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2014-08-15 00:51田亚楠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教育者

◆田亚楠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一、前言

思政教育有效性主要是指整个思政教育过程与结果必须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符合,并满足思政教育相关要求,按照自依从性至认同感,最后达到内化的目的,而且受教育者心理在思政教育有效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来,对受教育者心理进行有效分析,并排除受教育者心理障碍,改善受教育者学习行为、学习态度,才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影响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心理因素

1.受到权威效应的影响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权威效应主要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企业、组织或个人能在行为上、思想上对人们造成很大影响,使他人能接受建议、意见或者自觉改善自身行为。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常采取权威效应教育方式,即下达学习命令、统一性教育及强制性灌输,以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目的,导致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心理,未能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或者交流关系。

2.易出现信息选择障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推广及应用,大量的信息对人们思想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使人们主流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人们不能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的辨别或者选择性的灌输,人们思想及价值观将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袭,并引发严重性后果。由此可知,在信息日益多元化背景下,信息选择性障碍成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3.受教育者自尊心的影响

自尊心主要是尊重自己,并对自己持有肯定态度和心理的一种情感体验。若受教育者的自尊心较差,当其观点与教育者观点不相符时,可能放弃或者改变自己观点,思政教育接受性相对较高。若受教育者自尊心较强,当其观点与教育者观点不相符时,其仍然会坚持自己所肯定的观点,思政教育接受性相对较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个体自主地位越高,其对外部控制力摆脱感就越强,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4.受教育者自由度的影响

自由度主要是个体束缚感较轻,持有愉悦心理的一种情感体验。社会心理学理论表明,当人在承受转变态度压力过程中,其首先不是做出立即转变的态度,而是做出拒绝转变的态度,即抗拒反应。如果教育者企图转变受教育者学习态度和行为,强制性改变后教育者价值观念,或者限制受教育者思政活动范围,均能使受教育者产生抗拒反应。因此表明,灌输式或者强制性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中是不可取的。

5.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主要是在面对客观事物时的态度、行为及情感体验与普通人相反或者对立。即当个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可能产生与某些客观事物形式或者内容相反的态度、行为或者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主要有两种,即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正面情绪主要是受教育者在外部影响下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思政教育接受性较高,而负面情绪主要是受教育者在外部影响下产生痛苦的情感体验,并出现逆反心理,思政教育接受性较低。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1.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

首先,提高两者接近性关系。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常常处于同个空间区域,为两者接近性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照接近性理论,教师工作者必须多与受教育者相接触,并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寻找两者相似性关系。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与受教育者存在很大差异,并影响着两者关系。所以,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受教育者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及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入了解,并多与受教育者沟通及交流,同时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纠正自身价值观念。再者,增强两者互补性关系。教育工作者在学识、经验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受教育者的学识、经验仍需提高,两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关系。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拓展自身知识面,以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求。

2.有效消除信息选择性障碍因素

首先,确保信息真实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源及内容必须正确,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和肯定。同时思政教育信息必须具有价值意义,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及受教育者的需求,且思政教育信息要情理交融,符合实际。其次,信息传播顺序要合理。思政教育信息传播顺序与思政教育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教育工作中在思政教育中,注重思政教育信息传播顺序,将重要思政教育内容放在首位,才能让受教育者掌握思政信息要点。再者,改善信息传播方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受教育者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改善思政教育方式。例如,活动法,让受教育者通过实际活动来验证思政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又如,宣传法,通过杂志、网络、报纸等媒介来传播思政教育知识。

3.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性

首先,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政教育主旨。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的个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之间的关系,若个体离开社会,其价值将无法实现,导致个体价值与思政教育相分离,导致受教育者出现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受教育者个体价值,并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政教育核心思想,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尊重,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求。其次,改善认知结构。即为了必满思政教育信息超出思政教育工作者认知范围,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受教育者思政教育特点及认知结构,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再者,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应用。思政教育方式与思政教育效果密切相关,能够避免受教育者出现逆反心理,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所以,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受教育者心理特点,扩展思政教育信息传播渠道及形式,活跃思政教育氛围,防止受教育者出现各种逆反心理,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四、结语

在新形势背景下,要求思政教育者必须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掌握受教育者心理,并改善思政教育方式,完善受教育者认知结构,扩展思政教育视野,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1]戚晶.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28):90 -93.

[2]赵双双,陈选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障碍因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8(36):87 -88.

[3]刘菁菁.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2(05):65 -66.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教育者
品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