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一军
人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善于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善于学习就是会学习,也就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佳程序、最佳途径,正确运用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创新思维也才能孕育、诞生。
首先,师生要有平等的角色意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摆脱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学生中间,以满腔的热情,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认识总会有所不同。这种认识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而教师必须时时保持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第三,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师的“引”,“引”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同时还要注意有深度和广度。当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自主参与满足了学生参与、发表的欲望和引人注意、获得成功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参与的体验如能及时地内化为一种积极稳定的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其学习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挥。因此,当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以后,教师应该重视强化学生的体验,使学习的情感得以升华。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投入学习活动,才能使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自身潜能,全面提高素质。
教学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用言简意赅、精炼生动的语言授课,这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引起内在动力。
有价值的问题能引人沉思。课堂提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把握实质,问在点子上,要避免满堂讲,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提问要有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讲究一个“巧”字,一个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听到老师的问题,都急于发表自己解,于是有了参与的热情。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创造的劳动成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必须由教师来调动,这便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课堂当成教师自己独有的舞台,而应该尽量多地让位于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减少过多的导引、串讲,要多选择那些适合于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精心安排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遇到问题,产生问题的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学生。要把教师主观提出问题转变为学生质疑,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学的过程要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进行梳理,把握要点。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提倡学生自已解疑。
总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这一前提下,把主动参与作为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