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燃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1)
本科会计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大使命。课堂教学是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是影响本科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当前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仍然深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因而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化的弊端,突出表现在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刻板僵化,教学目标只重传授知识,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教学方法倚重满堂灌输,缺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情感交流;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基本缺位,教学完全蜕变成为了教师的独角表演。因此,为了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务必努力改进和优化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致力提升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当前环境下,教师究竟应当怎样组织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升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却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至今仍有许多必须通过深入的教研教改才能有效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如何改革完善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讨,寻求有效提高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对策,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拟根据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从微观的层面来探寻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方法。笔者经多年的探索研究后认为,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要想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应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高度关注学科与业界热点,善于应用对比分析,致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一)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实践经验表明,本科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只有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与广大学生实现充分的教学互动与情感交流,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引发现代大学生心灵的“同频共振”,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平等对话在如今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特殊的场合中具有重要意义。(1)教师必须倾注对学生和课程深沉的爱。情感发展不仅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了是提升会计专业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必须高度注重对大学生情感、意志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必须倾注对学生和课程深沉的爱。简言之,也就是本科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一定要把理解、尊重和微笑带进课堂,通过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来赢得他们的敬重和信任,努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大学生从内心里真正热爱你所教的课程。这是实现师生彼此互动与平等交流的基础和前提。不能设想,一个不理解、不尊重、不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不热爱自己所教的会计专业课程,缺乏强烈事业心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可以自觉主动地去实现师生的彼此互动与平等交流。(2)教师必须向学生展现真理探索者形象。为了赢得学生的充分信用,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过程中绝不能以真理的唯一占有者、传播者的身份雄居讲台,而是应当给学生充分展示一个真理探索者的形象。这是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课堂上实现师生心灵沟通、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课任课教师以其真理的化身自居,时而强迫人们接受某个“真理”或会计理论,时而又批判某个思潮或会计理论,这无形中只会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心理屏障,从而严重地妨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因而是绝对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与此相反,会计专业课教师如果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坚持以真理的探索者形象出现在讲台上,善于以朋友的身份与自己所教的学生平等交往,鼓励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坚持与学生一起对各种思潮或会计理论进行平等的探讨,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教师必须主动化解师生之间森严的壁垒。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建立起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在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其应有的权利,尽量创造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学习探索、主动发言和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早在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就在其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学习过程主要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这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反应势能=内驱力×习惯强度。其意是指,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习主体的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不是单纯的教学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务必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高度注重培养所教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这样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而我国同样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进一步明确论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如果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完全在他们已有的发展区之内,教师就不必越俎代庖,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反之,如果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超过了他们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则需要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教学活动不仅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知识,更主要的是受教育者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身的知识背景建构知识的过程。受教育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应当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受教育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身的知识。总之,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与其他所有专业的课堂教学一样,本质上都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努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有效调动起所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赫尔的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叶圣陶先生的学习习惯理论等,无疑都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主动放下自己的身架,积极和自己的学生进行交流,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就是他们的学习伙伴。研究和实证经验都表明,现代社会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和交流。这同样也是我们今天有效提升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笔者在与学生的多年接触交谈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与任课教师接触、沟通和交流的强烈愿望与要求。在大部分青年学生的心目中,最好的教师就是那些上课时亲和友善、平等待人,下课后更能一起聊天,交流思想,甚至与其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的教师。学生们对教师的这项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各项要求。
(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高度关注学科与业界热点 提高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高度关注会计学科与会计业界所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也就是说,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坚持贯彻实施近距离原则。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其关心的程度和强度,都要远远地超出对于那些遥远事情的关心的程度和强度。或者说,只有那些近距离发生的热点题材,往往才能真正引发青年大学生强烈的好奇与心理共鸣。把这种心理规律运用到我们的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来,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能够自觉地坚持和善于运用近距离原则。所谓近距离原则,实质上就是指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业界热点,使之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具体而言,其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大方面:(1)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当尽可能反映时代最新成果。会计专业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但任课教师教学时所依据的会计专业教材往往都难免带有相对的滞后性。因此,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妥善地解决好教材内容滞后于会计实践发展的矛盾,及时地补充融入一些在会计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以便真正反映出新时代会计专业理论精神的精华。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总是在沿袭着过时的理论和教材照本宣科,而对真正体现和反映新时代会计精神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老是采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闭口不讲的回避态度,这是绝对不可能把会计专业理论讲深、讲透、讲出新意来的。(2)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举例及其所联系的实际应尽可能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任何理论教学都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亦是如此。怎样才能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入案例教学无疑是其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案例教学自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创立、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倡导应用于高校管理学教学以来,已被日益增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普适性极强,且行之有效、效果彰显的教学方法。这种所谓的案例教学法,简言之就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再现实践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通过师生开展深入的研讨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把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引入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充分调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主体积极性,更可以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本科会计专业的许多课程,例如《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等等,其实践操作性非常突出。我们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无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和展示学生的巨大潜能,为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但大量实证经验也充分表明,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案例教学,如果方式方法不正确,也会直接带来学生激情匮乏、参与冷落、所学知识碎片化等许多负面消极的后果。本人认为,要使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防止滥用案例教学法所带来的消极不良影响,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所列举的会计事例及其所联系的财务会计实际,从时间上看,就应当尽可能是最近所发生的事例;从空间上看,最好是青年学生的视野范围之内的事例;从利益上看,必须是同青年学生的切实利益有关的事例。因为正是这些近距离事例,往往构成了青年学生交谈的话题和“热点”,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题和热点加以引申和阐发,自然就可以调动和激发出青年学生的研讨热情,从而有利于把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三)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善于应用比较分析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的一种认知或研究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比分析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探寻真理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因为真理总是、也只能是在同谬误的对比交锋中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辉,科学通常需要从它们的反面寻找度量的尺度。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昭示人们,会计专业理论也存着不少观点、方法乃至体系的差异,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同样也承担着引导青年学生进行科学选择的重大使命,因而也必须采用对比分析法。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如果不善于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不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怎样认识中国会计理论与西方会计理论的同异及适用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只是单方面灌输中国会计理论或者单方面褒奖西方会计理论,其结果,无疑都会助长青年学生对现代西方会计理论思想的神秘感和盲目崇拜。要有效防止和消除这种弊端的发生,其最佳的办法,就是在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遵循对比原则,即坚持把我国的会计理论和现代西方的会计理论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都摆出来展开分析,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在两相对比中去认识和选择真理。这样做,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我们每一个会计专业课教师都应当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当然,在观点的对比中,教师务必防止和克服以下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直接用西方会计理论观点来否认中国会计理论的倾向;二是在课堂上只摆观点,不作任何批判分析,专当“无观点教员”的不负责任的倾向。这两种错误倾向,都将不利于科学会计理论观点的形成、传播和发展
(四)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应致力提升吸引力 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事关财经人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增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受教育的青年学生入耳、入脑、入心,本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才能润德端行,提升素养,从而引导大学生成为有担当的符合社会需要的财经人才。那么,该怎样提升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会计专业课教学入耳、入脑又入心?首先,确保教学的深入浅出。对初学会计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会计专业课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做到深入浅出,必然很难“入耳”,自然更不可能“入脑”和“入心”。全面提高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深入浅出”上狠下工夫。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任课教师至少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任课教师对所教的会计专业理论内容要理解透彻,了如指掌。俗语云,“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会计专业任课教师要向青年学生深入浅出地诠释和传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首先自身就必须要有“真料”,肚子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墨水”。这是确保有效提升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教师如果底气不足,翼求“以其昏昏”,达到“使人昭昭”,客观上是绝对不可能的。二是任课教师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把所教的专业理论知识采用浅显易懂的措辞生动明快地表述出来,使之容易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和消化。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属于逻辑思维,相对而言显得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教师不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辞,将其生动明快地表述出来,事实上就很难唤醒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听你讲课的激情与热望。其次,加强教学的风趣幽默性。机智敏捷,风趣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和缓冲剂,可以最敏捷的方式沟通情感,融洽气氛,化解矛盾,同时还表现了善用风趣幽默者的才华和智慧。法国思想家拉布曾说:“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大学生长年置身于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波涛中,迫切需要“幽默救生圈”的救赎。任何教育都要注重赠给学生一个“幽默救生圈”,努力培养他(她)们本来不该缺失的“笑元素”。大学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也毫不例外,其改革完善的基本取向是,既要帮助青年学子驾驭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波涛,也要抓紧为其补上长期缺位的风趣幽默课,致力培养他(她)们有智慧、有情趣的高雅气质和从容自信的风采。单从青年学子接受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角度来说,风趣幽默性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切实增强会计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从而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那些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难免将会导致青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失望,并进而导致他们把这种失望的情绪移植到所有会计课程上去,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设下一道坚厚的屏障。由此可见,会计专业课教师运用机智、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艺术来营造和谐的会计专业课教学氛围,确保会计专业课教学能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展开,对直接提升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无疑也是十分深远的。第三,增强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教与学是教学实践中一对永远存在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主导权客观上永远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为只有教师才能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发展现状,避免教学上的无的放矢,保障教学过程的针对性。经验表明,提升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同样必须借助任课教师的努力。唯有专业任课教师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自觉增强教学的现实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确保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获得应有的提升。第四,做足教学的诗外功夫。要把真诚和关爱融入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把包容的心态、理性的思考和人文关怀融入到会计专业第一课堂里,在真正作到“入耳”、“入脑”的同时还能达到“入心”的目的,尤其需要做足大量的“诗外功夫”。也就是说,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下足功夫,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才能把教师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敬业精神从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透露出来,教学才会引起受教育者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为只有做足“诗外功夫”的会计专业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走进心灵的教学是多么丰富和美好。最后,合理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任何专业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驰,松紧适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激情与冲动。会计课程专业技术性强,长时间的高强度逻辑思维,很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倦怠。这就更需要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总之,改善大学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事实上都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广大任课教师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思考。本文所述,仅系作者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获得广大同行的指教。
[1]《列宁全集》(第25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韩延明:《哈佛归来重温潘懋元先生"少而精"教学原则的感悟》,《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4期。
[3]苗体君:《教学应做到"深入浅出"》,《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0期。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