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谢伟东 杨翠丽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模式,自高校扩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随着就业格局的改革深入,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为国分忧已成繁荣之势。而在校期间,接受了团队创业的创新与创业实践训练,是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思考、动力基础。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创业讲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精神培养和创业项目的孵化相对匮乏。没有直接触及大学生内心深入对市场的探索欲和对成功的占有欲。
自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多,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多,高学历的人多了,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就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又牢牢地禁锢了学生的奋斗欲。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产生落差和被忽略感。这其实正好反映了,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并没有为更多的学生所重视与接受,而是将更多的期望交给社会来承担。作为高校,培养更多的具有创业欲,以至在校创业,以创业形式就业的方式,才是更多学校需要认真对待并践行的。
值得欣喜的是,国家层面已经开始为大学生创业,给予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积极的鼓励政策,接下来,要由高校来完成培养具有创业意识、能力的人的工作。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1.目标。目标是将人们的努力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本质上来说创业团队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创造新价值。
2.人员。任何计划的实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作为知识的载体,所拥有的知识对创业团队的贡献程度将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命运。
3.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即明确各人在新创企业中担任的职务和承担的责任。
4.创业计划。即制定成员在不同阶段分别要做哪些工作以及怎样做的指导计划。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引导和鞭策,安逸的大学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育、组建应在一些互动激发出创业理念和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合伙创业,组建群体性的团队。
1.注重团队共同理念和愿景的培养,成员的个人目标要与企业的愿景一致,把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团队骨干核心或领导者的培养,一个好的领导者就相当于一个无中生有的1,他的后面带一个0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他引导和凝聚着团队向前进。
2.注重人员的互补作用,在组建团队的时候,要考虑成员之间的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性,不同背景和特长的人员会带来不同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开阔思维,保持创新的激情和团队的稳定。
3.注重科学合理的团队利益划分,在团队的组建初期,一般由于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学生之间感情以及制度章程的缺陷,并没有意识到利益划分的重要性,随着团队和组织的发展壮大,团队利益划分也就逐渐的显现出来。
4.注意团队组建时,原始启动资金和原始资本的管理,学生在学校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团队的活动,有的仅凭兴趣和爱好参加。另外,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寻求家庭支持,无疑会增加学生家庭负担,并且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流动性大,所以对于原始启动资金和原始资本的管理很重要。
1.依托学校投资创办的各类经营性经济实体(公司),在学校内组建创业团队,从事其延伸业务等工作,基于经营性公司建立创业团队,将担负经济指标和对市场的开发等项目。因此,则对团队成员更有压力和激发成功的欲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办了20多家经济实体,为一届又一届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平台,学生在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要向学弟学妹分享创建子公司的创业过程中的兴奋和委屈。
2.参加各级举办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计划活动,在经历中成长并体验生活。
3.由校内创业的教师承担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只有经历了公司的申请全过程和公司运营创业之初的历程,才有可能讲好创业课程。
4.学校开设实践课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新地开设了第四学期,在这个学期中,不断有学生参加到创业者的行列,并在在校期间寻找到了创业的商机。
创业团队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的有效载体。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鼓励各系各专业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并不断由公司承揽工程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例如,机械类专业的创业团队依托齐三机床有限公司参与企业的管理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经营等,财管和物流等专业依托洋毅物流公司开发创业团队等。
1.学校的类型影响其对于学生创业的态度,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从而影响学校的政策。
2.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影响,包括外部激励的影响和内部激励的影响,外部激励应强调经济激励的作用,而内部激励应注重精神激励的作用,比如:荣誉、晋升的激励。
3.掌握好专业学习与团队创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因为创业激情而影响大学期间的学习,甚至影响到了学业。
[1]黄卫平.谈大学生的创业[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2]王德斌.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1期.
[3]闾志俊.高职生创业风险与规避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