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茹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第四中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需求。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即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充满个性和富有效率的学习。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在教学中科学地去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的行为,使其更为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教学而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通过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是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而是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不仅能根据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而且要预见学生今后的心理发展,并合理地影响这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既不能让学生伸手就摘到“果子”,也不能让学生跳起来还摘不到“果子”;在现实中,有些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一节课甚至进行多次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说各的,没有倾听的习惯与交流的技能,有的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急于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则不善于独立思考,还有的是不善于相互配合。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得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得不深不透,只是一种形式,不是有效的合作。所以,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的、原理性的知识,更多地需要学生独立去分析、思考、领悟,对那些会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学生思考会出现困难而且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才真正有效。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聪明的教育者,时常不是道理讲满,而是给教育对象提出思维空间,诱发教育对象以自己的灵气去补白。”实践告诉我们,把课讲得天衣无缝并不一定好,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心理、能力、兴趣等等的差异和反映,转变课堂教学以我为中心的观念,打破无感情、大道理、大教条、沉闷的教学气氛,而应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弹性,留出一些时间,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老师积极引导、总结、完善和补充,真正发挥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位外国的教育学者说:“我发现,中国的学生非常聪明,老师讲的课,一听就明白,从来就没有问题。”岂知,“没有问题”意味着潜在着更大的问题,说的就是中国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而这样的提问也是无效的。教师提问后应该等候一段时间,学生将会给出更加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同时,教师还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的鼓励性词语,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的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自信会极大的增强,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也将会增强。同样,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将没有激情,得不到鼓励,逐渐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要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益,让课堂风生水起!
[1]彭学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2]黄瑞金.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