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的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2014-08-15 00:51陆华艳
语文天地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学案课文目标

陆华艳

新课程标准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是“满堂灌”的形式。教师苦于应试,学生只求应付;教师从“主导”越位为“主人”,学生从“主体”错位为“客体”。基于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同时,新课改以来,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增加阅读量,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些问题已经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反思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笔者以为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利用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有效体现,做到“导”和“学”的和谐发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下面笔者根据自身从教十几年的经验,对基于导学案的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方法与策略作简要介绍,以求教于方家。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一般情况下,每一份编制好的语文导学案都首先列好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是注重后面的具体练习,在使用时把重点放在具体练习上,而缺少对学习目标的关注,这时教师可以作为主导,在新课前或者复习课的时候,对课文的学习目标作重点提示,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重视,加深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印象,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点研读学习重难点

在对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作重点学习之后,再带领学生重点研读导学案学习目标之后列出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新授课之前,也可以放在新授课中,还可以放在新授课后进行。放在新授课前,是对课文的提前预习;放在课中,是突出重点;放在课后,是重点复习。这样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把握就能精准到位,知道当天所学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

例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的一篇课文《明天不封阳台》,学习目标是:(1)理清本文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该文的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线索。(2)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该文的学习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在学生使用这份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合理构建,充分抓住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提示,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就能很快抓住课文的重点。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这样的学习,几乎已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讲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完成,这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三、展示交流导学案的使用情况

每一份导学案,都设置了一些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提前自学,但如何才能提高自学的效率呢,展示交流是个极好的方法。此时,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导学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在展示交流的平台。

例如在使用《明天不封阳台》的导学案进行生字词预习检测时,导学案设置上有两道题目,一是给加点字注音,一是成语解释,在检测生字词注音这个版块,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出题目,变成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错别字修改,然后请学生上黑板来做。根据导学案作这样的课堂重构,是为了提醒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既要用心,还要灵活机动,在掌握字形字音的同时,还不能忽略字意,才能有效修改。在检测成语解释时,可以把词语还原到课文中,例如“鳞次栉比”,可以换成反义词“杂乱无章”还原到课文中来体会它的具体含义。

事实证明,这样的展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同时又有课堂的重构,提高了导学案的真正使用成效。

三、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满堂灌”或者“填鸭式”,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是学生没有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为什么没有投入到课堂中来,因为学生缺乏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时可以利用导学案中的一些探究合作题,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国宝——大熊猫》中的拓展延伸题目:通过学习课文或资料的查阅,你所了解的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如何?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去做?上课时,让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结果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堪忧,需要人们的保护,应该给大熊猫建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扩大它们的活动范围等。

在上该课文时,教师可以找一段关于大熊猫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根据课文和视频,现场作文,相互批阅,寻找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如此的学生合作探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达标后拓展延伸

利用导学案学习一篇新课,在学习目标完成之后,达标拓展,可以有效地开拓新思路,并能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现实的意义,同时,也能有效重构课堂,丰富课堂的内容。

例如讲《明天不封阳台》,在学习课文时,课文中有“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的描写,这时教师可以做拓展延伸,让学生仿写句子,注意句式的改变,在仿写时,尽量关注同一主题。这样的拓展延伸,是将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实效显著。

同时,还要观照课文,可以拓展延伸小鸽子看到儿子时,分别以鸽子和儿子的身份,对对方说一句话,这时的模拟语言,必须要抓住鸽子此时的神态和心理,儿子的语气和身份。这样的拓展训练,有效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课文的内涵无限丰富,同时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五、教师积极点拨和评价

一份导学案,在使用时,学生是呈现个体差异的,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误区,要及时提醒,让学生在使用时,少走弯路。同时,对于学生的导学案的使用,要给予评价,提高他们使用导学案的积极性和效率。语文教师还要结合导学案的反馈,让学生有二次学习的机会。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在构建导学案的复习课时,要有针对性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语文导学案的课堂构建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寻找到了一些方法,试行之初,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导学案模式的优越性: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几学期下来,课堂效益明显提高,更真切地印证了那句话:“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语文导学案构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导学案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要使之灵活机动,结合多媒体的使用,结合具体的学情,作机智的变通,使导学案变成教师不折不扣的教学帮手,学生名副其实的学习朋友。

语文导学案的有效构建,让同学们益学、乐学、活学,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这是我们的初衷,这也是我们期待的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学案课文目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乡愁导学案
背课文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