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英
时下教学界倡导“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幸福地教”,这一口号是针对目前许多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气氛沉重的状况提出的。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亲近语文,笔者试着从语文乐学品质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学生乐学语文的新途径。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界至今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对于这一概念,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因素,常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心理行为成分。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是人对科学研究的动机、对科学研究的深厚兴趣、对科学研究的情感、对科学研究执著的意志、对科学研究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该注意对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让学生乐学,提倡乐学就是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想学习、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永无止境地学习。“乐学”中的“学”就是学习,学习本身是一种智力活动,属于智力因素范畴,而“乐”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意识与驱动,属于非智力因素。提倡乐学,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乐学品质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笔者现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它们与语文乐学品质的关系。
人的任何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动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
学习动机体现的是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欲望、愿望等。就其心理成分来说,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学习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主导因素。想要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行培养,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感恩教育,还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积极因素。
例如,在学习《始终眷念着自己的祖国》时,我们可以讨论以下问题:钱学森在学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他的学业为什么能如此出色?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辉煌成果?他在美国有哪些优裕的生活待遇?他为什么要回国?美国为什么要阻拦他回国?他为什么不顾美国当局的迫害,冲破层层阻挠回国?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对学习客体的特殊认识倾向,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并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不直接感到兴趣,但是他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因而孜孜不倦地学习。这两种兴趣对于学习都是必要的,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毅力和恒心。因此,教师应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学品质呢?在直接兴趣的培养上,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宇宙有些什么》一课,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涉及到的浩瀚的宇宙空间,以及各种星体围绕太阳运动的动态画面,随机出示课件,以此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空间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在间接兴趣培养上,可以播放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及后来的翟志刚太空行走时的情形,并引导学生畅谈进入太空的意义,从而引发学生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展而好好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表现为喜怒哀乐、厌憎好恶、忧乐荣辱等等。人的学习需要有情感的动力,情绪饱满、积极热情的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的学习,则会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语文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
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从丰富优美的词汇、表现多样的修辞、自然严谨的文章结构和美妙无比的春景的鉴赏中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这样,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在学习《别云间》时,可以通过对“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等诗句的赏析与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乐学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素质,意志主要表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克服一切障碍的坚定性。学习意志是学生坚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使由情感转化而来的动机得到强化。学习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需要克服各种困难与障碍,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
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那么,如何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呢?在学习过程中,又应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意志品质培养渗透于语文课文的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议论文《成功》一课时,教师要重点让学生讨论课文是通过哪些事实与道理来说明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样,我们在教学赵普为治国而勤学的事例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古代匡衡凿壁借光、东汉孙敬悬梁刺股等勤学的故事,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懂得学习靠的是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除课文事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中学困生通过勤学苦练最终提高了学习成绩的事例来培养学生坚定的乐学品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的论述仅是为了便于阐释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形成乐学品质的关系。事实上,这几个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心理成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以其整体的渗透性来影响个体的学习,影响乐学品质的培养。此外,学生的乐学品质也有许多种类,这就需要我们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各种优良的乐学品质的形成。只要语文老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整体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来培养学生综合的乐学品质,学生就一定会形成乐学品质,并将终身自我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