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连锁企业纷纷设立,这给连锁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解决人才与企业的对接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以求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本文通过对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连锁专业与屈臣氏公司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分析校企合作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并进行经验总结,提出对策,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校企互动、双方受益、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给合作的多方带来多重效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亦然,与屈臣氏公司的合作交流,使我们更清楚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同时邀请屈臣氏公司专家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方案更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的技能更贴近职业岗位的实际。
2.有利于专业“一体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连锁专业通过与屈臣氏公司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同时连锁专业老师在寒暑假到屈臣氏公司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技术实践能力,成长为“一体化”教师,提高连锁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我们安排学生到公司门店参观并顶岗实习,寒暑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提高。
3.为高校的研究方向注入了新的实践知识,促进了理论界和实践界之间的交流和互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项目的重要来源,连锁专业教师通过与屈臣氏公司的合作,获得了科研的灵感,申请的项目获得了广州市第五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项目的研究将使得科学理论有了在实践中检验和反馈的机会,促进了应用学科的发展,为更深入地推进与屈臣氏公司的校企合作奠定了更深的理论基础。
1.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降低企业成本,获取专业人才储备。屈臣氏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之一,每年在中国新开的店铺不断增加,对人才的需求巨大,为此,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重点从原来的招揽人才转向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建立订单班的模式,将更好地按照屈臣氏公司的要求为其培养人才,将原来学生毕业到企业后才能参加的培训,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从而缩短了培训时间,节省了培训费用,降低了企业成本。
2.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们邀请屈臣氏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注入企业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即了解企业文化,有利于其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减少与企业之间的融合障碍。而企业在校企合作期间对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及设施的投入,赢得了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的赞誉,提高了企业形象和声誉,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销量和利润。
3.企业可以在专业问题上获得高校专家团队的支撑,获得政府支持,更好地解决问题。当企业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将问题交给高校专家团队,让其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在政府专项教育基金和科研基金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赢得市场。
1.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与屈臣氏公司合作,特别是开办屈臣氏订单班,可以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屈臣氏公司特色、以企业文化为龙头、以就业热身为主线的 “专业实习课程”,这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即了解屈臣氏公司的文化,为其今后更好地融入企业奠定基础。
2.校企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我们安排学生到屈臣氏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或假期兼职,实习后有继续留在屈臣氏公司的机会,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屈臣氏公司实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在实习中发现企业管理的问题,又能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使企业、学生同时受益。
校企合作办学给社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用企业资金、设备和现有的人员参与教育,再以学校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发展企业,是一种良性循环。同时,高校参与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促进了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学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社会得到效益,从而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使整个社会受益的“四赢”结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方面的,校企合作为我们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通过对我院连锁专业与屈臣氏公司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结合其他校企合作案例,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校企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但是也容易使高职院校沦为某个企业的专属实验室,降低其作为社会公共福利机构的职能,降低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容易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的精力分散,研究重心偏移,影响其研究和教育的本职工作。
2.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需要签订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议或保密协议,有些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会限制高校教师的某些研究成果,使得这些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发表,影响了高职院校科学探索的独立性。
3.有些高校为了吸引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等校企合作模式,往往为了强调学生掌握某个企业的“个性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行业“共性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离开某个企业后求职艰难,偏离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根本。
1.企业和学校是两类不同的主体,其最终目的和管理体制是不一样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学校作为公共利益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容易导致两者在合作过程中,遇到违背其最终目的的问题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造成合作的不和谐。
2.企业和高校通过校企合作,会产生合作成果,而当校企合作协议中对这些合作成果的规定不明确时,其知识产权归属就会存在争议;或者企业在投入了大量的费用后,研究出来的合作成果科技含量不能达到预期,或合作成果过于理论化而难以满足企业的实践需求,从而导致企业投入了成本而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为我所用,与学生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可预见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起码有两年的时间是在学校的,这就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有些学生实习后离开校企合作企业去寻找更好的工作,致使企业对“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产生忧虑,失去信心。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我院连锁专业与屈臣氏公司校企合作的研究,笔者对校企合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1.高职院校要更新办学理念,主动出击,强化社会服务观念,赢得企业的支持。学校要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真正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科研实力,提高参与产学研工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上课,科研投入较少,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希望借助高校专家为其解决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因此,高职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为更好地参与校企合作服务。
3.“订单式”校企合作中,不能只注重强调企业的个性化能力和课程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专业共性能力的培养,将狭隘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变为“泛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将个性融入共性,在共性中突出个性。
4.积极宣传,提高企业和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校企合作不能只是学校“一头热”,必须学校、学生和企业“三头热”。企业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建立有效的常态工作机制,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固定的工作平台,设立专门项目团队跟进校企合作,总体负责、有效协调,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
5.政府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协调和鼓励推进的作用,引导建设以骨干企业为主导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鼓励和支持高校骨干教师到企业工作,以及企业骨干技术人才到高校挂职,形成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互动;要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的力量推动产学研和校企合作;要通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企业转变竞争战略,主动与高职院校联系,参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本论文为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五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一般资助课题《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连锁专业屈臣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单位:广州市教育局,编号:穗教高教〔2013〕22号文件,项目主持人:陈苡
[1]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1.
[2]陈扬,谢宏.高职院校“订单式”校企合作的成本效益分析[J].湖北:科协论坛,2012(8).
[3]李华玮,宁豫昌,马辉.浅谈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
[4]王学卿,殷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江苏: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