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误区 安全用药

2014-08-15 00:45晓牧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漏服降糖药类药物

随着我国糖尿病人群的日益庞大,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然而部分糖友对糖尿病存在错误认识或对药物不了解等多种原因,以至于出现用药的误区。那么糖友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药物?如何在轻松用药的同时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让我们一同来学习。

误区一:害怕用药,担心用完药就离不开了。

这一误区通常存在于刚确证糖尿病的人群中,其实糖尿病治疗应遵循“三个早”的原则,即三类高危人群提早到30岁开始就要做检测;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早用胰岛素。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在大部分国家,糖尿病是第四大致死原因。糖尿病是发达国家成人致盲和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是非意外性截肢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低位截肢率比一般人群高1 5~4 0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与已发生过心脏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相同。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在普通人群中的1 0例死亡中就有1例与糖尿病相关。

因此,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以往治疗指南要求医生首先采用“生活治疗”方法,鼓励病友通过减轻体重、调整饮食习惯来“生活治疗”,一般要3个月后才用药控制。随着糖尿病病友的大量增多,确诊后先期“生活治疗”效果有限,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要求医生,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以避免糖尿病病情的快速发展。并推荐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基础胰岛素”,以有效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提出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中国,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然而,随着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最终口服降糖药将无法使血糖控制稳定,血糖的失控将有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后果,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目标。从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到服用口服降糖药,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早用胰岛素。

误区二:给肥胖患者用药首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促泌剂或者将同一类药物混合使用。

正确用药、合理搭配是安全用药的基础。药物的选择并不是越贵越好,一般来说,选药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要有确切的疗效;②对人体的毒性或者不良反应较低;③价格要适中;④ 服药方便。

另外和同类药物合用是用药中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我们知道正确科学的药物联用会达到1+1>2的效果,而错误的联用,则会带来后果。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同类药物的合用,特别是口服降糖药中的多种药剂,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各不相同的,虽然有相似但还是不能混合使用,因为同类药物的混合使用有时候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如果糖友确定要用药治疗,那么请到正规医院咨询相关大夫,以便得到正确的用药方案。不要根据说明书就自行加药或换药,应该找专门的医生做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量体裁衣才是最好的。

误区三:中医能根治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原发性的糖尿病病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所以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措施。虽然经过适当治疗,可能会使患者感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同时血糖、尿糖也恢复了正常,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了。但如果不坚持治疗又会引起复发。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中医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而西医对平抑血糖方面效果显著且平稳,通过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糖尿病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误区四:迷信保健药,或标榜根治的偏方。

经常会听到有一些迫切想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患者,被某某标榜能根治糖尿病的偏方欺骗的消息。如上文所讲,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所以糖友应调整好心态,理性分析,合理用药,不要被“根治”“治愈”的口号蒙蔽。

误区五:总是担心自己用的药不是最好的,频繁换药。

有些糖友服药才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而急于换药,每次见到有新药都想去试。有的甚至看见别人用药好,也跟着别人一起用同一种药。

药效要发挥出来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糖友应该对自己所使用的药有信心,同时给它足够发挥作用的时间。很多时候用药时间延长了,药效才能够逐渐的显现出来。所以,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达到最大剂量时,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在用药上不要跟风,因为糖尿病用药非常强调个体化。别人所谓的“好药”只是适合他们自己的病情,最适合自己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误区六:凭感觉吃药或擅自停药。

有的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了,所以就凭感觉吃药,感觉好的时候就不吃,感觉不好才吃,甚至有的患者干脆就停止吃药不去医院复查。另外又有些患者害怕血糖升高所以拼命降糖从而导致低血糖。这两种情况都太偏激。

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治疗若不达标,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友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临床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千万不能依据症状的有无而擅自停药,应坚持服药,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过早过快地出现并发症。对于那些急于把血糖降下来的患者,千万不能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增加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误区七:漏服药物无所谓或随意补。

如果偶尔忘记服药,并且漏服药物的时间不长,比如本应饭前半小时服用的药物,到了吃饭时才想起来,那么及时补救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最安全的办法。如果已漏服好几次甚至多日的降糖药,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漏服不同药物的补救措施

您服用的降糖药物种类是决定不同处理办法的基础。下面就不同分类的降糖药物分别与大家谈一谈: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品种繁多,使用人群广,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漏服此类药物的补救措施比较复杂。这类药物就实际作用时间上分可分为短效和中长效两大类。

短效药物往往要求每餐前半小时服用,比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如果您到了吃饭的时候才想起来,可以将吃饭的时间往后推半小时,如果吃饭的时间不能改变,也可以偶尔一次餐前直接应用,但要适当减少药量,这样做可能会引起餐后2小时血糖较平时略高,但能够减少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而像诺和龙或者唐力这一类快速起效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引起的影响就会小一些。如果到了两餐之间才想起来,那需要立即测量血糖,若血糖轻微升高,可以增加活动量而不再补服;若血糖明显升高,可以当时减量补服,不能把漏服的药物加到下一次用药时间一起服。但是如果您到了下一餐前才想起来漏服药了,那就不用补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测餐前血糖,如果餐前血糖升高不明显,就依旧按照原剂量服药,无需任何改变;如果升高明显,可以适当减少下一餐用餐量,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

现在,越来越多的病友选择中长效的磺脲类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和格列美脲(亚莫利)。这类药物往往要求患者于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一般一日只用一次,这类药因为服药次数少,可以明显减少漏服的次数。如果您早餐前漏服药而于午餐前想起,可以根据血糖情况,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药物。如果到了午餐后才想起来,可以视情况半量补服。如果年龄较大或者平时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漏服一日,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胰岛素促分泌剂。这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是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漏服此类药物的处理方法与短效磺脲类药物类似。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忘记用药,根据监测血糖的结果决定是否减量补服 ;如果马上到下一餐时间了则无需补服,要测餐前血糖,若升高不明显就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血糖升高明显可以适当减少下一餐餐量,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减少漏服药的影响。

α-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平、卡博平)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因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所以餐中想起漏服药还可以补上,吃完饭再补药降糖效果会大打折扣。

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此类药物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单药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较小,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的方式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最好仅采用增加活动量的方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再补服,以减少由于用药时间变化,导致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而出现低血糖反应。要是已经到了下一次使用二甲双胍的时间就无需再补了。

胰岛素增敏剂。这类药物的代表是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和吡格列酮(瑞彤)。这类药物只需要一日一次服用,起效较慢,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所以单药应用者漏服当日均可补服,联合用药者只要血糖不低也可当日补上。到了次日无需再补。

猜你喜欢
漏服降糖药类药物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漏服的药不能随便补服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忘了吃药如何补
药物漏服需要补服吗?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