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果。糖尿病病人因糖尿病脚而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5至10倍,糖尿病脚是引起糖尿病病人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典型的糖尿病脚是指糖尿病病人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脚。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脚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已。糖尿病脚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博动减弱以至消失。所谓间歇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路突然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或者干脆就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疼痛,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可使患者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久久不愈,甚至皮开肉裂,脚趾逐个脱落,让人惨不忍睹。按坏疽部位局部表现的不同,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导致残废。
长期糖尿病可以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流供应。通常早期的表现有:小腿抽筋、足部苍白、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足行走,下肢供血不足还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
因此,糖尿病人如出现下列早期表现时应引起重视:(1)脚发凉、怕冷,皮肤苍白或青紫、水肿等症状;(2)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3)出现伤口时,经久难愈。此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足部血管搏动检查、足部多普勒血管检查等。
糖尿病还会伤害患者的腿部和脚的神经。神经病变可以使足部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如疼痛、麻木、灼热、针刺、蚁走感等。有的病人会出现糖尿病无痛神经病变,当神经受到损害时,它将不能正确的传导信号。此时,发生严重足病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长期的糖尿病可以引起一些足部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常见的足病,不仅可以影响双脚的正常功能,而且非常容易引发后续的损伤感染,特别是在保护不当和穿不合适的鞋时发生。
糖尿病足的治疗也应以预防为主,最好是不得,得了以后要早治,不要认为“不疼不痒,没事儿”而贻误了病情,最后造成不得不截肢。防治手段包括:
1.严格控制好糖尿病,也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和高血黏稠度的控制。可长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肠溶阿斯匹林、复方丹参片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2.注意足部卫生:要保护足部的干净与干燥,经常以温水泡脚,但又要注意避免足部烫伤,可用植物油按摩。避免穿过紧、不合脚的鞋,注意清除鞋子内的异物,以免磨破皮肤。注意修剪趾甲,不要太短过秃。对鸡眼和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或感染都应给予积极的处理,以免形成溃疡或坏疽。
3.改善下肢循环:注意足部保暖和戒烟,以保证下肢血液供应充足。这里再强调一下,吸烟能使血管进一步收缩,是造成下肢坏死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您的脚,千万要戒烟。“要烟不要脚”的做法不可取。
4.糖尿病脚的处理:一旦糖尿病脚的诊断成立,就必须立即积极予以处理,以免病情的扩大发展,引起残废或死亡。治疗措施包括肠溶阿司匹林、活血通脉药物,抗菌素控制感染,足部换药及外科处理等。血管搭桥术可有效地改善下肢循环。如果下肢坏疽严重,进行保守治疗无效者则应行截肢术。
在春季,平时脚汗较多的人容易患上足癣,而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足部皮肤的小破损或癣病都可能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为坏疽导致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春天应当穿宽松的棉袜和棉布鞋,并每天检查足部,天天换洗袜子。如果发现有皮肤小破损,千万不可自行处理,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其次,春季许多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极易繁殖和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易发的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加强防病意识,尽量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室内环境。同时增加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到宽敞有日照的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等。
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形部位,每日检查双脚,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1)有无各种损伤、擦伤、水疱;(2) 有无皮肤干燥、郓裂;(3)有无鸡眼和胼胝(老茧);(4) 皮肤温度、颜色情况;(5) 有无趾甲异常;(6) 有无肿胀、溃汤、感染;(7) 有无霉菌感染。
(1)不要过分浸泡双脚;(2)使用中性的肥皂;(3)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5)保持脚趾间干爽,如果脚趾间因潮湿而发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处理。
(1)运动作为一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保持健康,同时降低血糖;(2)适当的运动还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帮助足部保持健康的形态和功能;(3)散步行走通常是糖尿病人运动方式的一种选择。但是过度的行走会增加双脚的局部压力,因此应适当控制日常行走活动,而选择踏车、游泳之类的有氧运动帮助控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