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学
“三公经费”如何使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事业前途命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第二批活动部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开始,要在人民群众家门口开展。而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是社会大众的期盼,是良好的干群关系的开始。因此,在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时期,压缩“三公经费”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群众路线教育,根本目的是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而“三公”经费的减少正是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的体现,正是国家机关在改进作风、提质增效过程中的最好的标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就是让党员干部对照群众这面镜子,时时反省自己,以优良的作风解决民怨、凝聚民心、汇集民智。“三公”经费的减少,是用简朴的政府取信于民,实实在在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与群众的关系。
近年来,“三公”经费屡受诟病,多是因为暗藏奢侈浪费、常有跑冒滴漏,这些现象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政府的信誉。不切实际的奢靡浪费是滋生“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隐性腐败的温床,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用开放的姿态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政府部门严于律己,这样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该花的钱全都花在刀刃上。政府的日子过紧了,群众的日子也就松了,群众路线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说,控制“三公”经费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我们的民生建设上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民生支出,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有关要求,将反“四风”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积极打造廉洁、阳光、节俭型机关。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带头严格落实有关规定,遵守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营造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
压缩下来的“三公”经费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一是要优先保障为民办实事,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民生工程建设,要突出加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投入力度;二是优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要加大对城乡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困难职工等困难群体的补助发放力度。只有通过“三公”经费“瘦身”,人民群众得利,切实把更多的资金用在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上,为百姓赢得更多“好日子”,才能顺民心、切民意、利发展,才能赢得群众拥护。
控制“三公经费”,用开放的姿态接受监督,是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针对“三公经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从严要求,对其从根本上治理和控制。
从“他律”上看,要做到:一是思想教育要从严。以教育为先,筑牢思想防线。对广大公务员,尤其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权力观、政绩观和地位观的教育,加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从而从思想源头上树立正确的为民观和宗旨意识,达到以德养廉目的。二是法制规范要从严。主要是建立遏制“三公经费”问题的长效机制。比如建立反腐败贿赂法和监督法,对“三公经费”的公款浪费额度作出细节上的具体规定,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制度,避免因疲软预算而产生“三公经费”漏洞,建立各单位各部门的网上公务接待公示制度等措施。三是监督约束要从严。要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惩处力度要从严。要严肃党的纪律。对有违反“三公经费”使用规范和额度的都必须要严肃处理,要处理到具体事、具体人,以正党纪。要加大惩处力度,做到:舆论上严厉谴责;政治上坚决清除;经济上加倍处罚;法律上严加惩处,做到标本兼治,营造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从“自律”角度上看,慎独自修是关键。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公”浪费问题也将不复存在。一要慎隐,于无人处规范自己。二要慎欲,于关键时善于把握欲望的“度”。三要慎省,要时刻自我校正、自我反省,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道德法庭,加强对自我的道德裁判。要做到:事前,考虑能不能做;事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触“高压线”;事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四要慎微。注意小节、小事,善于于“微”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