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价值观解析

2014-08-15 00:50关家玲
语文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丹尼斯刮痧面子

○关家玲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电影是文化的浓缩和再现,是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部优秀的电影能促使人们审视现实,领悟生活的真谛。电影《刮痧》由郑晓龙导演,围绕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展开。影片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以美国作为背景,以传统中医疗法“刮痧”为主线,讲述了华人在美国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影片旨在向观众展示由中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引发的误解、冲突和融合。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是指一群人认为有益的、正确的或有价值的信条或特点。文化价值观具有地域性,同时也具有矛盾性。电影《刮痧》中体现的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正是本片诠释的主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从伦理观、处事观、朋友观和面子观几个方面来解读电影《刮痧》中蕴涵的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并由此探讨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一、影片主要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华人许大同和妻子简宁移居美国八年,凭借他们的辛勤和努力,实现了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美好理想。许大同在网络游戏设计方面颇有建树。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骄傲地告诉大家自己终于实现了美国梦而且踌躇满志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美国社会。然而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一家陷入了一个接一个的麻烦和尴尬之中,甚至差点将他逼上丢失工作、家庭破裂、朋友决裂,甚至是流落街头的境地。

事情源于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生病发烧,刚到美国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医传统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随后,爷爷偶然外出不认得路只能留在警察局等大同来接他回家。而简宁上班不在家,心急如焚的大同只好把丹尼斯一个人留在家里,直奔警察局接爷爷。等他们回家时,丹尼斯不慎在黑暗中摔倒,头破血流。在医院医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孩子暂且交给儿童福利院照顾。后来,福利院拿出孩子受虐待的种种“证据”,正式起诉许大同一家。当时大同正在努力给父亲申请绿卡,虽然深陷麻烦之中,但身为孝子的许大同向父亲隐瞒了一切,自己承担了刮痧的责任。法庭上一场激烈辩论并没有使美国人认识到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许大同被判决与儿子隔离。老人得知由于自己的原因给儿子一家带来困扰后,忍受着痛苦回国了。在圣诞节夜晚,爱子心切的许大同为了见到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沿水管爬上了九楼自己家的窗户,却引来了警察的追捕……影片最后,许大同的美国朋友昆兰多方求证,亲自体验刮痧的疗效,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魅力,许大同被判无罪,一家人最终得以团圆。

二、中美文化价值观冲突

(一)伦理观的冲突:亲情与法律

中国的伦理主张“礼”,认为人对人之尊敬,其目的是使人际关系和谐。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文化,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居于中心地位,它以人伦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坐标,重视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中国家庭惯用一套亲情法则调和家庭矛盾,达到家庭整体的合一。

虽然移居美国多年,但许大同骨子里仍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这种固有的文化意识决定了他的身份认同及其行为方式。在美国扎根后,把老父接到美国享清福,共享天伦之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给父亲早点办上绿卡,自愿顶替父亲给儿子丹尼斯刮痧的“罪名”;父亲黯然回国前夕,为了满足父亲再见孙子一面的愿望,他不顾警察阻拦,毅然到福利院将丹尼斯接到机场与爷爷见面;圣诞前夜,为了见到心爱的儿子,不惜铤而走险爬楼回家,等等。可见,亲情价值观在许大同的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这种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如法制观发生冲突时,它总是处于上风。

美国人重个性,非常崇信自我的独立。同时,美国人重理性,在重大事情面前,美国人会选择依法而行,用理性的思维去行事,而不被感性所左右。在美国,法制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传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人们看重事实和证据,法律的分量远远大于亲情的分量。虽然大同爱子心切,但却拿不出证据来证明刮痧是中国的传统治疗法,无论他怎样用语言来表达他是多么爱自己的儿子都打动不了法官的心,法律只需要证据。大同最终被判决与自己的儿子隔离,这一判决从美国人依法办事的角度来看毫无争议,但重视亲情的广大中国观众会认为它缺乏人情味,很难让人接受。影片中,中国人的亲情观念站在了不守法的许大同这边,许大同的行为博得了中国观众的眼泪,但美国人却认为有些“不可理喻”。中国人的感性、亲情与美国人的理性、法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矛盾也在所难免。

(二)处事观的冲突:人情与事实

美国人喜欢掌握可靠的信息,面对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在影片中,美国的医生很难相信在背上刮痧会治疗发烧,而孩子背上的瘀痕是事实;许大同把未满12周岁的儿子单独留在家里是事实;许大同当着昆拉的面打孩子,这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有的这些事实都被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使许大同有口难辩,从而取消了他对孩子的监护权。由此,美国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见一斑,即以事实为基础,就事论事。

人情,即人与人之间的情面或情谊。中国人的人情,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刻在中国人骨髓里的一种精神面貌。有些时候,中国人在事实面前,人情似乎显得更重要些。尤其是在亲友关系中,人们行事会更注重加强和稳定互相之间的情感,不会过多地考虑回报或后果。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尽管儿童福利院对以上的举证都是事实,但许大同依然坚持认为它们是片面的。中医认为“气”能够贯穿七经八脉,可以“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他强调刮痧绝非虐待,相反它体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之情;老爷子在外遇到麻烦,接到警察局的电话,许大同急忙赶去接父亲,虽然明知把儿子单独放在家里会触犯法律的,但这是中国人看重和坚持的一种“孝亲”之情。在许大同和中国观众看来,美国法律无视这种种“人情”,强行把美好的家庭拆散,的确有点“不近人情”。至此,中国人的“人情观”和美国人的“事实观”形成的强烈冲突,鲜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发人们无限的深思。

(三)面子观的冲突:贬损与尊重

影片中许大同打儿子也是事出有因。儿子丹尼斯在和老板昆拉的儿子一起玩耍时,互相打闹引发了冲突。许大同让丹尼斯给对方道歉却遭到了拒绝,一怒之下,许大同当着老板的面打了自己儿子一记耳光。许大同的这一耳光,第一是为了给自己找回面子。父道尊严是古老中国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在许大同看来,他叫丹尼斯给小朋友道歉,作为儿子的丹尼斯必须无条件执行。儿子的拒绝意味着挑战父亲的尊严,不给自己面子,于是就给了儿子一耳光。同时,这一耳光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老板一个面子。在许大同心中,昆兰是他的领导,在工作中给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老板的儿子被自己的儿子打了,当着老板的面责惩儿子,老板一定会觉得很有面子。因此,后来他对昆拉说:“我打我的孩子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是给你面子。”

对中国人来说,在同等情况下贬损自己是抬高别人、尊重别人、给别人面子的行为。大同通过打儿子事件显示父亲对儿子的威严和约束力,同时给对方面子,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对美国人来说,对他人的尊重和人权的尊重就是给自己面子,未成年的孩子也具有平等的法律人格,打自己的孩子同样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同时,他们认为贬损自己与尊重别人毫无关联,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他们很难接受这种所谓“体面”的表现被异化为不体面的言行。中国人的“面子观”有着深远的渊源和复杂的学问,相比之下,西方人的面子观远没有这般复杂,他们公事公办,在原则问题上很少顾及人情、面子,甚至经常出现冷若冰霜、不讲情面的情况。

(四)朋友观的冲突:感情与诚信

朋友关系在东西方文化中包含着不同的意义。美国人的朋友观比较淡薄,对彼此的承诺也有限制,而一旦发现自己的朋友对自己有所隐瞒或者确实做了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则是谴责或离开。即使相识时间久,美国人依旧是感情和理智分开的。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交朋友讲究的是时间愈长愈好,承担的义务愈多愈好。中国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值很高,若有困难,应该倾囊相助,其理想的境界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法庭上,当昆拉指证许大同打过孩子时,许大同非常吃惊,也非常愤慨,他指责昆拉“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上出卖我!”他认为,作为朋友,不能帮忙就算了,反倒成为对方的证人,这是让许大同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他愤愤地辞职了,并告诉昆兰:“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昆拉感到很委屈和不解:“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他的做法其实是对事不对人的。因为在美国人看来,诚信是最基本的美德之一,撒谎相当于让一个人放弃基本的价值观,即使是面对朋友,美国人也会遵循诚信高于感情的原则。

这里的冲突在于,作为中国人,许大同期望着亲朋之间的情谊高于诚实的义务。关键时刻,作为朋友的昆拉应该站在自己的这边为自己尽量辩护,而且他根本不认为当时打孩子的情景是虐待孩子。在昆拉的价值观念中,他理解不了大同对自己的这种期望,更理解不了大同打孩子的初衷。

三、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影片中体现中美文化冲突的事例还有很多,如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代表正直勇敢的孙悟空的形象,被美国控方律师理解为“不遵守社会规则,毁坏他人劳动”;此外,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医学认识等不一而足。《刮痧》所表现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只是中美文化全部冲突的一个缩影。这种冲突是不同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和认知的反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优与劣,也很难轻易求变。前文论述了文化价值观的矛盾性,但同时,文化价值观也具有兼容性。影片中,昆兰通过对刮痧的多方求证并亲自体验后找法官为大同“平反”,结尾处许大同一家激情相拥接受美国人的祝福等场景,恰好证明了中美文化价值观在冲突过后的一种适应和融合。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和冲突无法彻底消除,交际的一方无权要求另一方改变或趋同自己的价值观,但通过相互适应与包容,通过亲身的感受和了解,却有可能缩小或避免文化冲突,逐步完善和发扬自身文化,促使对方向自己的价值观靠拢,逐步实现文化的多元互补与并存。这也是《刮痧》这部影片带给人们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启示。

[1]许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朱志宏,刘婷.从电影《刮痧》看中西伦理观的差异[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付珊.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J].电影文学,2013(16).

[4]Kramsch,Claire.2000.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猜你喜欢
丹尼斯刮痧面子
面子≠尊严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我将来要做什么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某贪官的面子
丹尼斯是个好人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