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耕地资源现状及土壤改良利用

2014-08-15 00:48
云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低产田思茅沙田

陈 宏

(思茅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思茅665000)

1 耕地资源现状

思茅区现有耕地20400.14 hm2,为了摸清耕地的生产能力、土壤肥力水平、养分状况、障碍因素及环境质量,思茅区于2009年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行野外调查和数据化验分析,通过对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及养分评级,构建了耕地资源信息系统,进一步查清思茅区耕地地力状况,以及土壤使用与退化情况,为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1 中低产田地面积大

本项目结果显示,思茅区现有20400.14 hm2的耕地中,亩产低于500 kg的耕地面积为9282.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50%。

1.2 高产稳产田地建设数量有限

思茅区自2009年被批准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以来,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划自2009年起至2020年,思茅区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333.33 hm2。经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全区耕作层在18cm以上,有机质含量达2%以上的高产稳产田地,由2008年的7640 hm2增至12973.33 hm2,实现人均拥有667 m2以上高稳农田的目标任务。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达到5.61万t以上。

1.3 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扩大,耕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菜篮子保障工程、失地农民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茶叶、咖啡、烤烟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发展与粮食生产用地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2 主要对策及措施

面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今后要从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与质量不降低两个方面下功夫,提高耕地土壤的利用率;还要通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量。

2.1 工程与生物技术措施

2.1.1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在土壤中水、肥、气、热密切相关,而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不论地下水、地表水,其多少与流动方式的不同,都会使土壤产生障碍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低产土壤。从思茅区的中低产田地看,土壤水分是个关键,决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利条件,要把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因地制宜的抓改良土质,增厚土层,坡地改梯田梯地等改土措施,还要从各方面大力改善水利条件。坝区要抓好排灌系统的整治,降低农田地下水位,做到沟渠配套,排灌分家,革除漫灌、串灌、放跑马水的习惯。山区、半山区提倡兴修小塘、小坝,积溪成河。并发展喷灌,扩大水浇地面积。随着科学种田不断普及,在农事活动中,提倡科学管水,科学用水,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2.1.2 改土与培肥相结合,因土改土,因土培肥。改土不结合培肥地力,也不能促进增产。思茅区的耕地土壤部分营养元素缺乏,养分失调是粮食产量低或不稳的原因之一。在改土中必须因土改土,因土培肥,不断提高农家肥的数量与质量,配合化肥施用,并大力提倡种(养)植和施用绿肥,结合耕作制度的改进,轮作、间作或套作绿肥,以协调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2.1.3 胶泥田的改良。根据胶泥田的理化特性,对胶泥田的改良应抓好以下措施:

1)深耕晒垡。通过大春耕翻晒垡能提高土温,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转化,增加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在深耕晒垡的同时,重施农家肥,配合施用磷肥,既能熟化土壤,改善耕层的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又能在灌水后溶解一部分矿质养分,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对大、小春作物的增产都有利。对一些表土层为冲积性沙土,心土层胶性大的田地,深耕可改良土壤结构。

2)掺沙客土,改良土壤胶性。掺沙时期,可根据各地生产情况与劳力安排确定,一般可在大、小春作物收获后,每亩挑沙2500~5000 kg,配施农家肥,结合栽种活动掺入田土内,有条件的地区采用肥力较好的“油砂”效果更好。

3)改革耕作制度,合理轮作。采取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轮作、间作、套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养分,培养并提高地力,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农村普遍实行小春作物中小麦与蚕豆或油菜轮作,部分地区套种或间种绿肥或在水稻收割前,利用土壤水分播种绿肥,这些都能起到用地养地、培肥地力的作用。

4)改进施肥技术。应根据土质情况,作物品种,田间表现等因素,改进施肥方法,因土施肥。过去部分乡镇在大春栽种中,因忙于抢栽抢种,追肥不及时,用量又盲目,引起后期生长期延迟,导致稻瘟病、咆呛而减产。有的地方多年施单一化肥,势必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耕作。当前应普遍推广中层施肥,将氮肥总用量的三分之一配合磷肥作中层肥施用,一般可保持肥效35d左右,供肥稳,肥效长,又减少浪费,可满足水稻前期、中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还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苗棵早生快发,以后再根据作物长势适量追肥。

2.1.4 沙田的改良。思茅区沙田的主要特点是通透性好,土温较高,农家肥分解较快,保水保肥力差,容易脱肥,施肥过量也易引起咆呛。其改良措施是:

1)客土掺泥:客土掺泥时期可在小春第一次追肥后,掺盖各种肥胶泥土,既利于小春保墒,又利于改土。另外在大春栽插前,在沙田中挑入肥胶泥土、通过翻犁混合,可减少淀浆板结现象。或者每亩沙田施用老墙土、山地红土、菜园土或塘泥1万~1.5万kg,也可改良沙性,增厚土层。

2)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胶体,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变沙田的物理性状。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农家肥750~1000 kg作底肥,磷肥15~25 kg与尿素7.5~8 kg作中层肥,以后根据作物长势,少量多次追肥,防止咆呛、倒伏。

3)合理轮作,发展绿肥。沙田通透性好,土质疏松,氧气充足,利于多种作物生长。因此,在安排作物时,应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选择适当作物合理轮作。有水灌溉的沙田,小春作物应扩大蚕豆、油菜及绿肥作物(如光叶紫花苕、苜蓿、马豆、苦草、苕子等)的种植。稻田中可放养红萍、细绿萍等水生绿肥。种植和施用绿肥是沙田的有效增产措施,具有肥效稳、后劲长、养分全面的特点,又能有效地解决沙田一时脱肥的问题。

4)提高整田质量,管好田水。改善排灌沟道,不放串田水、跑马水,防止水肥粘粒流失,提高土温。

2.1.5 冷浸田的改良。冷浸田又有锈水田、烂泥田、坐秋田之称,其主要矛盾是水多、土冷,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或雨季洪水不易排泄,土体长期浸渍,土壤中亚铁氧化后形成的胶膜浮在水中,呈铁锈色,即为锈水。土体长期以还原态为主,在缺氧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并产生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害。由于有机质分解缓慢,致使土壤中有效养分常供应不足,水稻栽插后,返青慢,发棵少,甚至小秧坐苗不长。水稻成熟期又不易排水,形成僵田,导致空秕增加而减产。其改良措施是:

1)开沟排水。切断冷浸水和锈水的来源,降低地下水位。根据地势和田形大小进行定线开沟,大方田开十字沟,长方形田开一字沟,一些地区修筑暗沟(俗称“地龙”)排水效果也好。

2)深耕、早耕、晒垡。既能排除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又能提高土温,提高通透性,这都利于土壤内有机质的转化而增加氮、磷、钾素养分。

3)合理施肥,增施磷肥。不少地区经验证明,增施农家肥和磷肥是提高冷浸田肥力水平的有效措施。农家肥配合亩施普钙15~25 kg作基肥,再用硫酸钾配合适量磷肥作追肥。

4)掺沙填泥。粘重的冷浸田可掺沙,沙性的冷浸田掺肥泥、老墙土、红土等。思茅区昆阳的太史、凤踪等地用山地红土、沟塘泥,每亩100~150 kg,并结合施腐熟的牛厩肥和堆肥,普钙和硫酸钾来压田,效果甚好。

5)施用绿肥或稻田养萍,配合施磷、钾素化肥,效果也较好。

2.1.6 垫土、对土、加厚土壤耕作层。沿河滩地区使用沟泥、湖塘泥作垫土,增施草肥和牲畜肥;靠山地区及半山区,使用红土、砂土作垫土,增施厩肥、火土、草灰等肥料。

2.1.7 增施有机肥。要采取“以有机肥料为主,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的方针,结合畜牧业的发展,走有机农业的道路。

农家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除所含的养分较丰富、较齐全外,还能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容重,培肥地力,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和土壤的保水能力。施用农家肥还能节约化肥开支,尤其是目前在化肥价格居高趋涨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指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有机肥资源。在抓好农家肥数量的同时,还要狠抓质量,大力提倡高温堆肥,粪塘加盖,并注意堆肥地点的合理布局,便于就地施用。

绿肥也是一种养分齐全的优质有机肥料,它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且含氮量高,还有磷、钾等作物所需的养分和微量元素。施用绿肥不仅肥田,还能改良士壤理化性状。而且大部分豆科绿肥是优质青饲料,大力推广种植和施用绿肥,具有重大经济意义。水生绿肥也是一种成本低、肥效高的有机肥料,如细绿萍,能固定氮素,含氮丰富,繁殖快,肥效好,作饲料的营养价值也高。可广泛利用稻田、池塘和沟渠等自然水面进行放养。

实行工厂化快速高效无害化处理禽畜粪便等有机物料,发展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提高禽畜粪等有机肥料利用率。

2.1.8 合理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合理安排茬口,前后茬在安排上要相互衔接,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耕地和劳力,实现增产增收。大力推广合理的间套轮作,逐年提高耕地地力。对采用大棚设施种植蔬菜、花卉的农户,避免常年种植同一种蔬菜或花卉,注意轮作。

2.1.9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随着思茅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作物种植种类多,粮食、蔬菜、花卉三大类作物都有,化学肥料施用量越来越多。个别农户一年一亩施用600~800 kg,造成耕地严重酸化、老化。其次,由于经济效益相差悬殊,施肥方法、方式不同,蔬菜、花卉的肥料施用量每亩是粮食的三倍左右,甚至玫瑰上的施肥量有的超过粮食作物施肥量的10倍,造成某一肥料品种施用过多。比如:种植玫瑰的耕地大量施用钾肥,造成玫瑰耕地钾含量超过600 mg/kg。种植西芹作物的耕地大量施用硼肥,思茅区三家村村委会的部分种植西芹的耕地硼含量已超过40 mg/kg,造成西芹作物硼中毒,叶片畸形、叶表成蜂窝状。这些种植玫瑰等花卉作物的耕地,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消除土壤障碍因素,保持并培肥地力。对部分地区pH值<5的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活性铝离子的危害,活化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秧田施用石灰,除中和酸性外,还能杀灭病虫害,加快秧田稀泥淀结,有效防止稻种下沉,一举多得。化肥品种应选用碱性化肥和钙镁磷肥等施用于酸性土壤。对于缺钾的酸性土壤,增施草木灰,增产显著。

2.2 政策保障措施

2.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委、农业、国土等部门组成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形成区、乡、村层层有人管、有人抓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组织体系。

2.2.2 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结合实际,坚持专业化规划,标准化设计,区域化布局,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的政策,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科学管理,推行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促进施工单位的公平竞争,降低建设成本。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审核和控制投资预算,建立项目检查、验收和审计制度。

2.2.3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2.4 搞好项目的管护。项目建成后,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项目管理力度,采取设置工程标志牌等措施加强管理。将中低产田地改造纳入项目区村规民约,实行谁受益、谁管理,谁损毁、谁恢复的原则,形成全民自觉保护,共同利用的良好氛围,建一片,成一片,巩固一片,真正发挥项目的长期综合效益。

2.2.5 建立奖励机制。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因此,必须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农民向土地投资给予合理的补偿,凡是培养地力有显著成效的农民给予奖励,对掠夺经营而降低地力的,也规定合理的赔偿或惩罚措施。

2.2.6 建立保护耕地质量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耕地质量保护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对所有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二是要建立耕地质量建设的配套措施,要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办法。

猜你喜欢
中低产田思茅沙田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从盐田到沙田
墨韵书香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区长陈奇调研思茅区综合档案馆建设
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致桂树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