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而对话则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在平等、自由、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实现对话者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鼓励的幸福,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对话又是双方的,它需要教师先做好与学生、教科书、语文材料之间的对话,深入细致地挖掘整合教辅材料中的知识,真诚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积极地与同行进行探讨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顺畅的“双边对话”,使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更为融洽、和谐和富有成效。
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上才能实现机智灵活的对话。教师要先与教辅材料进行对话,要根据课文导读、注释和课后的思考题深入细致地了解授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水平建立课堂情境、悬念和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学生的课堂生成,考虑学生的对话,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预留空间,使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自然、贴切。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一课时,可以在对文章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利用童年的美好做切入点,让学生畅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时光,从而将学生对童年的那份纯真与课文的小主人公对接。学生们跟随课文中的“我”一起领略了不一样的童年生活,在文本的引导下体会了作者童年的生活环境。在熟悉了课文之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平桥村是一个怎么样的村庄?“我”都经历了哪些“乐事”?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显得很兴奋,他们都积极地思考起来,思维很活跃,实现了与课本之间的对话,顺利地了解了平桥村的地处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与玩伴之间的辈分关系,感受到了当时淳朴善良的民风。至于“我”所经历的乐事,学生更是可以娓娓道来,通过钓鱼捉虾、与小朋友一同放牛等事例,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我”哪怕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也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心情,体现到了“我”童年那浓浓的乐趣。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实现了与课文、与老师、与问题之间的对话,在相互的探讨和交流中获取对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的相关知识。
课堂看似简单、自然的对话,都需要教师在课下做精心的准备。教师应全方位地阅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将文章的妙处和惊喜经过或情境、或问题、或探究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打开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阀门。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对课文的反馈、理解和思路,适时地建立过渡问题、引申问题,通过灵活的问题设置把对话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一定非要按照教学的预设进行。真正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靠“老师讲出来”,而是让“学生说出来”。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创设话题,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将学生自己的所感、所想激发出来,使其产生对话的愿望,进而积极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争辩。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们对话中的火花,抓住他们对话之间的共鸣或争辩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顺畅的进行思想交流。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将学生对春游的印象与作者对春天的描述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温暖的春风。一提起春游的事情,学生们就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一边认真阅读课文,一边联想自己春游时的情景。通过阅读,学生们发现自己和文本有不少的共鸣,纷纷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春天的小草真是嫩嫩的,绿绿的”、“我也发现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春风就是不寒杨柳风”等等。这些学生都通过自己的触觉、听觉和嗅觉来描述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通过交流对话,学生们逐步体会到了春天的新、美和力量,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散文的结构都加深了理解。
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最平等、最直接的,其感情的流露是纯真而不加任何修饰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这份纯真,做好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调控问题的生成,保证对话过程与教学目标一致。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理性思考,借助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对课文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和阅历各不相同,这些都会对对话产生影响。对此,教师应利用这些差异,积极引导对话,使对话能够顺利进行。具体来说,教师要将自己的条件变为对话的优势,放下师道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可以沟通、交流的真心朋友。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时代信息储备,与学生的感知保持一致,消除师生间的代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才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来引出话题。一开始,笔者没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宽容”、“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等问题,而是把课堂设置成一间“忏悔室”,让学生来讲述一下自己做过的伤害别人的事情,并谈谈别人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学生们看着笔者一副神父的样子,慢慢也变得虔诚了,纷纷地叙述自己做过的一些伤害父母或同学的事情。课堂虽然没有了平时的轻松愉快,但是笔者看到了学生们的真情流露,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愧疚,一时之间也让笔者很受感动。通过学生主动地忏悔,笔者了解了学生内心那份敏感与真诚,学生们也体会到了父母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宽容。那次对话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使学生都意识到了彼此应该相互宽容。
老师的眼中不仅要能看到学生光鲜亮丽的一面,还要能包容孩子调皮的“错误”,老师应放开胸怀与学生对话,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可以在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此外,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在宽容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触动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总之,机智、灵活的对话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构建师生之间真诚相待、彼此接纳的心灵交流渠道。通过对话,教师可与学生实现视野的融合、精神的相遇,从而达到在语文阅读上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此外,通过对话还能让学生在奋进中、思辨中、探究中找回自我,还原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本真,使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