以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分为2个单元,汉语多长句,英语多短句的特点也一目了然。
外事文本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让受众准确理解译文传达的信息。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在目的论及三大原则的视角下探讨了外事文本英译的策略:⑴外事专业词汇遣词准确;⑵外事文本并列句式要“比翼双飞”;⑶根据目标语调整逻辑衔接和语篇结构。
注:语料-建模-多模态:链条式翻译效率培养策略研究(JG2012010265)
[1]http://www.en84.com/nonfiction/remarks/201312/00014081.html.
[2]姜蓉.目的论在中国外宣材料翻译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13.
[4]仲伟和,钟钰.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5]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