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昆
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各种惠农、扶农、富农的政策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三农”的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农业现代化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现有国情来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也是推动农村经济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只有通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才能保障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带动农民增收就业的主要渠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特别是农民的就近就地就业,还能减少农村的“空心村”现象,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传统农业带来的市场风险;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更有效地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管理先进理念引入农村,提高农产品的单产效率及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能引进先进的农业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灌输到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中,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带动提高农民的各种综合素质,对塑造新型农民起到推动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一些先进理念的引入,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参与人员也得到锻炼和培养,必须要摈弃以前落后的生产、生活、行为和思维观念,学习先进的内容,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也推动了整个农村增强学习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风气。
弥渡县委、政府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以烤烟、无公害蔬菜、山地牧业、林果、淡水渔业、制种、中药材、茶桑为主的八大农业产业,并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2年,全县烤烟种植4653.33 hm2(6.98 万亩),产量950.96 t,产值2.17 亿元;蔬菜种植7373.33 hm2(11.06万亩),产量25.75万t,产值4.51亿元;乳牛存栏1.45万头,生猪出栏41.8万头,肉牛出栏3.5万头,山地牧业产值8.3亿元;建成泡核桃基地3.6万hm2(54万亩),水果基地2000 hm2(3 万亩),林果产量达3700 t,产值1.58 亿元;733.33 hm2(1.1万亩)淡水渔业基地,产值1.6亿元;1533.33 hm2(2.3 万亩)制种基地;2000 hm2(3 万亩)中药材基地,培植571户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户,培植8户省、州级龙头企业,29个农产品和3.37万hm2(50.5万亩)农产品基地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注册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建成省部级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中心。
目前,弥渡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难点和问题。
首先,农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弥渡县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四年连续干旱已影响到大小春作物的栽种和收成,继而影响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后,目前受干旱天气影响,短期内还无法解决,特别是一些山区,由于缺水的问题已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每年投入3亿~5亿元,大兴水利设施建设高潮,持之以恒,3~5年后,弥渡县工程性缺水状况会有一个大的改观。再一个是交通状况,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每年都有项目和投资在公路建设,县城到各乡镇所在地的柏油路已通达,但由于投资有限,与需建设要求还有差距,短期内还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山区,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服务水平不高。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各级政府已给予了许多的扶持政策,而且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对整个农业产业化发展而言,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方式和内容不多,部分地区和部门对扶持农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服务的主动性上也有欠缺。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工作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再一个是信贷争取较难,弥渡县有许多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多以中、小规模为主,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和资金安全因素考虑,设置贷款授信门槛和增加审批手续的烦琐性,使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往往在需要资金的关键时刻贷不到款,制约了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目前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全县目前农业龙头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户,产值千万元以上的有3户。其余规模都不大,数量也不多,与目前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再一个是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不长,许多的龙头企业及产业大户,目前基本上还是原料的生产和销售,向后延伸的产业链还不多,没有充分发挥对原料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能力,造成对农业产业化带动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够。
第四,土地流转滞后于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目前,弥渡县已出台了鼓励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但由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农民把土地作为最后的生活保障,不轻易进行土地流转。再一个是土地流转的机制不顺、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不够,缺乏土地流转的组织和平台,使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还未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很多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还未真正形成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协作”的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的企业在产品难以销售时拒收农产品或压价收购农产品,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好销时不按合同约定卖给企业等。
第五,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不足,体制不顺,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很多农业生产上,还是采用原来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不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和产品特色,再加上各种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与农业相关的院校和农科站所联系不多,造成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和推广不足。龙头企业自身素质等原因,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战略意识薄弱,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高,企业的竞争力减弱。
首先,全县以烤烟、无公害蔬菜、山地牧业、林果、淡水渔业、制种、中药材、茶桑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兼顾其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要在农业产业化的环境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在水、路、电、通信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开发进度,进一步营造一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硬件环境。在软件环境上,全县上下建立共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事关“三农”发展的高度,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实现上来,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从部门管理上形成合力,主动加强服务,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的详细规划,促进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示范点的建设,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体系,采用多方融资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与金融机构探讨和研究金融信贷担保,简化贷款手续的措施方法。再一个是将国家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政策的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解决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所以,必须要上规模、上水平。一是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以产业促企业壮大,以企业带产业发展,要围绕产业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环节增值,提升产业的开发效益。对目前只靠传统粗放生产的农业企业,根据资源情况和产业主导要求,积极引导,提供帮扶条件和政策,产业链逐步由第一产业同时向二、三产业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生产经营格局,增加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围绕主导产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具有高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给与优惠政策和服务条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到当地落户发展。目前我们正在与昆明市高新开发区接洽,商谈引进一些生物高新企业到弥渡创办企业,把原料种植放到弥渡,作为生物加工的第一车间。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当地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第四,农业产业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必须采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式,依托龙头企业经营,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把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尽快转移到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手中。实行土地流转,有关部门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置换、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经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开发的整体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为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科技创新也是农业产业链与企业上水平、上规模的推进器。一是应鼓励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努力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应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及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大力引进和携手开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如条件成熟的,要积极组建农工科集团,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高原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加强包装和宣传,建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企业职业教育,利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抓好各类应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素质。四是建立农产品信息和交易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产品宣传及各种信息反馈,考虑建立蔬菜、生猪、肉牛等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的期货市场,增大农业产业化的开放程度。
总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事关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更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立足县情,突出优势,紧紧围绕国家以及省州的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根据有关发展要求、社会背景及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人才保证的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