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看艺术资源在产业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4-08-15 00:50刘润泽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民间舞蹈曲艺

刘润泽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

我所经过六十年的变迁,从一九五三年建所之初的山西省音工组,经后来的音工室,最终发展成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在漫长的岁月中,几代专家默默耕耘,埋头实干,从搜集整理出版山西民歌到编辑中国文艺志书十部集成“山西卷”的编纂,积累了丰厚的山西民间艺术资料,这些资源成为我所和我省文化艺术事业的珍贵宝藏。在民间舞蹈的发展中,这些艺术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舞蹈发展的历程,在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中,从解放区打出来的腰鼓,扭出来的秧歌,甩出去的红绸,舞起来的“手帕”至今沿续不变,而舞台上的舞蹈作品也大都以少数民族的舞蹈最为夺目绚烂,剩余的就是以“工农兵”程式的舞蹈表演形成主流。改革开放后,在我所老所长张沛同志亲自策划与指导下,利用我所多年积累的山西民歌、民间器乐曲和民间舞蹈资源,组织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创作了大型民俗歌舞《黄河儿女情》,唱响了全国,舞动了神州,为封闭枯竭了十余年文艺舞台播洒了甘霖,吹进了春风。一时间“黄河之风”吹遍全国。从此,山西的民间舞蹈在王秀芳、张继纲的耕耘下,一片片,一层层播撒开来,“顺”、“扭”、“撅”的舞蹈形象跃然舞台。通过一群群“村姑”、一伙伙“后生”和一堆堆娃娃,这些既新颖又熟悉的生动形象和夸张、诙谐的表演替代了几十年来头扎羊肚子毛巾打着腰鼓的小伙。在藏、蒙、鲜及云、贵、川、桂、黔等少数民族舞蹈“大舞台”的同时,重新看到了汉民族的舞蹈。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赞叹“汉族舞也这么美”。为什么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汉民族舞蹈这样匮乏,这样受欢迎?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汉族舞蹈随着社会发展及国际化影响逐步同化而失去原有的鲜明个性。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变革中,语言的同化、音乐的同化、服装的同化,导致了生活习俗的同化。因而,艺术领域中的舞蹈同化也是必然的。

当中国舞蹈从漫长的政治、文化、经济闭锁的状态,发展到《黄河儿女情》,迎来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期。可以说,《黄河儿女情》以其独特的民族风貌为主题,以其健康通俗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为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奏响了时代进步的凯歌,绽放了中国汉民族舞蹈发展的奇葩,一段段“看秧歌”、“杨柳青”打破了舞蹈表演的规范程式,一曲曲“二人台”、“左权民歌”唱破了声乐表演的禁区。

正是在《黄河儿女情》的激励下,我所几代科研工作者,从《山西民歌集成》的编纂中找到了“桃花红、杏花白”,从《山西器乐曲集成》中打出了震响1991年“北京亚运会”的“威风锣鼓”,从《山西舞蹈集成》中点燃了《闹元宵》的火爆。我所的艺术科研之花结出了山西音乐舞蹈发展的硕果。从此,在以王秀芳、张继刚为核心的创作团队逐步形成了独具“黄河”舞蹈风格的编导群。在近三十年的舞台上,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到群舞,直至一系列的大型舞剧,成为中原地区汉民族舞蹈表演形式的主流。在这个创作团队的影响下,山西的舞蹈教育和民间舞蹈事业亦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历次国家举办的“三民调演”和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从《元宵夜》到《一把酸枣》,无不显现着山西舞蹈的风采。

综上所述,山西的舞蹈之所以在全国能够独领风骚,几十年来,除具有以王秀芳、张继纲为代表的一支强势的创作团队,有一批批经艺术院校培养的舞蹈表演群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珍贵的艺术资料和为之作出重要贡献的山西艺术研究人员。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一家独立建制的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在漫长的六十余年中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舞蹈、曲艺等方面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成为艺术创作与生产教学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几代艺术科研工作者在几十年中深入全省的县区村寨、河畔山岙,采撷回大量丰富珍贵的原生态艺术资料和元素。这些艺术资源不仅是我们研究编纂艺术史志的基础,也是我省民族文化在新时期挖掘、整理、生产、创新的有利资料。这些资源在科技、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所里投资建立了艺术资料数据库,使之得以妥善保存和利用。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民间舞蹈曲艺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当当鼓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中国文联2018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采风活动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