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鸿
众所周知,日语脱胎于汉语,日本语言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日本语言文学发展演进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汉语给日本文学创作和文化形成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汉字的输入成了日本语的基本构成基础,而汉字的造字特点又为日本语的“六书造字法”的出现提供了灵感来源。汉语的输入不但为日语构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给日本语言文学的创作风格带来了深刻影响。即使是在近代日本全面西化的时期,汉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日本的全盘西化却创造出了大量的新鲜词汇,进而输入到我国,形成了一种对母语文化“反哺”的现象。为了有效地分析这种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的规律,我们首先应当从分析汉语与日语语言的关系入手。
根据文化学家考证,日本自引入汉字开始,至今已经有1600余年的历史。很多日本国内重要的文化典籍和珍贵的历史记录,全部都是由汉字书写完成的。汉字之所以在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与其特殊功能和作用密不可分的。汉语是象形文字,具有表音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往往人们看到汉字字形以后,就能够大致推断出它的读音、意义、词性等等,这是传统的日语片假名和拼音文字所无法替代的。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这样一种习惯,每当本国遭遇重大事件之时,人们首先会想到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特别是在用汉字书写天皇名字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自豪感和激励感。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告”的汉字就有“辉、聆、规、纪、着、摄、氛、楼、器、期、基、木、榭、黄、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轨、氛、希、既、葵、掩、窥、企、危、伎、嬉、岐、雀、挥、机、棋、毅、案、徽”等几十种写法,如果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因此,可以说汉字是治愈同音字的最佳有效良药[1]。
此外,汉字还有意义精确和句式简短的优势,很多日语词汇中无法准确表达的意义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汉字,而且汉字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用汉字组成句式不但在视觉上感觉非常规整工正,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日语句式冗长的弊端。
正是由于汉字具有如此独特的优势,因此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日本人利用汉字翻译西方词汇,创造出了许多目前仍然广泛使用的汉语词语,并传入中国。例如公园、银行等词语,都是日本人利用汉字创造出来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2]。使用汉字,可以使文章简练明确,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洋科学大量涌入日本,在翻译或介绍西洋科学、艺术上的一些新词语时,富于创造和模仿的日本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种特殊功能,圆满地完成了与之最相适应的新词语的创造性的翻译。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赏与好评。
在汉字传入日本后的漫长岁月中,日本人民利用汉字对本国语言文化进行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目前日本语言体系。汉字在日本语言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汉字对日语语音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增加了部分新的语音,丰富和完善了日语语音体系。
1.增加了拗音。在奈良时代的日语音韵体系中,拗音仅限“劝”行和“b”行[3]。在广泛引入汉字以后,为了准确读出汉字的读音,大量的拗音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现代日本语音体系中的固定形式。除了拗音以外,现代日语中的浊音、半浊音等等也都是受到汉语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正是由于汉字的广泛传播,才丰富和完善了现代日语的语音系统。
2.增加拨音。与拗音相似,拨音也是随着汉语的引进而出现的。在传统日本语音体系中是没有拨音的,汉字中很多字的读音需要鼻音作为辅助,为了准确读出这类汉字,日本创造了鼻音作为拨音的主要形式。
3.增加了促音。古汉语讲究的是“四声”读音,其中入声字非常多。在日本广泛引进了汉字以后,日本人根据促音的特点,创造出了模仿中古汉语入声的促音。后来,促音又广泛用于和语,它的主要作用是“音变”和加强语气。促音的产生使日语语音更加丰富且有力[4]。
汉字的传入也给日本语言词汇量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丰富了日语语言中抽象词汇的数量。在传统的日本语言中,表示抽象意义的词汇数量不多,特别是体现一些信念、概念的名词数量非常少。自汉语传入以后,大量的相关抽象词汇进入日本语语言体系之中,包括“忠孝仁义”等体现理想信念的高度抽象词汇,代指星座、人体内脏器官等的特定抽象词汇开始大量出现,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日本语相关领域的空白。
2.一定程度上变革了日语的词汇构造。日本词汇的构词顺序与汉语具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主语和宾语、补语的顺序不同。汉语一般是主语在前,宾语补语在后,而日语则恰恰相反,宾语和补语在前,主语在后。自汉语进入日本以后,一些日本语言学家开始根据汉语的构词特点,对日语语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仿造汉语的构词习惯和顺序创造出一批新的词汇。虽然汉语的构词并没有根本上改变日语的构词习惯,但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说明了日本语言学家在发展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开始结合汉语的优势进行深刻的反思。
汉语对日本文字最大的影响在于奠定了平假名和片假名的语言基础,并创造出了“六书造字法”。日本人利用汉字,结合平假名和片假名,基本奠定了日本语书写文字的格局,并利用汉字组词造字能力较强的特点,创造出了大量的日本文字。
在上文中我们运用了较大篇幅来阐述汉语在日本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实际上,虽然汉语对日语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度的,日语在运用汉语得以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会给汉语语言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一个反作用力。日语和汉语作为一种同源性语言,正是在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各自得到了完善。
应当说,现代日语对汉语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代以来。近代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打破闭关锁国的枷锁,全面接受现代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运用汉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大部分都是西方生活方式、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以及思想观念等的体现。很多词汇随着中日文化交流传入中国,并迅速被汉语语言所接纳和吸收。直至今日,国内报纸杂志上经常还会出现许多经过日本创造而被引进吸收的汉语新词汇,例如“达人”“新干线”等等。
日本人还非常善于利用汉语文化典籍来创造和翻译一些近现代西方的新词汇。例如日本人将“revolution”翻译为“革命”就是借鉴了我国古代《易经》中的说法。这种翻译方式不但言简意赅,传神准确,而且带有非常浓重的东方文化氛围,这些词汇在进入汉语以后,迅速成了正式的汉语词汇。
总的来说,日语对于汉语语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古代汉语字、词的改造,结合西方现代的语汇构筑的一批新词汇,并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将这批词汇输入到了汉语之中。曾经有学者提出,这种文化输入方式有文化侵略之嫌,为了保护汉语语言体系的完整性,应当对这种影响持反对态度。但是笔者认为,从丰富和完善民族语言的角度来说,这种创造性的影响方式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在同源文化体系基础之上的再创造过程,只是日语的语言文化再创造的方式与汉语略有区别。既然汉语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词汇体系,那么引进一批同源文化基础上的日语词汇,是不会影响到汉语健康发展的。
反观汉语对于日本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至今仍然是非常巨大的。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汉语的影响力无疑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却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停止进行汉语语言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还是要充分学习、吸收和借鉴日语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经验,特别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为建设世界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1]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http://topic.yingjiesheng.com/wenxue/yuyan/0610I0C92012.html
[2]张婷.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的特点[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12).
[3]张峦.从日语汉字的读音特点看日语语言文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
[4]赵瑞琦.从日语语言的特定表达看日本文化精髓[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