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时代的建筑文化

2014-08-15 00:47
天府新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建筑师表皮服装

王 舸

居伊·德波在《奇观社会》中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奇观(speclacles)的庞大堆聚……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穿住行等物性享受、而转向一种让人目眩的景观秀的追求。”〔1〕当代人们对建筑视觉呈现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筑表皮是建筑和城市的界面,是建筑外部视觉印象的直接来源,也是建筑“看”与“被看”的功能最好的载体。〔2〕不同建筑纷繁复杂的“身份”都通过建筑表皮来识别。建筑表皮的形态是每个时代建筑文化最直接的反映。

(一)

最原始的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庇护所”。原始人用树枝搭起棚屋,来遮风挡雨,并抵御野兽和敌人的攻击。用树枝、草皮组成的这些以“原始的编织物”形式出现的建筑表皮,虽然毫无装饰性可言,但是,它们在保护人的身体的同时,也为原始人类提供了心灵的庇佑。〔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类社会的构成越来越复杂,建筑的功能也越益复杂。以“原始的编织物”形式出现的建筑表皮渐渐被墙体取代,人类开始对其进行各种装饰。越来越多非功用性的,仅具有审美意义或象征意义的因素,例如高大的廊柱、复杂的屋顶、繁缛的雕饰等等,被附加到了建筑物上。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但其性质是一样的,即它们都具有炫耀意义或象征意义。在工业化时代以前,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建筑表皮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鲜明地体现出建筑物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在欧洲,从古典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一直以砖石材料为主来建造建筑表皮,因而,建筑表皮一直与承重结构紧密结合,建筑表皮的形态是装饰性的。而在古代中国,由于人们主要采取由砖石基础和木结构框架支撑建筑的建造方式,表皮仅仅是空间的分隔。

近现代以来,欧洲引领了世界范围内建筑形式的发展。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支撑,随着玻璃、钢材等建现代建筑材料和框架结构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表皮开始以轻质幕墙的形式出现,幕墙构件由工厂预制,在现场挂装来完成建筑的围护。这一时期的建筑表皮倾向于排斥与功能无关的装饰,尽量淡化表皮的装饰性存在,表达出强烈的工业化的价值取向。随着工业化国家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加入工业化进程,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开始趋于消失。

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支撑,表皮也从建筑物的承重体系中取得了独立存在的可能,一批建筑师开始利用表皮的独立性探索新的建筑表现形式。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外观的单一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诟病。后现代建筑思潮追求建筑形象的个性和差异性,主张用变形、仿真、符号等手法来应对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充分发挥建筑表皮视觉表现的潜力。建筑表皮成为了表达建筑意义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自我表达的自治状态。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起,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建筑表皮的生态意义开始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表皮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表皮”的概念在设计界被广泛运用。

当代,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建筑表皮形态更是呈现出多方向的自由化发展,越来越异彩纷呈,甚至怪诞不经,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以至于有人将之命名为“奇观时代”。奇观时代的建筑表皮系统,既有本体逻辑主导,也有外观或其他逻辑的主导。形象常常被放到了极重要的位置。建筑设计的重点向表皮系统转移,各种功能都努力参与到建筑表象中去。“表皮不再表现建筑的内容,其本身就是建筑的全部内容。”〔4〕人们对建筑功能的关注重点从“效果如何”转移到“怎么表现”。例如极少主义建筑,倾向于将建筑内外的内容全部纳入表皮系统,作为表象的一部分。因为没有了别的内容,表皮也必然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5〕

(二)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在建筑领域曾长期游离于世界潮流之外,“表皮”概念也仅仅是在十余年前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但是,在当今中国,建筑“表皮”概念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奇观建筑在中国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源于三大因素:

1.巨大的市场体量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建筑业的增长极为引人注目。伴随着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浪潮,2003年,中国建筑业增长首次超过20%,此后,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从1986年至2011年,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增长了140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六大支柱产业。2013年,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59313亿元,约为世界建筑业总产值的20%左右。在全国各地,各类工业、商业、公用建筑和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整个中国几乎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巨大的建筑市场为“表皮”概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对建筑表皮创新的需求首先来自于由各级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建设。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各级政府已经掌握了雄厚的财政资金,加之近年来各地政府通过城市建设投资平台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巨大的可支配财力为支撑,在城市公共建筑建设中,或出于突出城市特色的需要,或出于“炫耀”政绩的心理,很多地方政府竞相攀比,片面追求建筑物的“档次”、特色。以政府办公楼与剧院、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体育文化设施为代表的公共建筑建设需求,是中国建筑市场上对表皮创新或奇观建筑的最重要的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资本对建筑形象和环境意义的追求,是建筑表皮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所谓消费社会,按照波德里亚的定义,即“以符号为中介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6〕商业建筑表皮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意义,作为一种激励消费行为的重要符号,是消费社会条件下商业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7〕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商业建筑的表皮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营销和竞争手段。

除了前两种需求外,当代生态理念的兴起,也形成了对表皮创新的巨大需求。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愈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仅在生产和技术领域,也在生活和消费领域改变使用能源的观念和方式,重新思考和调整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筑物是人最重要的生存和活动场所,建筑表皮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交换界面,面对能源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巨大挑战,建筑的生态理念要求建筑表皮在满足采光、遮阳、自然通风、保温隔热等功能要求时,能够合理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生物、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对气候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按照生态的理念,建筑表皮将不仅具有围护和造像的功能,它作为建筑的皮肤,还是建筑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的界面。

2.科技进步

在任何时代,建筑的形态或建筑表皮的演变都不可能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作为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的形态或建筑表皮始终是人类在既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审美取向作出的选择。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进一步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设计和建造的革新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8〕在建筑领域,这些新材料、新技术不仅为人们对建筑形式、建造方式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性,而且,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即,可以根据人们对建筑形式、建造方式和建筑材料的想象力,发明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可以说,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材料和技术对建筑师在建筑作品中自由表达的限制。如果说在20世纪之前,受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建筑师的自由表达空间还十分有限,那么,在20世纪,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已经给建筑师们提供了几乎无限的自由表达手段。

3.建筑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建筑设计思想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是一个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们代表了社会统治阶层的审美意识。由于它们是当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审美意识,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建筑设计中的社会意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被称作时尚、风尚。

建筑师通常都是按照雇主的要求从事设计和建造。这些雇主可能是政府、公共机构,也可能是商业机构、私人或社会团体。他们对建筑形态或建筑表皮的需求代表了当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也就是说,建筑师的工作首先要服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支配。但是,在这一前提下,建筑师如何利用材料和技术实现雇主的要求,既取决于建筑师的才干,也取决于建筑师的主观意愿,包括建筑师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对材料和技术的理解等等。换言之,建筑师对材料和技术的利用方式就是建筑师的主观意愿的表达。

由于改革开放的国策和建筑市场巨大的体量,自中国20世纪末开始融入全球化进程以来,各种建筑思潮也迅速进入中国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建筑思潮的一个聚汇中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在建筑领域,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30年代的包豪斯主义,到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结构理性主义、高技主义、极少主义,在一个世纪内出现的建筑风格已经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不仅如此,而且,从20世纪末至今的20余年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的交往空间迅速扩大,原先由于地理隔绝和国家边界对文化传播形成的限制正在迅速消失,思想多元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世纪后期以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过度消费等问题,不仅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也日益明显地影响着建筑师们的设计思想。建筑师们可以表达,需要表达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趋于多样化。无论是所谓奇观建筑,还是个性化建筑,甚或是符号化的建筑,即使我们不排除其建筑思想中含有迎合“新、奇、怪”这一当代社会意识的成分,也不可否认,当代建筑设计正在成为建筑师以具象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的重要舞台。

因此,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的建筑领域,“表皮”概念及对“表皮”概念的运用方兴未艾。

在当代中国,表皮概念不仅被广泛运用于新建建筑,也被广泛运用于旧建筑改造,表皮概念的运用和扩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

与此同时,我们在中国建筑界对表皮的及奇观建筑的追求中也看到了不少非理性的表述,例如对所谓欧美风格的盲目引进。在我国所有大型城市,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几乎都可以看到以欧美城镇、地名命名的住宅小区,简单模仿欧美建筑风格的成片住宅建筑或街道、小镇。再如对城市建筑的所谓现代化改造。在各地的城市街区成片改建过程中,大批历史形成的建筑群被简单粗暴地彻底铲除,代之以商业化的现代建筑,天不分冷暖,地不分南北,千城一面。等等。

(三)

当代建筑文化显示出明显的“时尚化”的特征。所谓“奇观时代”,实际上就是一个高度商业化、信息化的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对视觉呈现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商业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已经麻木而失去了兴趣,只有具有强烈个性的东西才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也不例外。

“时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意味着,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某种新兴事物由少数人率先尝试,然后被大众所接受、认同,并且崇尚和效仿,然后被遗弃。时尚具有探索性质,往往与合理性与经济性有所偏离,并且“具有流行性和周期性”。〔9〕

“时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区域,时装总是占据了其中最显著的位置。〔10〕建筑设计的“时尚”,与服装设计 (cloth-ing design)的“时尚”有很多相似之处。

1.建筑与时装的交集

森佩尔在其论文《编织的艺术》〔11〕中详细地介绍了古代人用各种柔性材料进行编织的技艺,指出,这种技艺在两个领域中被发扬光大,一个是服装,另一个是建筑。建筑表皮与服装表现出大量的共性。〔12〕我们在这里可以将建筑与服装做一个简单的类比。

服装和建筑表皮都是“实用”的艺术,只停留在衣架上的时装和仅仅以模型和图纸的形式存在的建筑都是没有意义的,两者的价值都只有在人的使用中才能得到显示。〔13〕

服装和建筑表皮都是“物质”的艺术。与绘画、音乐等纯粹的“艺术”相比,服装和建筑还包含对材料、技术等物质层面问题的处理。服装的实现,不能离开测量、剪裁、缝补;建筑的实现,不能离开建造。它们都涉及几何形式,但是都超越了几何学。两者的设计都起源于“概念”或“意象”,而这种“概念”或“意象”都要结合实际使用的需要和生产加工的条件,进行进一步深化设计,将“非物质”的意象转化为“物质”的形式。

服装和建筑表皮的服务对象都是“人的身体”,前者是为人的个体提供身体表面的覆盖,后者是对人的群体提供空间围护。

服装和建筑表皮系统的目的都有两方面:一种是物质上的,两者都为人提供一种对外界环境的保护和遮蔽:既要便于活动,又要保温透气;另一种是精神上的,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形式表现能力,为人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途径,来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力和个人魅力,无论这种表达的内容是个性、地域、文化还是政治。

服装和建筑表皮具有相似的影响因素和创新来源。对于形式,人们审美思想的转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任何一个时代,审美的理论和思想往往同时影响了人们对服装和建筑的偏好。例如,“折叠”和“褶皱”是当代服装和建筑共用最多的理念之一。经过“折叠”和“褶皱”,平面的材料因为折痕变成了有一定体量的形态。建筑师把建筑的折叠和褶皱当做一种工具,利用光影的戏剧效果来提升建筑外部视觉趣味,同时达到控制内部空间形态的目的。

在建筑与服装的大量交集中,时尚正是最亮眼的区域。

在相互的借鉴与融合中,“时尚”建筑与服装的边界正在渐渐模糊。

2.时尚的层级

“时尚”是有层级的。在服装设计领域,服装按照创新性、变化和普及程度,可以分为“前卫型”服装、“时尚型”服装、“大众型”服装等多个层级。〔14〕

“前卫型”服装发布后,成衣制造商要解读其表达的理念和运用的技术的指导意义,并且根据实际穿着需要对其进行再设计,从而生成“时尚型”服装;另一方面,媒体对流行的信息进行传播,将“前卫型”服装的概念从一种倾向变为一种趋势,让具有这种倾向的产品投放市场时引起流行。

相比之下,“前卫型”服装是设计师创造的个别的现象,“时尚型”服装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设计师、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创造的一种集体行为。

当新的理念和技术在“前卫型”服装和“时尚型”服装中趋于成熟后,才会被广泛运用于“大众型”服装。

建筑表皮的“时尚”程度远逊于服装,但是,也有类似的区分:

“前卫型”建筑是偏离了常规的目标和建造方式的极少数建筑。其表皮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表达了前卫的理念,通常对实际因素考虑非常少,其材料、构造、结构的运用具有更强的探索性,相当于服装界的“mode”。这些建筑往往是临时的,小规模的,通常没有复杂的功能需求,例如世博会的建筑。而更前卫的以模型和图像为主的概念展示,实际建造的可能性更小,类似于“vogue”。

“时尚型”建筑是新的理念和技术在“前卫型”建筑的引领下,经过合理化发展后,在标志性建筑中的运用。

“时尚型”建筑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其表皮系统需要更完善的功能,需要对原始概念进行大量的改进和再设计,使之“可用”和“耐用”。与服装业类似,经过改进而成熟后的技术和理念,也需要媒体的宣传而变为趋势,并在建筑中引起流行。

当新的技术和理念在“前卫型”建筑和“时尚型”建筑的运用中成熟,经济合理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被大量的“大众型”建筑接受并广泛运用。

3.建筑表皮系统的“时尚”与当代城市建设

借助服饰理论对“时尚”的理解来解读当代建筑表皮系统的“时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现象。

1)在全球服装产业中,“时装”只是一小部分。类似的,在城市建设中,对“时尚建筑”的需要也是少数。建设的主体仍然是经济合理优先的“普通建筑”。

2) “T台上的时装”往往是不能穿出门的,“T台上的建筑”往往也不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大众型”建筑被大量建造,正是由于其实用性和经济性。“与众不同”往往意味着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有一定程度的背离。对于标志性建筑,与常规适当的背离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也可以看做建筑表皮系统“进化”的一种方式。正如文丘里对密斯的评价:“密斯之所以设计了很多奇妙的建筑,正是因为他忽视了建筑的很多方面。如果他试图解决更多的问题,他的作品将会软弱无力。”〔15〕

但是,过度的背离则会导致严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对生态环境或城市景观造成破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违背了建筑“实用美学”的本质。许多“时尚”的建筑,为了某一个方面的探索,违背了建筑学的很多基本原则。它也许有十分重大的创新意义,但并不见得就是一个“好”的建筑。

3)虽然“时尚”的实用性差,社会需求总量小,但是,无论在服装还是建筑表皮的发展中,“时尚”都占据重要地位。

“时尚”是探索新领域的先锋,对普通的服装和建筑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对推动服装、建筑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时尚”是短命的,许多“时尚”在被设计出的那一刹那就已经过时,但是,对时尚的探索却是永无止境的。“时尚”的价值,不在于其前卫的形式,而在于先进的建筑理念、材料和技术。借助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表皮系统的“时尚”具有不断为城市建设开拓创新的可能。

(四)

当代中国经济、技术都在飞速发展,但是,城市建设整体上体现出对“时尚”理性认识的缺乏。在商业化的浪潮下,许多建筑师对“奇观”的关注过了头。大量的建筑表皮设计片面追求奇特的形象,但却毫不关心这种形象如何通过材料、构造和结构来实现。建筑表皮系统成了商业化“表象”的舞台,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的认知与设计。一些建筑表皮设计对“时尚”实行“拿来主义”,不加分辨地盲目模仿,既没有吸收“时尚”的精髓,又没有用在合适的场合,与环境、历史、文化的联系缺失,形成的表象与其所处的时间与空间无法相容。

〔1〕Debord G.Society of the Spectacle〔M〕.1977.3.

〔2〕孙超法.媒体化的建筑表皮〔J〕.中外建筑,2006,(1).

〔3〕〔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四要素〔M〕.罗德胤,赵雯雯,包志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陈镌,莫天伟.从建筑表皮到表皮建筑〔J〕.新建筑,2008,(5).

〔5〕冯路.表皮的历史视野.建筑师,2004,(4).

〔6〕〔法〕波德里亚.物体系〔M〕.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2001.233.

〔7〕王鲁民,姬向华.消费社会下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特征研究〔J〕华中建筑,2004,(4).

〔8〕朱涛.信息消费时代的都市奇观——世纪之交的当代西方建筑思潮〔J〕.建筑学报,2000,(10).

〔9〕杨越千.时装流行的奥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Glamour:fashion,industrial design,architecture〔M〕.Yale University Press,2004.

〔11〕〔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四要素〔M〕.罗德胤,赵雯雯,包志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Hodge B,Mears P.Skin+bones:parallel practices in fashion and architecture〔M〕.Thames& Hudson,2006.

〔13〕法亚·考西.艺术、建筑、时装和设计〔J〕.黄海译.新美术,2011,(1).

〔14〕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

〔15〕Venturi R.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M〕.The Museum of Modern Art,1977:16.

猜你喜欢
建筑师表皮服装
胖胖的“建筑师”
让人心碎的服装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