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研究

2014-08-15 00:51◆蔡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特色农村

◆蔡 劲

(首都师范大学)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台湾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传统的“五一教学法”令研究者印象深刻,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另一方面,少子化导致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人数锐减,出现教室荒废、校园空落的情况,学校无可避免地面临着裁并的命运。在这些情况的冲击下,特色学校的发展计划得到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台湾特色学校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台湾开始在局部地区实行偏远地区特色学校创建的试点活动,在1997~1998 与1999~2000 年分两期实行了国民中小学“整合空间资源,发展特色学校”的教育改革。

1.台湾特色学校发展的原因与目的

一方面,学生数量减少、学校校舍闲置是进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人口结构的转变,导致学龄人口的锐减。相对于教育市场的快速扩充,导致教育市场的供需产生明显失衡的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松绑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学校的特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特色发展基本模式或主要出路之一是乡土文化,通过乡土文化使得课程多元开发、整合资源,从而引导教育形态的更新,形成特色发展——活化校园空间、乡土课程开发、教育形态更新、保障永续发展。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建设以达到对原有的教育空间的活化再利用、开辟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展示更加有意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扩大教育的附加值及对文化和社区的影响力等。

2.台湾特色学校发展的原则与实施指标

根据不同年份制定的具体性的《国民中小学活化校园空间与发展特色学校实施计划》中指出,台湾地区特色学校的发展原则包括:“持续效益、扩大参与、深化课程、优质教学、建立品牌、永续经营、分享游学”七大原则。与此相配合,在实施上也包括“建构论述与课程实践、社区资源整合与运用、学校空间活化与规划、九年一贯与特色课程、创新教学与分享游学、特色效益与延续发展”六个部分。其原则和实施有一定程度的对应性,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变革、教学的变革、资源整合利用的变革、空间的利用、品牌与可持续发展的塑造等方面。

二、台湾特色学校发展的具体实施

通过对偏远地区特色学校的发展建立“为什么要营造特色学校——营造什么样的特色学校——如何营造特色学校”的体系,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理论意义。

1.台湾特色学校发展的历程

台湾自上个世纪90 年代末开展特色学校至今,经历了大约20 多年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初——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为试点时期。1992 年前后,台北县在偏远边区学校生源少、面临裁并的危机,发展困难的条件下,提出了将边缘地区的学校发展成为特色学校。选择了一批偏远地方小学作为试点,进行重点的打造和推动,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第二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21 世纪初期,为推广时期。20 世纪末期,随着教育部有关特色学校发展方案的出台和试点特色学校取得的良好成果,台湾地区特色学校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将试点学校的范围进一步的推广到普通学校,并积极组织了试点学校与广大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从理论和时间两方面将特色学校的发展推入了高峰。自此,台湾特色学校的发展渐渐摆脱了小区域、经验化的过程,慢慢走向大众化。

第三阶段:21 世纪初期至今,为深化与完善时期。教育部自2007 至2010 年度来连续四年推动鼓励性、支持性、竞争性的辅助方案,协助各地区偏远学校发展“学校特色”,范围广、程度深,对特色的理解、实施也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更多的关注更加深层次的特色发展。

2.台湾特色学校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台湾地区特色学校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而是建立在对人力、物力、环境等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上。另外,是对特色化学校自身的推广和营销上。

(1)发展场域课程与开展特色教学

第一,开展特色游学,开办假期学校。特色游学活动是台湾在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偏远地区小学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开发周边地区资源,使其富有教育意义,带动新的游学风潮。

第二,开发校本课程,更新教学模式。一方面,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开设场域课程与本土化的课程;另一方面,根据本地的人力资源多方联盟,充分发挥社区对学校的带动作用,鼓励学校的课程创新。另外,缔结姊妹学校,多方沟通学习。课程与教学应当多方沟通,与地理区位或者特色发展相似或者可以借鉴的学校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彼此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本地资源,但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2)利用闲置空间,多方利用资源

偏远地区学校原本就有地域广阔、活动空间大的优势。闲置空间的再利用,可以使学校依空间之便,开展很多城市学校无法进行的特色主题的活动。与医院为邻,就发展生命教育;与庙宇为邻,就来个舞狮舞龙;农村可以种稻种菜,依山傍水就来进行攀岩、溯溪或是浮潜。在偏远地区特色学校的开办中,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自身,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能够利用的资源,在社区、家长、政府的共同协助下,开展特色发展。

(3)加强宣传行销,打造学校品牌。在教育市场化的浪潮中,学校要想要在竞争中崭露头角,就要树立品牌意识。在特色学校的发展和建立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网。要通过家长、政府、书册等方式让大众了解到自己的学校特色,对学校进行自我传销,打造学校品牌,获得更多的资源与优势。

(4)改进教育管理,注重教师发展。教师作为特色学校发展的关键性与落实性的人物,要让教师用其所长,展示其个人的价值与能力。在教育性的基础上开展适合其兴趣与能力的主题活动,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与教研活动,推动教师在其岗位上不断成长、学习、更新观念,更好地促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三、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对大陆农村中小学特色发展的启示

1.外部协调

(1)学校与社会。关注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系统规划和全面配合,农村社区是农村文化的集中区域,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对周边环境的利用和开发、主题讲座和课程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的支持与合作。一方面,社区的人力、物力可以各用所长,为学校的发展建立便利条件如社区知名人士开展主题讲座、将废弃资源捐赠与学校等;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服务社区,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和实践,如干适量农活、对书籍的整理编辑等。

(2)学校与政府。扩大学校自主权,将特色学校的实施与评估制度化。政府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职能的转变,以对特色学校的建议、辅助为主,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政府在扩大学校自主权的基础上,也要加大对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督导和扶持,其中之一就表现在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实施和评价制度。

(3)学校与市场。利用市场手段促进特色学校的竞争与发展。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就作为检验特色学校发展的标准,发展好的特色学校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上,也同样应该给特色学校的发展一定的激励政策,对在评比中表现优异、有明显突出的成绩的特色学校,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刺激农村特色学校不断的改进与发展。教育经费的流动、生源的流动等会造成公共教育经费的不同,农村小学的发展边也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促进其不断改善,提高教育质量。

2.内部建设

(1)建立以课程与教学本土化改革为核心的特色建设。课程与教学是特色学校的核心。不同地域、不同个性的学生等有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农村学校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授课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资源,也没有充分满足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农村特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分析本地现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课程开始与模式,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本地课程和场域课程,建立游学模式和户外教学,根据自身条件培养学生的体验与建构能力。

(2)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良好处理公共关系。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据自己本土的优势取长补短。农村特色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空间活化,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闲置空间,将周边的资源和空间开发出良好的教育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利用该社区的人力和文化等资源,社区人士或参与学校的管理、或参与课程的开发、讲座和主题活动的开办;另一方面,特色是与其他学校关系的建立。

(3)注重学校自我行销,打造优质学校品牌。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上,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品牌感、知名度与认可度,在获得大众的广泛的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农村特色学校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建立自己在学校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4)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各尽所长。特色学校建设中,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个人的素养、教育观、改革意愿等都会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职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在职培训,可以教授教师一些新思想、新观念,鼓励教师的创新,提升教师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所需要的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领域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城乡之间教师的流动与交换。于城市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和对教学的摸索与创新,对乡村的教师来说,也是对相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法的学习与引进的过程,是一个双赢的双边促进。

(5)找准学校特色定位,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合,但特色发展的概念在许多学校陷入了表面化,进入了“为特色而特色”的怪圈中。准确的定位与明确的发展方向,是农村学校在特色化发展中的前提与基础。在此基础上,教育管理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朝着更加民主、开放的方向发展,如加入教师和家长进入学校管理的决策、引入一定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等。

[1]段会冬,莫丽娟.农村特色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2,(3).

[2]范信贤.特色学校的课程发展[J].教育时论,2010,(198).

[3]吴明清.学校特色的构思、营造与展现——兼谈认证标准与程序[R].台湾:淡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2008.

[4]吴清山,赖协志,王令宜.国民中小学发展学校特色之研究:重要概念、实证分析与实际作为[J].教育时论,2010,(10):12 -31.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特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