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2014-08-15 00:51周会文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周会文

(江西省九江市三中)

目前,个别教师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存在对高效课堂认识模糊不清、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目标单一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浅谈以下自己的看法。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最大收获的课堂。高效课堂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各要素相互联系。在教师与学生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也就不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就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预案时,要根据自身的素质、学生的学情、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来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对立统一

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化,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工具。现在,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主体地位逐步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位教师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比喻成“放风筝”,学生是“风筝”,教师是“放风筝”的人,学习目标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线”。没有教师对“线”的“收和放”,“风筝”要么“飞不高”,要么“满天飞”。这个比喻形象说明,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主导学生学习行为。

二、精心安排课堂结构,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一)吃透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再次,深化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高效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1)“严”与“活”的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肯定正确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的答案。“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相关的史料、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2)“疑”与“释”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那么兴趣要怎么培养呢?先要试着摆正心态,清楚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

四、充分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除了写教案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些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选择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案例”可以是课本上某一段内容甚至某一句话,也可以是与教材有关的史料,然后要求学生就“案例”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有位老师讲到对外开放时,先让学生仔细看书,然后问,你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很快就回答:这些开放地区与历史上的通商口岸从地域上十分相似。再让学生看这一部分内容提问。学生再次思考,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对外开放地区与历史上的通商口岸如此相似?再要求学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1)地理因素:因为这些地方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有利于吸收外资和技术;(2)历史因素:正是因为历史曾经被迫开放过,所以这些地方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3)其它因素:为此地方的人才资源、素质、观念等比较先进,等等。这样在反复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养成对课本质疑问难的习惯,并且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引导学生以历史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历史

学习历史,我们要站在历史的“原点”看待历史,即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处的阶级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势必导致对历史认识的不公正。比如,《中国近代史》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评价中有这样一段分析:“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个分析似乎有理,一般学生难以看出其漏洞。针对这个分析,我给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洋务派有没有可能去彻底改变封建制度”,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没有历史进步性”。通过讨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对第二个问题得出了肯定的答案,质疑与多元理解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只有教学方法随着学习内容、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才会有活力、有生机。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