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峰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来的受省(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门管辖的普通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则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等都依托于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关系高校事业发展的成败。
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大多为高职高专或是成人高校,计划经济思维模式转变困难,对学校自身实际、潜在优势和社会需要缺少深刻认识,对办学定位缺乏深入思考,往往只是简单地向部委属高校看齐,战略目标偏高、办学类型和模式趋同、缺乏办学特色;[1]同时管理理念“官本位”、“行政化”倾向严重,决策主观随意、机制僵化落后、制度脱离实际,管理者和行政部门对教职员工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缺乏了解和共鸣,教师对学校事业也漠不关心,缺乏主人意识,对学校认同感低。
办学定位不准,建立的人才队伍就不能真正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是空有其表;管理理念落后,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差,往往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直白的讲,就是“用不上,留不住”。
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建立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上,在本科办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能摆脱过去的影响,在实际操作层面沿袭高职高专的办学模式,换汤不换药;二是如前文所述,升格后完全抛弃高职高专的经验,一切向部委属高校看齐,东施效颦。无论是哪一种,都反映了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验的匮乏。
文化底蕴薄弱是与之相应的另一个问题,一个“新”字就足以说明。与原有的本科院校短则四五十年,长则超过百年的办学历史相比,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太年轻了。两者的差距不仅仅是本科办学历史的长短差别,更重要的是,原有本科院校长期以来所获得的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教育资源的倾斜,已经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所谓底蕴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学校的硬件建设、平台搭建、经费扶持等方面的规模优势,这些都是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所无法比拟的。
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没有人才,队伍建设无从谈起。何谓人才?其界定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但一些核心特征却是公认的,那就是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同时掌握高水平的前沿知识,并具有高进取性的事业心、高创造性的科研能力。[2]更为明确的界定则要根据人才知识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以及学科领域的专精等来定义,很明显,所谓人才也是分类型、分层次、分优劣的。
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对人才一直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才盲目引进、忽视自身实际,造成人才闲置或再次流动;二是重视物质吸引、忽视平台搭建,人才的学术带头作用无法发挥,不能做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群”;三是重视短期效应、忽视长远战略,直接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最终陷入“不断引进人才,却无可用之才”的窘境。
2010 年7 月29 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又提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实际上已表现出将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范畴的倾向。2014 年3 月22 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明确表态:国家将实施教育改革,“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要“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实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在实际操作层面,鲁昕也表示,扩招后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超600 所近期将率先向职业教育转型,未来全国将有1600 ~1700 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这些表态在2014 年5 月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均有体现并进一步明确。
这实际已为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指明了事业发展的方向,对办学定位的正确制定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但是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仍应清醒认识以下两点:
1.区分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的侧重点。相较之下,高职高专院校面向具体职业岗位,主要培养行业一线的劳动者,技能重于理论,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性能力培养。而转型后的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虽然也注重实践操作性能力的培养,但更要求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研发,具备一定程度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未来,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甚至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所以要注意避免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成专科层次,要正确把握人才培养标准。
2.职业教育要求产学研相结合,提倡加强校企合作,与之相应的就是职业教育区域化、地方性的特点。所以新升格本科院校应对辐射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科技需求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正确把握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业倾向。
在厘清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新升格本科院校才能合理确定办学定位,进而明确人才队伍建设定位,在此基础上正确规划服务于本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在转型过程中占据发展先机,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先发制人,那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势在必行。《纲要》在“第六章 职业教育”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因此,学校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重直接引进实践研究和技术开发型人才,快速壮大“双师型”队伍;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柔性引进”机制,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校园,构建开放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三是兼顾短期和长远,对年纪轻、学历高、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正确评估其发展潜力,作为人才储备加以引进。同时学校的各项资源均应合理向人才引进工作倾斜。
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均应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而队伍的优秀则是建立在个人的优秀上,这就要求人才能够承担不同角色的任务。例如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人才应该是优秀的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领域,人才又应该是优秀的研发者和科研带头人;甚至人才队伍自身,也需要某些人才能够担当一个优秀管理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但一个人不论如何优秀,都不可能第一时间便适应自己的各种角色,更不能排除人才能力与学校需求错位、甚至存在短板的可能,这就需要各种类型的后继培养。因此学校要健全长效培养机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以老带新”、“以强补弱”的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人才“走出去”,在实践中弥补能力短板,挖掘自身潜力,促进队伍建设。
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技术研发等各项重大工作都讲究团队协作、优势互补,这就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成员必须具备不同的学术背景、知识结构以及经验结构,通过分工协作、技能互补共同进行攻关。另外,为了保证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成员应有年龄层次的差异。此外团队协作还应包含人才队伍及其后勤辅助保障队伍之间的互动。举例说明,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图书馆建设,具体来讲,就是合理组建图书资料管理队伍,提升其业务水平,更进一步则要让图书馆走进教科研单位,与人才面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再例如实验实训队伍建设、后勤维护队伍建设等。所以学校应切实改变管理理念,摈弃“以官为本”,做到“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搭建交流平台,做好服务保障,实现跨院系、跨机构、跨学科、跨专业的协作与互通。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对人才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应制定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综合个人岗位职责和团队建设目标,从对个人学术评价向团队建设评价转变,提升团队建设成效。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事业心,推动人才积极进取,不仅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而且自发主动寻求校外合作,产研融合和,实现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应正确把握改革形势和发展机遇、深入分析现实短板和潜在优势,进而明确自身定位、立足自身实际、切合自身需要,合理规划事业发展和人才战略。在此基础上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要做到对外广纳英才、对内加强培养,服务上搭建发展平台、管理上加强考核激励,尽最大努力建设出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潜力充足的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1] 石华.地方本科院校合理定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徐振鲁.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69 -71.
[3] 鲁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教育改革突破口在现代职业教育[M].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