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闫海霞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班级环境的优劣至关重要,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文化差异。不同班级间的个性差异要求我们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营造班级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主要有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展,品味得到提升。
班级文化建设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就是物质文化,如班级的室内环境的设置,它最直接体现着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着班级的外部评价,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不言而喻,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班级需要建立在具体可行的制度上。
班级文化中的深层文化层次,深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自身独特的客观性。大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的群体,是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中国90后大学生的学习心、事业心和竞争意识都很强,但在学习态度积极、努力的背后,存在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学习目的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目标。大学生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思想、观念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并随着年级的增加有所增强,大学生们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进取,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但在理想的定位和选择上,大学生更偏重现实的个人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现实化、功利化倾向。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是创新进取、勇于挑战的一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工作策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合格的大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大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
在班级管理中,只依靠规章制度约束被管理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甚至还会遭到学生的抵触,有时收效甚微。比如,班级里可以规定不要迟到,不能旷课,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等等,但总有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因为班级管理的细节实在太多,这就要靠班级文化去约束。班级文化于无形中影响和制约,力量之大,不可小视。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处于核心地位。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
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班级文化从内心深处制约着同学们的价值取向,从外在方面规范他们的行事原则。在新时代的影响下,他们的处事行为日益多元化,这就需要班主任建设颇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正确的引导,树立优秀典型。
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制约着学生的行为。约束作用往往是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尽管制度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但它的约束作用是硬性的且是不全面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
如果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那么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这往往比金钱物质激励更有效果,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建设班级文化的前提是要求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要有文化意识,必须认识到建设班级文化很必要,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老师需要把班级文化建设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可以通过定期的班会,集体活动来共同体会班级文化意识。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学生刚入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思维方式不一,要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配合很好,短时间内难以办到。这就要求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先把表层文化建好,再考虑幔层文化,最后深层文化。即使班级文化形成了,也需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
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除此之外,班主任应积极指导、引导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这是第一。其次,同学们也要积极参与,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配合工作,全班一盘棋,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相反,班主任不支持,同学们不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天方夜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适当的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体会团队精神。
[1]刘仲康,司岩.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晓光.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