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之路——读张贤亮的《绿化树》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贤亮

贾 钊

救赎一词原是宗教用语,上帝派遣其独子耶稣降临世间,拯救人类,耶稣基督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宝血洗净世人的罪。人们为了赎罪得救,就要信仰祈求耶稣,这就是救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就不乏救赎的篇章,从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到戏剧小说中的公子落难,不胜枚举,它显示了我们民族朴素性格中柔弱的一面,在困境中呼唤母性,在灾难中渴望救赎。对于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探索有助于今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人生际遇,从而打破束缚之茧,挣脱困厄之绳,得到心灵救赎,走出苦难历程,走向光明前景。

张贤亮的 《绿化树》可以说是一部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史,而促使其男主人公章永璘思想转变的关键人物无疑是马缨花。她的出现恰如一道曙光刺破黎明前的黑暗,照亮了章永璘沉寂许久的落寞的心,从濒临绝望的险境中重获新生。她就是张贤亮 “梦中的洛神”[1]。马缨花对章永璘思想转变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有复杂曲折的变化,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体味温暖

“你拿镐头刨吧,你刨一块咱们砸一块。也别累着,看你瘦鸡猴似的,刨不动大块,就刨小块。”[2]这是马缨花出场说的第一句话,这句看似普通还略带点奚落的话,让章永璘感到格外温暖。他以前在劳改队干活时听到的只是催促和训斥,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那句“别累着”如一团火焰般暖彻心扉。接着马缨花把家里的钥匙给他,让他去取劳动工具,拿着那把带着体温的钥匙,“我头一次只身一人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房间,我感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情。”[3]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右派”分子,在那个血腥残酷的年代,从被戴上帽子的那一刻起,即意味着接受了时代的审判和人民的定性,而这样被集体抛弃的人想要重新回到集体的怀抱是很困难的,从语言到行动都必须接受改造;这样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几乎是不可能的,打倒他的人要想重新扶起他除非他们自己先打倒自己。

“你慢着。看你,你这个傻—瓜—瓜!”[4]声音悠长而婉转的“傻瓜瓜”使章永璘感到格外亲切。在那个一大二公集体劳动的年月,干多干少与自己最后所得并无关系,她的这句“傻瓜瓜”虽有一定自私性局限性,同时也说明了她深谙当时的生存法则,而且对章永璘也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从劳改队到农场的第一天,章永璘就体味到了久违的温暖,而带给他这种温暖的不是别人,正是马缨花,这也预示着他的新生活即将开始。

二、树立信心

从镇南堡回来的路上,章永璘过排水沟时因冰层破裂连人带背篓摔倒在沟里,黄萝卜得而复失。晚上,他生病了,发起烧来,疾病加重了他的自责内疚,他把自己的不幸经历归结为上天的惩罚和报应,因为他用自己的小聪明愚弄了老实的“受苦人”。最后,他把自己的种种心机和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联系起来,他认为自己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帽子是先天就决定了的。这样的想法无疑加重了他的痛苦,让他刚刚感受到温暖的心又蒙上一层冰霜。正在这个时候,马缨花出现了,让他吃到了整整四年都没有吃到的白面馍馍,在物质上拯救了他。“唉—遭罪哩”这句表现力丰富,同情和爱惜多于怜悯的叹息,终于打开了泪水的闸门,感动能给予人特殊的力量,在感动的基础上人的思想更容易发生转变。接着是章永璘为马缨花打炉子,这件事为他赢得了极大的自信,一是马缨花夸他是“化学脑袋”,是对他读书和知识的肯定,其次是海喜喜给他当小工,说明他的劳动技能和成果得到了肯定,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第一次感到劳动会受到人的尊敬,这种感觉使他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三、人格独立

获得初步自信之后,章永璘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马缨花的赠食。肚子填饱之后,他的身体里洋溢着充沛的精力,身体状况的日渐好转,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的自信。在没有人愿意跟海喜喜一块拉车的时候,章永璘主动请缨,装车让他对自己的体力有了更加充分的信心,而且也释放出了他潜在的力量,他无比喜悦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年轻人。他选择用劳动压倒海喜喜,在队长喊了收工之后他又要求拉了一趟,在这场较量中他胜利了,但随之而来的却不是胜利之后的喜悦,而是闷闷不乐、苦恼、无趣和抑郁。章永璘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生理潜力的发现仿佛一下子否定了他曾经拥有的文化知识,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中,知识是无用的,体力劳动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高标准。因为马缨花的关系,海喜喜对章永璘的态度本来就不友好,装车之后更加恶劣,而章永璘思想深处的矛盾和压抑也需要用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所以第二天他们打了一仗。马缨花的态度很明确,她明显偏向章永璘,对他表现出“雌兽护仔的偏袒,毫无道理的溺爱,用粗话把海喜喜骂了个狗血喷头。”[5]马缨花的爱使章永璘恢复成为正常人,把他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受连接起来,马缨花的真实善良令他没有理由拒绝她,因为她“动摇了我的道德观念,觉得她总是对的,是无可指责的。”[6]而与此同时,海喜喜那个荒原人特有的粗犷不羁也在不知不觉中熏染着他,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当章永璘体会到健康所带来的幸福感之后,便感觉如初升的太阳般有无穷的力量。“一种男性的激情在我的体内暗暗地涌动,我甚至能听得见它像海潮般的音响……”[7]于是他变得特别兴奋,他隐隐地感觉到自己与马缨花之间是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这种感觉既甜蜜又有几分忧伤。当以前的教育遇到马缨花直率明朗的歌声时,他的心瞬间融化了,他的原有道德底线再也无法阻挡那如旷野的风般带有强烈冲击力的爱,于是章永璘张开双臂将马缨花搂进怀中。“行了,行了……你别干这个……干这个上身子骨,你还是好好念书吧!”[8]这句没有丝毫责难的委婉拒绝一下子震撼了章永璘的灵魂。马缨花将给他的食物中注入了慈爱,注入了精神力量;反过来他的鄙俗却要霸道地占有她,清醒之后,他更感到无地自容。当马缨花拒绝和章永璘结婚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文化但却天真坦荡的农妇伟大的爱情。“章永璘通过对自己所出生的血统的忏悔,开始了向体力劳动者的虚心学习,从而不断地完成自我的超越。”[9]对超我的肯定是其人格确立的标志。

四、回归自我

海喜喜因为马缨花留在农场,又因马缨花离开农场。他在离开之前把章永璘当作知心朋友,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作为一个性格粗豪暴躁的人,他毫无任何心机的宽广胸怀,豁达气概,是足以感动任何人的。海喜喜外表看起来粗豪不羁,暴躁蛮横,但他的心地却是纯朴的,多情的,章永璘虽然带给了他极大的痛苦,使他被迫离开马缨花,却有幸得到了他的信任和无私关心。通过这个人物章永璘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与劳动大众之间的差距,这与之前他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正好相反的。正如鲁迅所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10]在和谢队长寻找海喜喜的过程中,他同样诧异了。谢队长明明知道海喜喜的去向却故意放他一马,而且他也建议章永璘与马缨花结婚。谢队长是个粗人,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语气却非常温和,感情也非常真挚。马缨花的回答同样令他诧异,她的自有主意是为了爱的献身精神,她甘愿牺牲自己换取食物供章永璘读书,马缨花自己虽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她只是希望章永璘读书,因为在她看来唯有念书才算有出息。她的那句 “就是钢刀把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11]的振聋发聩的誓言使章永璘感到战栗。直到这一刻章永璘才算是完成了救赎之路,他的思想在苦难生活中完成了转变。超越自我到达天堂不过是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假象,而献身精神才是他与马缨花之间的真正差距。只顾自己不是爱,舍己为人才是爱。马缨花是“现实美的象征,兼有奔放不羁的性情和温柔贤良的母爱,因而她们的音容笑貌处处展示着蒙娜丽莎般的成熟的美的诱惑……她们是一群自觉的美的创造者”[12]。

小说的结局是悲剧的,章永璘被送到一个更严酷的生活环境中,他与马缨花最终没能走到一块,这段在动荡岁月中萌发的感情最终又消失在动荡的烟尘里。但是马缨花却完成了对章永璘精神的救赎,帮助他完成思想的转变。她就像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荡涤章永璘心灵的尘埃,净化他的人格,把他从苦难历程中拯救出来,回归到精神自由的天堂。马缨花是章永璘“肉体与精神拯救的圣母”,是“给予人生命绿色的地母”[13]。马缨花救赎的是一个章永璘,但这种行为本身却具有普遍性。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的自我感觉是:我还算是个热情和坚定的人。在任何时候,我对我的祖国、我们伟大的民族都抱着磐石般的信念。这种信念不完全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更多的是通过艰难贫困的生活体会到的。”[14]

诚然,《绿化树》中人物的处境与命运是十分悲凉的,但张贤亮的文字似乎是在描绘着一种来自远古地带着淡淡伤感气息的温情,给人一种笑中含泪的印象。人永远要面对困境,正如作品中的章永璘,冲破旧的困境又会有新的困境,翻过旧的大山横亘在前面的是更高更陡的新的大山。而超越自身的局限是人生命的意义所在。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但战胜它们的法则却有着共通性。作者是在广阔的宇宙背景之下把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社会责任,从那种于事无补的、非生产性的赎罪感中超生到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者和社会的批判自我意识的高度。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一方面为生存而挣扎着,一方面又经常审视着自己的内心,同时作者安排了马缨花这个充满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帮助他走出困境。面对生活的苦难,章永璘并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方式进行顽固地抵抗,而是采用一种比较柔和的精神救赎之路走向生命的春天。他戴着镣铐与苦难共舞,为我们留下了靓丽的身影,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宿命是可以转化为能够与之舞蹈的东西的。

[1]张贤亮.心灵与肉体的变化—关于短篇〈灵与肉〉的通讯 [J].鸭绿江,1981,35(4):23.

[2][3][4][5][6][7][8][11]张贤亮.张贤亮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9]于海乐.从赎罪到涅槃 [J].广西师院学报,1999, 20( 4).

[10]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40.

[12]夏刚.在灵与肉的搏斗中升华—《绿化树》的“心灵辩证法”[J].当代作家评论,1984,212 - 213.

[13]郭宝亮.文化诗学视野中的新时期小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2007:105.

[14]张贤亮.感情的历程—文学小传[M].作家出版社,1985:1.

猜你喜欢
张贤亮
我没有和张贤亮合过影
欺诈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不听课的尊重
张贤亮:黄土地上成就人生传奇
张贤亮:最会“玩”的中国作家
他来了,又走了
“零零后不知张贤亮是谁”有错吗?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