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健(黑龙江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几年来,运动比赛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中的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特征,竞技体育包含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管理,每个方面都是是最终达到目标的有力保障。科学的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在目前的体制下更好地发展我国运动特长,以达到更好地培养我国的运动后备人才的目的。因此,需要广大的教练员要发现新的训练套路,避免使训练走入误区,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手段进行训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成绩和荣誉的影响,多数教练员将训练重点放在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上而忽略了提高训练成绩训练规律,阻碍了运动员人才的培养。导致训练行为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运动员的心理和思想上的训练培养。
不少运动比赛都是对抗激烈的强度运动,体能训练的内容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成绩。体能训练虽然已成为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在一些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却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原因就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仍存在着训练方式单一的局面,内容缺少针对性,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提升有着不良的影响。
在整个运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智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取得尤为关键。很多时候教练员不可能有提前预知能力,只有通过运动员平时的临时判断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在临场比赛中,需要运动员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心理训练作为现代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接关系运动员战术效果的发挥。因此必须准确认识到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有计划的开展心理训练工作,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的竞技状态。教练员可以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渗透相应的心理训练内容,促使运动员树立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优势,取得好的比赛成绩。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教练员还缺乏专门的心智训练经验,开展的专项训练单一,缺少针对性的心理和智力训练内容,对我国运动员的培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运动技术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运动员的可塑性大,对基本技术接受快,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科学地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根据队员的水平、程度,分不同阶段,加速战术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理解应怎样去比赛。首先利用讲解分析促使理解应怎样去活动比赛,其次是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训练和比赛中多观察水平较为突出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素养,了解和学习优秀运动员良好的战术意识。
在整个训练模式中,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竞技体育比赛需要充沛的体能作为保证,有体能,技术才能做得准确到位,才能有效发挥技战术水平。多数运动员对体能训练比较反感,教练员应从训练形式上进行创新,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训练器材、器械,来代替传统的体能训练,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体能训练工作。
身体素质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基础。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求具备长时间持续的运动耐力,具备身体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运动员要求的素质是专门化速度耐力素质,不但要习惯持续的周期性运动,还要具备强度和灵敏性紧密结合。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运动员最为基本素质之一,应当在青少年时期就打好基础。加强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到达合适的位置,协调运动员身体的移动速度。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灵敏素质和思维决断能力,才能在高速度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练员要充分认识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打好运动员科学化训练基础。
测定一个周期训练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评价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监控训练负荷量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可以通过心率、晨脉、血尿素、血色素,训练中的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尿十项等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来评定训练课的效果及运动员身体机能对训练负荷的反应情况,使教练员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同的训练周期、训练阶段要有不同的训练任务、内容。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运动员的水平、程度,分不同阶段,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性的安排训练计划。
教练员要认真研究项目训练的有利时机,掌握运动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认真研究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很多运动员内分泌旺盛,生长速度快,协调能力差。同时随着生理的变化,运动员心理也开动发生变化,并趋于复杂,再要学习和掌握高难动作就比较困难。根据项目的项目特点、按照项目规律把运动员技术训练分为专项技术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技术初级训练阶段、专项技术训练提高阶段、专项技术强化训练阶段,同时要加强专项完整技术和专项能力的训练。
科学训练是当世竞技体育研究中的永恒课题,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类的竞技水平也得到了广泛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领域里不可能停下钻研的脚步,仍需广大体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