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云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导致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对语言的揣摩、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感悟有偏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点燃教学过程的烈火,发展形象思维,使教学过程像炼钢炉的烈火般恒久地燃烧,才能换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情感的源头,观察的主体。俄国作家契诃夫把“观察一切,注意一切”当作一个作家的“本分”来看待。观察是调动“主人”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根本。观察习惯成自然,学生思维自然灵活,情感自然丰富,学习效率自然“水涨船高”。就如树根不壮,很难叶茂一样,想象力迟钝,内心情感淡漠,教学过程的生命和快乐就会火上泼水般熄灭,“主人”的情感四分五裂。
在导入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音像材料、实物展示、社会调查、观察自然现象等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
发展形象思维主要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利用文中的概括性语言,引导再造想象。我以创造优美课堂情境,燃烧课堂的过程快乐为最高追求。
在感知文章的语言和篇章结构时,学生对文章中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故事的梗概有了一定了解,但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一种情景与气氛,摸索文中生动的、富有感情的语言线索,通过再造想象,唤起记忆中的有关形象,引起联想,使文章中的情境、人物、场景、时代,在自己头脑中清晰起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燃烧课堂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语言的魅力》重点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时,为了对比盲人的黑暗世界,为了突出老人的不幸,为了唤起善良人们的同情心,就非常有必要创设情境,进行再造想象。我这样“燃烧”思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燕子来了,柳树绿了,孩子们在郊外春游,多么美好幸福的生活呀,请同学们想一想“春天到了”,你看到了怎样的美丽景象呢?受此提示,学生把在平时积累的春天的素材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受到了春归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然而这一切只属于正常人,对于盲人来讲,世界上最美好的季节、景物,他却不曾看到,这多么可怜、多么不幸啊!通过这样的再造想象,对文中这句话产生的巨大作用,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既突出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拓展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老师和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比如默读、朗读、领读、扮演角色、范读、听录音读,不仅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习主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事实证明,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可以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图画,跟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受到感情领地感染,从而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永生的眼睛》一文时,老师范读“我”失去母亲,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行为表示不满一句“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老师配加音乐的朗读,“读”出了“我”少年丧母的悲痛心情和对父亲的责怪语气,很多同学都潸然泪下。我知道,这是形象思维起了作用,我知道,此时学生所产生的对语言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熏陶感染式的思想教育,“学习主人”的情感领地确实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情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发展审美的高尚情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本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根据文章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联想、想象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情趣感受。学生的情趣体验越丰富,这种感受就越深,对文章的领会也就越深。学生就是在这种审美想象与感受、景与情的交融中,丰富了道德情感,发展了审美情趣。
例如,在学习《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文时,我让学生联想自己亲身经历的“非典”时期的生活和《小兵张嘎》的人物形象,以及在电视上看见的医护人员的事迹报告、小英雄雨来、小萝卜头等储存过的很多“过程形象”,于是医护人员的形象、小八路的形象顿时鲜明起来,学生们都为他们高尚的品德所感动。在无形之中加强了思想教育。
过程的烈火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与人本管理推向极致,用形象思维筑起听、说、读、写的高楼大厦,必将会实现“引导生成人”的课改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