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如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识字写字教学和综合性学习共同组成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大家几乎一致认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半壁江山”,因为在中考和高考中作文成绩都能占到总成绩的40%,有些地区占比甚至更高。所以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对作文都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然而,学生和老师一提起作文都会感到无从下手,令人头痛不已。
写作教学在中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重,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半壁江山”。但是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作文存在抵触心理,多数学生不仅存在不会写的问题,更多的是不愿意写,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里提到的作文教学关系是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导地位过分夸大化,企图抹杀学生的主体性。在片面追求分数、考试、升学率的情况下,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化的问题越发明显。教师把“多学苦练”作为作文教学的真理,一味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定期进行模仿练习,学生在如此的作文训练中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开始害怕甚至讨厌上作文课,这种尴尬的主体意识落实到作文课上则是抓耳挠腮东拼西凑。
学生的消极反应反馈给教师以后教师对学生产生不满,把高耗低效的结果归咎于学生的不努力,不认真,要求加大练习量。而学生对教师千篇一律的讲解早已产生倦怠心理,不再听取老师的作文指导意见。这样的不良循环逐渐导致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紧张和恶化。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中高考作文的分析和总结上,把中高考的范文作为写作教学的万能模本,平时的作文教学也没有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进行训练,更多关注如何体现作文的主题要求,如何遵守写作规定,如何紧扣主题等。教师成为“作文技术培训”的指挥人,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所以“模本式训练”并不是适合每一位学生,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便忽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真实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能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对作文逐渐失去兴趣,对教师也存在敌对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水平的提升不仅成为空谈,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忽略。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重视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中学作文教学正在逐渐脱离生活实际,写作内容空洞,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究其原因无非是迫于升学率以及时间等压力,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反而鼓励学生写一些没有生活价值,没有真实情感的“应景”之作。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是通过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而是鼓励学生去模仿所谓的范文。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抒发的感情更是缺乏生活实感。
作文教学要想获得成功教学内容就应该取源于现实生活,不是盲目模仿中高考范文,更不是抒发脱离生活实际看似高尚的情感。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要引导学生选取真实的写作素材,在实际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完成作文的情感升华。总之,学生的写作内容不应是机械模仿或老师提前预设的“假”“大”“空”,而是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获得第一手写作资料,经过润色加工成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作文批改应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关系,教师最不重视作文的批改,与作文教学其他部分存在脱节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只做大致浏览,学生的作文只分合格和重写两种,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一部分教师则是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虽然精神可贵但费时低效,学生对作文好坏、教师评语等的期待在漫长的等待中渐渐消失,教师的批改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更多的价值。好文章是在不断的修改中不断完善的,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作文批改能力。
对于批改后作文的处理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对于批改后作文的分析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写作水平,还能明确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对教师作文批改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可如今在大多数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批改后的作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批改完作文就是这次作文教学的终结点,精力应该放在下次作文教学的准备上。学生更多关注教师的批语和分数,对于批改后的作文看完一次后就不再翻看,甚至丢弃。这样的认识误区对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作文的完善改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马斯洛需求理论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范畴,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个性、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发展人不同的潜能。而中学作文是感受性质学科的一部分,所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笔者希望马斯洛需求理论能与语文作文教学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从而达到更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解除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得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限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作文内容的虚假化、作文形式的单一化、作文指导的程式化。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的积极性。因此理清错误产生原因对我们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可以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研究学生的作文心理特点和错误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对广大语文教师遵循中学生的作文心理规律,改进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走出“老师厌,学生怕”的误区会有很大的帮助,为进一步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就中学作文教学而言,要想让学生从范文和单一化的模式中走出来,学会取材生活并加入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出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文章,必须实现写作教学策略的创新。
安全需要是马斯洛需求原理的第二个层次。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尽力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写作心理环境。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总以分数、考试、升学为目的,忽视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思维过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他们为迎合老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对作文课产生恐惧感,在内心里不愿意接受作文。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把学生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成功有效地接受知识。所以教师要想上好一堂作文课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与学生经常沟通,消除以前对作文学习的紧张压抑感,不断培养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发挥主动性发扬积极参与的精神。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更易于把自己的宝贵经验表达出来,创作出个性化真实情感的作文。
中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对人际交往的追求上。交往能力是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理解支持和认可,而且对班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认识到这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找到积极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要在作文课上定期组织一些交流总结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在这段时间内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感想、困惑以及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这样无论是学习吃力的学生还是表现优秀的学生都能融入作文创作,并且通过交流分享他人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成长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陈述的收获和感想等教师要充分予以肯定、理解、尊重、保护。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写作情况评价要客观公正,对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表扬,满足这样的需求,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推动作用。对学习态度不积极,不愿意参与交流活动,对作文仍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批评时要讲究场合和方式方法,尽量保护他们的“面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尊重、亲近老师。
现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从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两方面来看,一般都趋于早熟,他们渴望了解他人更希望被他人了解,要求得到尊重,更希望取得他人的信任,在与他人交往时,渴望情感平等、人格平等。因此,教师应当从中学生自尊需要强烈这个特点着手,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独特见解,鼓励与支持他们,学会运用激励的方法。
在作文的批改上更是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有些教师在看到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时便全盘否定,让学生重新立意再写一篇。这样做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尊重这一需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商讨,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他的看法,他们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也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教师在学生作文不妥之处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如“你觉得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这个部分如果让我写我觉得我会这样来表述”,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本来忽略的地方注意了,会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去推敲。
这样的作文批改过程,会使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信心,并且从内心深处采纳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不断进步。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后一个需要更是人类最高等级的需要。中学生虽然还不是成年人,但是他们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和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学习或活动,希望成为家人以及老师期望的人物。在这样的需求下他们感到拥有最大的快乐便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作文教学上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有了前面几个教学环节的铺垫,教师可以鼓励在写作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去投稿,争取发表自己的文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需要老师全方位的指导。教师要有耐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可行的建议。在学生文章发表后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这部分同学拥有成就感,当然老师在帮助学生自我实现时也应适当提醒,防止骄傲心理的产生。
对写作能力一般或较差一些的同学,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举办一个专栏,把一段时间内写作进步较快同学的文章写好具体的评语以及一些鼓励的语言放在专栏里供同学学习参考,这样既帮助了这些进步同学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案例及学习资料,激励他们在写作上下功夫。这个方法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每一位同学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都可以完成自我实现。
总而言之,对作文教学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记得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给予支持与鼓励甚至是欣赏。并且尽量使他们的正常的需要得到满足,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
基于目前的作文教学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更希望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可行的建议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1]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黄博,刘亚玲.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8(18).
[4]袁佳平.有效性教学与教师的教学行动研究[J].教育探索,2003(11).
[5]孟东红,王锦霞.外语教学中的激励机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6).
[6]刘玉娟,李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学原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学报,2008(11).
[7]姚晓卉.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兴趣[J].教师,2011(26).
[8]刘素霞.从怕写难写到愿写乐写—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视界,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