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能力及其发展方案

2014-08-15 00:53侯国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交际语言能力

侯国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31)

语用能力及其发展方案

侯国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31)

语用能力是兜揽其他全部能力的综观性能力,它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交际能力为核心,以隐喻能力、转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确施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语用失误的能力为最高任务或目标。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开“语用学”课;语用失误分析;做语用能力问卷或自测题;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体现语用精神,寻找、分析、评论、纠正自己(以前)或他人的语用失误。

语用能力;语言能力;语用综观;语用失误

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涉及的都是与语言有关的能力,因而语言学界区分出三种重要的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它们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关系?哪个大哪个小?语用学所说的语用能力所指到底为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何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三个“能力”(competence)的意思。除此以外,本文着重阐述语用能力的内涵和发展语用能力的方案。

一、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溯源

(一)语言能力

根据权威的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第二版),competence(偶尔亦作competency)这个词起源于1594年,最初是“权限、管辖权”的意思,如今主要表示“能力、胜任、称职”等意思。该词典专门指出,Chomsky从1962年到1969年使用该词(后来是前加linguistic)时,表达的是抽象的语言能力即言者潜在的语言知识(what the speaker of a language knows implicitly)。

什么是语言能力呢?Chomsky[1]认为语言学家(主要是生成语言学家)应研究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不应太注意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因为后者是语用学和语篇学的研究对象。换言之,语言学家应该致力于对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全部语言知识的研究,了解儿童习得母语的机制,研究跨语言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语言能力是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对其母语种种规则的了解和掌握[1]4。语言能力使人能说出也能听懂无穷多的句子,并且能够识别语病和歧义。Chomsky的“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二分法与Saussure的“语言—言语”二分法相似而不相同。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体系,但语言能力是每个社会个体的大脑属性。Saussure更多的是从社会学或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待语言问题,而Chomsky更多的是从心理学或心理语言学角度处理语言问题。

Widdowson[2]则认为,语言能力由知识和技能构成。根据Ellis[3]12-13的理论,语言能力意味着学习者对母语内在语法(internal grammar)规则的内化和掌握,或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s))。这个语法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是隐含的而非显露的,根植于学习者对何为规范语句的语感之内。

(二)交际能力

什么是交际能力呢?Hymes[4-5]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针对语言能力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交际能力包含有Chomsky的语言能力,具体说来包括:(1)可能性(possibility),即语言系统的语言知识,相当于上述的语言能力;(2)可行性(feasibility),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语言记忆和认知,以及满足实施某一言语行为的条件;(3)合适性(appropriateness),即言语行为等方面的得体性[6]。在我们看来,Hymes的交际能力的可行性和合适性就是语用范畴的能力。

Bachman[7]的“发展观”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它“涉及关于语言的知识以及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由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部分构成”。其语言能力又可细分为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组织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语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组成。他说的语用能力由施为①能力(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和社交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组成②。在我们看来,Bachman的策略能力应该是语用能力的一部分。至于其所界定的组织能力、语用能力,前者预设了先前的策略能力,而后者预设的施为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就是名副其实的语用能力。可见,Bachman的语言能力从语义上预设了语用能力。

实际上,Chomsky[8]后来区分了两类(语言)能力: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前者是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知识(knowledge of form and meaning),属于语言结构理论。后者则是关于语言的合适使用以符合各种交际目的的知识(knowledge of conditions and manner of appropriate use)③,它属于语言使用理论。语言使用者的语法能力通过两种语感(intuition)来实现:关于母语语句规范性(well-formedness,也叫“正确性、良构性”)的语感和关于语句结构的语感。语用能力要启动个人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经验,使非语言信息在语句的理解和推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9]。Chomsky前后认识的差异表明其对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含逻辑语义和社会(认知)语用)的注意或重视④,当然这不是说他就要进行语义学或语用学研究。

二、语用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关系

(一)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较早见之于 Lakoff[10],Thomas[11],Fraser & Waters[12]等人的论著,侯国金[13]137-138[14]也有所论述。Lakoff提出了语用能力规则(rules of pragmatic competence),它包含两条规则:规则A是“清楚”;规则B是“礼貌”。而规则B又包括三条次则:(1)不要强求对方;(2)给对方留有余地;(3)让对方感到友好。当规则A和规则B相冲突时,牺牲前者⑤。

Thomas则是针对如何避免种种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提出语用能力的。什么叫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分为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和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两种[15]168-169。前者是语言使用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或与社会文化规约相抵牾,后者则是语言的某个方面的反语用性[16]。她所说的语用能力主要指克服种种“社会语用失误”的能力,或者说,若具备语用能力,就势必能够防止各种“语用失误”的发生。根据Thomas[15]91-112的论断,“语法错误可能刺耳刺眼(irritating)从而导致交际受阻,但一般来说,语法错误浮于表面因此听者能明显察觉。英美听者察觉言者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的言者的语法能力有所欠缺似乎都能体谅。比较而言,语用失误在非语言学家眼中却不被视为情有可原之物。倘若非英语母语者英语讲得比较流利,英美人倾向于把他的语用失误理解为昭然失礼,公然顶撞,心怀敌意,缺乏教养,而非仅仅为语言欠妥。也即,语法错误只是表现出言者的语言问题,语用失误则折射出言者的负面社会形象。”当然,她所说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社会语用失误。

刘绍忠[17]则认为,“语用能力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知能力和在对语境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我们认为,语用能力主要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说(why we choose to say what we say)的问题。正如我们日常谈话中引入的新话题要么是不可能(improbable)的事,要么是荒诞新奇(paradoxical)的事,要么是合意或不合意(desirable or undesirable)的事。具有“语用能力”的人说话也莫不如此引入新话题。我们把人们对这三“事”的敏感性叫“问题性/问题学”(problematicity或problematics)。正常人不能没事可说,得找事说,说出事来。可以说,语用能力至少内含两个能力:一是识别语境的能力,二是驾驭语言的能力。当然我们也认为,语用能力以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公关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应对能力、隐喻能力等为基础⑥。那么,语用能力意味着说话时基本遵守合作原则、关联原则、幽默原则、(最)省力原则等语用原则的主旨,而又不失时机地有所偏离以至于活用、巧用、妙用。

一个人具备语用能力意味着他明确自己和对方的语用目的,也意味着他能正确估算双方和多方之间的三大语用参数即语用距离、相对权势、要求大小,并能限制或改变这些语用参数,以达到自己的语用目的。根据三大语用参数和其他语境(要)素(contexteme),交际者可以:(1)选择恰当的语言、方言,策划自己的言语输出;(2)正确使用和理解话语的显义和含义;(3)采用恰当的话语方式和时空语境,尤其是采用恰当的语用策略,如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y)、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等。

(二)各种“能力”的大小问题

不同作者的“能力”名称不同,内涵各异,不乏重叠之处,也有相反的情况。Ellis[3]13在介绍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时说,它包括交际者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合适的语言行为(language behavior),什么是服务于一定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goals)的认识和有效的语言行为等的认识,即包括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和语用知识(pragmatic knowledge)。这样一来,交际能力就跟我们的语用能力相当了。根据Bachman&Palmer[18]的观点,语用知识有功能知识⑦(functional knowledge)和社会语言知识(sociolinguistic knowledge)两类——前者指理解话语和语者意图之间关系的能力,后者指创造或理解适合一定背景的话语的能力。

上文Hymes所指的交际能力包含了理解和生成话语时实际使用上述两种知识的效果。这就是说,Ellis的交际能力含有些许语用能力的成分,Brown[19]干脆在二者间划了等号。

除了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还有Tirassa[20-21]提出的认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⑧,王寅和李弘[22]提出的隐喻能力(metaphor(ic)competence),以及侯国金[13]287提出的幽默能力(humour competence)。虽然它们在不同作者笔下高低大小不等,但无疑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关系。

我们站在Verschueren[23]的语用综观论(pragmatic perspective)视角上认为,语用能力是兜揽其他全部能力的综观性能力,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交际能力为核心,以隐喻能力、转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确施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语用失误的能力(见下文)为最高任务或目标。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很高程度的语用能力的其他能力,但不能想象不预设其他能力的很高的语用能力。

三、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提高语用能力的策略分析

语用能力具有普遍性、可传授性⑨以及跨语言、跨文化的正负迁移性。我们认为,语用能力高,交际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会高。否则,都会低。语用能力高表现在(言者)说话的关联性、正确性、条理性、合适性,以及擅长施为,善于预设,精于隐含,长于推理,省力高效。语用能力低则相反,常常在自己造成的各种语用失误上磕磕绊绊,失意丢面。至于听者的语用能力,则是相应的合理解读。

那么,如何提高或发展语用能力呢?第一,语用能力以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语用能力的前提是发展语言能力。第二,在语言习得初期,学习者应该实施无意识的语用能力习得。例如,习得“请问”的语词不能脱离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请问”的知识。“This way,please”的语言习得离不开手势和微笑的使用。第三,语用能力可以视为较高层次的能力,可以开辟针对性的课题、话题、习题等进行教学和训练。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提高话语的关联性、正确性、条理性、合适性等,或提高其推理(预设、含义、目的等)的能力,巧用预设、含义、语境、修辞等的能力,尤其是避免语用失误的能力。第四,鉴于语用能力是“兜揽其他全部能力的综观性能力”,教学者对学习者可以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语用能力培养方案,如针对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基础)的习题、话题、课题,然后才是针对交际能力(核心)的习题、话题、课题,最后才是针对隐喻能力、转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确施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语用失误的能力(最高任务)的习题、话题、课题。

(二)提高语用能力方法举要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但就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而言,我们认为大体上不外乎以下这些方法:

其一,开“语用学”课。对本科生和硕士生,可以开设语用学课程。在一学期的语用学课上,精讲语用学教材(如Pragmatics[24])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做大量的附加阅读以及语用分析和语用思考的练习。

其二,语用失误分析。教师集结各种语用失误的案例,让学生各自或分组/集体分析,继而给学生点评和讲解。

其三,做语用能力问卷或自测题。当然,做完了要知道大致的对错。

其四,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体现语用精神,寻找、分析、评论、纠正自己(以前)或他人的语用失误。

关于第一种方法,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教材。本科生教学不妨选择Yule[25],Peccei[26]或类似书籍。研究生教学则选择 Mey[27],Thomas[28],Huang[24]或类似书籍比较好。若选择 Levinson[29]或 Sperber &Wilson[30]则太难⑩。最好是以英语教材为主要教材,以相应或相当的汉语教材为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11。关于第四种方法,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件事都有语用问题值得思考。学习中的大小事件更是如此。对任何学习材料都要多动脑筋,多问怎样和为何之类的问题。例如,学Sylvia Plath的诗Metaphors,就要问为什么用“I’m a riddle in nine syllables”类隐喻? 为什么是“in nine syllables”? 其他还有为什么用“大象”“大房”“大甜瓜”“红果”“佳木”“象牙”“发酵膨胀的面包”“新铸的货币填得钱袋鼓鼓囊囊”“工具”“舞台”“怀小犊的母牛”“吃了半箩筐青苹果”“一列不许停车的火车”等隐喻?这些隐喻的更换或取舍,这些措辞的更换或取舍,如此这般的诗行排列的解构和重组,题目的更换,等等,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诗人的诗意?当然这是文学语用学视野的思考。

下面我们重点举例说明第二种方法:

语用失误例析1 2007年3月28日下午,CCTV-5某记者采访在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失利的Stephen Hendry时,开始便用“Mr Stephen”来打招呼,讲了几句话以后说“Welcome to Beijing”。你有何高见?

建议分析 苏格兰人Stephen Hendry势必是十分不悦。台球皇帝打了一天的臭球,已经郁闷至极,加上你这么一说,让他改姓小名,岂有高兴之理?这主要是语用语言失误,其次也算是社会(文化)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例析2 女外教上完第一次大学口语课,“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某男生起立问,“How old are you,madam?Are you married?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Do you live alone?”外教当场(文化)休克。

建议分析 老师指望的问题是关于学习而非其他。就算关涉其他,也不能问及她的隐私。虽然隐私具有社会文化的相对性,但是上述问题在汉语文化中也具有很高程度的隐私性(因为涉外交流和媒体传播),因此就算是对国内老师,也是不能轻易问的,何况是在课堂教学这个语域(register)里。这个“帅哥”的几问犯了社会语用失误,使得外教文化休克,使得自己摔个狗啃泥。

语用失误例析3 1995年11月6日上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介绍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凶手时分别称之为“这位世界人民尊敬的政治领袖”和“这位犹太青年阿米尔”。

建议分析 说明其语用能力低,所犯为语用语言失误。“这位”表示尊敬,对刺杀凶手应该用“这个”(中性)[31]。

语用失误例析4 在北京工作的张三对长辈和上级说话总用“你”而非“您”,在一个小职位上干了一辈子没有升职/升值。

建议分析 在法语、日语、德语、汉语等T/V差别很明显的语言文化中,了解并正确使用T式(你)和V式(您)是有语用价值的。北京人的“你、您”是比较讲究的,可惜这个差别在很多方言区缩小甚至匿迹了,这些方言区的人操普通话时也未必能正确使用T式和V式,有时没有给人该给的尊重,出了问题还不知为何。这既是语用语言失误又是社会语用失误。建议:(1)对长辈和上级说“您”;(2)对几乎是长辈或上级的人说“您”;(3)对陌生人(尤其是女性)尽量使用“您”(除非对方年龄明显比你小);(4)对同级和同辈尽量使用“您”;(5)有事相求时对下级或晚辈也可说“您”;(6)用方言时要尽量使用该方言里的“您”变体,如上海话的“侬”和武汉话的“你那噶”(相当于“您老人家”);(7)在双语和外语交际中多用“您/V”式;(8)不确定时以使用“您”为佳。

语用失误例析5 一个中国富商在欧洲的某豪华宾馆招待许多宾朋,他礼貌有加地说,“只是粗茶淡饭,没有好招待,不好意思。”(I am sorry that the food and drink are not very fine.)结果,宾馆的工作人员和经理很不悦,甚至认为受到羞辱,打算控告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建议分析 这个富商犯了社会语用失误。他的自谦礼貌无意中得罪了提供饮食服务的宾馆。你说人家豪华宾馆提供的是“粗茶淡饭,没有好招待”,就等于说人家的宾馆是三流服务。若是在他家中招待还说得过去。即便如此,也是社会语用失误,只是程度较低(例子来自洪岗2011年7月24日在太原的中国语用学研讨会上的报告)。

最后,关于第三种方法即做语用能力问卷或自测题,何自然和阎庄[32],姜占好[33]等就曾编制了一些很好的问卷。此外,侯国金也编制了20套语用能力自测题,每套25道题目,每道题目4分,合计100分。每套自测题都包含10道(左右)英语题目和15道(左右)汉语题目,多数题目涉及语用能力,有极少数题目涉及作为学科或科学的语用学。自测题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用所问问题的语言(英语或汉语)完成,并要注意关联、正确、充分(而简洁)、策略。包含上述20套语用能力自测题的《语用学精要:语用能力对阵语用失误》即将出版,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语

本文首先辨析和厘清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所指、含义和相互关系,着重讨论了语用能力及其发展方法。我们持Verschueren[23]的语用综观论视角,认为语用能力是“兜揽其他全部能力的综观性能力”,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交际能力为核心,以隐喻能力、转喻能力、幽默能力、正确施为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克服语用失误的能力为最高任务或目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提出了四个方法,即开“语用学”课,语用失误分析,做语用能力问卷或自测题,在日常的分分秒秒中“体现语用精神”,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任何类别的语用失误。每个方法又可衍生出很多小方法。末尾笔者进行了语用失误案例分析和语用能力自测题介绍。

我们知道,语用能力与心理(学)、社会(学)、(交际)传播(学)等有关,又分言语层面和非言语层面的语用能力,母语和二语/外语语用能力等,且二语/外语语用能力的习得、迁移和提高又离不开“语际语/过渡语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因为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没有涉及相关问题。本文所提的一些想法来源于语用学先驱的调研和论著以及笔者多年的研究生课程“语用学”和“语用翻译学”的教学实践,对前辈的贡献我们必须继承和感谢,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则诚惶诚恐地求教于大方。

注释:

①实施(perform)言语行为(speech act),或实施包括非言语行为的语用行为(pragmatic act,简称pract(语为))。参见Mey J 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Blackwell1993版。也可参见Brown K:《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1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5至11页。

②转引自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版,第167页。

③ 原文是“knowledge of conditions and manner of appropriate use(of the language),in conformity with various purposes”。Chomsky补充说,语用能力意味着交际者能够把语言设置于使用的制度或机制背景下,把意图和目的与语言表达方法联系起来(places language in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 of its use,relating intentions and purposes to the linguistic means at hand)[8]。

④Stemmer就此(以及其他问题)采访Chomsky时,后者三次坦言(声称“一贯认为”)语用学不仅是(普通或综合——他一会儿说“general linguistic study”,一会儿改说“comprehensive...”)“语言学的有机成分”,而且是“核心、关键成分”(a central and crucial component)。参见Stemmer B:An on-line interview with Noam Chomsky:On the nature of pragmatics and related issues,Brain and Language,1999 年第3 期,第393 至401 页。

⑤转引自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63页。

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1990:81-101)认为语用能力隶属于交际能力,是“基础能力与促成技能”[17]26。这实为不妥。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公关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应对能力、隐喻能力等不是平级的,前三个是平级的,后面的隶属于它们。例如,社会语言(学)能力、应对能力、公关能力均属交际能力范畴,而隐喻能力则属于认知能力。

⑦功能知识指对以下语言功能的理解和认知: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即达意的功能),操作功能(manipulative function,使人服务于己或改变现实的功能),想像功能(imaginative function,即产生虚拟世界和幻想的功能)[18]69-70。

⑧Tirassa认为,“交际就是认知能力”(communication is cognitive competence)。笔者用“先天/天生/内在的”(innate)这个词代替了“认知”这个词,而在别处用“一种有别于语言,有别于其他能力,有别于普遍语法,而同时与它们有紧密关系的,明显的、特定的认知子系统或本领/官能”来解释它。

⑨转引自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201页。

⑩ 笔者坚持认为Pragmatics[29]和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30]是最坏的“开胃菜”和“甜食”,但它们是研究生后期学习提升的理想经典读物。

○11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出版了好几本语用学书籍,如,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版),何自然《语用学讲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何自然和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版),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版),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当代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等。

[1]Chomsky 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A:MIT Press,1965.

[2]Widdowson H.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1989(2):168.

[3]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1997/1999/2009.

[4]Hymes D 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5]Hymes D 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Pride J B,Holmes J.Sociolinguistics:Selected Reading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269-293.

[6]Yule G.The Study of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97.

[7]Bachman 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UP,1990:84.

[8]Chomsky N.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M].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224.

[9]Radford A.Transformational Grammar:A First Course[M].Cambridge:CUP,1988:3-44.

[10]Lakoff R.The logic of politeness: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C]//Corum C,et al.Papers from the Nin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Chicago: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3:292-305.

[11]Thomas S.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M].NJ:Prentice-Hall,1973:94.

[12]Frase B,Waters J.An approach to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acquisition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C]//Larsen-Freeman D.Discourse Analysi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Rowley,MA:Newbury House,1980:75-91.

[13]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4]侯国金.语言学百问和硕博指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211-213.

[15]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16]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6-60.

[17]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24-31.

[18]Bachman L F,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UP,1996:69-70.

[19]Brown K.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1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1.

[20]Tirassa M.Mental states in communication[R].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Science.Manchester,UK,1997.

[21]Tirassa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ind/brain[J].Brain and Language,1999(68):419-441.

[22]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的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0-143.

[23]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24]Huang Y.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5]Yule G.Pragmatics[M].London:OUP,1996.

[26]Peccei J S.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7]Mey J 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1993.

[28]Thomas 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29]Levinson S C.Pragmatics[M].Cambridge:CUP,1983.

[30]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31]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

[32]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52-57.

[33]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Proposal for Its Development

HOU Guojin

(Center for Linguistic,Literary & Cultural Studie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Starting by a distinction between(linguistic)competence(LC),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C)and pragmatic competence(PC),I expound PC and the methods of PC development.If,according to Chomsky,LC is the‘ideal’command of one’s native language,it does not guarantee CC,which,according to Hymes,means that,among other things,one communicates effectively in real situations,having a good understanding in his knowledge repertoire of‘possibility,feasibility,appropriateness’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s us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Nor does LC or CC guarantee PC,though CC approaches PC to a great extent,for PC means that one knows a language(as required by LC)and communication rules(as required by CC)well enough,and that he not only means(explicates or implies/implicates)well,but also infers well,as far as meaning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re concerned — most significantly,he can stay safely away from all kinds of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s.Armed with this PC depicted above,he can calculate accurately the pragmatic distance between speaker and hearer,and the face-threatening power according to various contextemes,and can,accordingly,adopt relevant effective pragmatic strategies(of politeness,for inst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rschueren’s‘pragmatic perspective’,the paper maintains that PC is a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embracing all other competences,based upon LC and cognitive competence.The core of PC lies in CC,highlighting the goal of metaphor competence,metonymy competence and humour competence,on top of the capacity of performing speech acts and inferring in pragmatically appropriate ways and overcoming various pragmatic failures.Believing in universality and teachability of PC to students and intercultural transferability(be it positive or negative),I put forward four macro-methods of PC development:1)Offering pragmatics classes to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with the help of textbooks like Huang(2009)plus plenty of critical reading exercises;2)Analyzing pragmatic failure cases from books and real life ev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or with his commentary as well as accounts;3)Questionnaires about PC and PC assessments followed by the key or suggestive answers;4)(Realization of)pragmatic spirit in everyday life,work and study,and introspective examination and discussion of as many pragmatic failure examples as can be available.I close the paper with some illustrative analyses of pragmatic failures and PC self-assessment.

pragmatic competence;linguistic competence;pragmatic perspective;pragmatic failures

H03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074(2014)02-0024-08

2014-02-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XJA740008)

侯国金(1963-),男,湖北大冶人,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交际语言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有我语言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