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

2014-08-15 03:08许才军秦咏梅
测绘通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测量学学分课程设计

许才军,秦咏梅

(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前 言

武汉大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测绘工程专业榜首。半个世纪以来先后博取前苏联、西欧、美国三家之长,办成了具有特色的测绘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名望。历经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3个发展阶段,武汉大学紧跟国家需求,立足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持续改革,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的测绘人才。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创新测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测绘人才培养质量,在武汉大学的统一布置下,2013年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又进行了全面修订工作。本文主要就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析。

二、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培养要求

在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时,笔者所在单位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发挥武汉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遵循“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吸收最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和课程体系,力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测绘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 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

1) 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

2) 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

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 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

2. 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

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

通识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

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 English 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

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

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

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

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 theory and least square 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 of 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 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 geodesy) ”等。

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

表1 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学分统计表

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

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四、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图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

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2013版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充分发挥了武汉大学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满足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测绘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此方案为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 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 测绘工程,2000,9(2):70-74.

[2] 高井祥,周劲锋, 云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以中国矿业大学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为例[J].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64-66.

[3] 曾德军,柯黎.近十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综述[J]. 高等理科教育,2013,110(4):1-8.

[4] 杜玉波.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4-5.

[5] 焦明连,周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 测绘通报,2012(1):102-104.

[6] 宁津生.对当前测绘高等教育现状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地理空间信息, 2012,10(6):1-3.

[7] 许才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初探[J].测绘通报,2007(11):74-77.

[8] 汪志明.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测绘通报,2003(2):57-59.

[9]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组编.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10] 龚克. 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0(8): 4-5.

[11] 尹晖.滑铁卢大学Co-op教育理念对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1):95-96.

猜你喜欢
测量学学分课程设计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摄影测量学与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