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4-08-15 00:50:01张斌展恩燕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技能

□ 张斌 展恩燕(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要求,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目标成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共同追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还要注重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走出校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1、对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理解

体育自主锻炼能力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有规律地、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它包括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三方面内容。体育锻炼意识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社会性的表现,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体育锻炼的能力是指知识、技术、技能和治理的综合。体育锻炼习惯是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现状分析

2.1、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现状

(1)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和社会体育有效衔接,使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能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要重视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的近12年的体育教育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积累了一些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有着进行自主锻炼的基础。

(2)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现实的体育教学,大多数遵循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重视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追求体育达标这一单一目标;体育成绩考核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教什么就考什么,体育成绩不能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不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抑制了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不利于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3)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短缺和体育师资力量有限,体育学习的内容比较少,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不能满足大学多数学生的体育爱好,且以田径、武术这样的项目作为课外锻炼比较枯燥乏味,严重消弱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据调查,仅有20%的学生平时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多数学生一周进行锻炼的时间不到2小时。7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上所学的内容在平时锻炼时没有什么帮助。

(4)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不足,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另外由于其他课程的压力以及缺少体育锻炼的氛围,自身意志力差,无法坚持锻炼等因素,难以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2、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大学生进行体育自主锻炼主要是学校体育场馆或是空旷的利于进行运动的场所,所选运动项目主要有慢跑,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

3、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因素

3.1、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自身方面的因素

作为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已经接受了长达12年的体育教育,自身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策略。一般来说,掌握较丰富的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的学生,能够较好的进行锻炼。另外,个人的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以及个体的意志控制水平也影响着学生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和能否坚持进行锻炼。

3.2、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外部因素

据调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校场地设施条件,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学内容、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家庭的支持等。学校场地设施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习成绩评价能否激励学生,影响着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动机和积极性。另外,家庭的支持也很重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需要家庭经济的支持,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和对体育价值的衡量也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选择。

4、大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1)增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原理,还要传授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学好体育的意义。从而端正体育锻炼态度,激发体育锻炼热情,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体育锻炼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还要教会他们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方法。体育教师可实践课中在体育实践课中穿插必要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把握体育技能的理论基础,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运用科学锻炼方法,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3)促进课外运动俱乐部开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大学生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积极开展运动俱乐部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逐渐培养运动兴趣,形成锻炼习惯。

(4)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使学生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1.

[2]张立新.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讨[J].教书育人,2005,(10).

[3]葛会欣.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实施“自主锻炼”的必要性[J].体育学刊,2000,(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技能
高级技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拼技能,享丰收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