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五位杭州作家为中心

2014-08-15 00:53朱则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张丹清人总目

朱则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
——以五位杭州作家为中心

朱则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对代表迄今为止清代诗文文献研究最高成就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加以订正与补充,是一项很有意义又有难度的工作。文章根据平日读书所得,对其中五位杭州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张丹;孙治;陈曾藙;陈灿;胡珵;生卒年

在清代诗歌(包括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近年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种巨著。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涉及这么多的对象,即如《提要》之以精到著称,其中的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也是难以尽免的;并且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说来,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原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①,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在日常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即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陆续整理成文,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著者以及其他有关读者参考。本篇取其中五位杭州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张丹(卷五,上册,第103页)

张丹,《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076。

按今人江庆柏先生编著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已有张丹(原名纲孙,号秦亭)生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2]401,出处注为《全清词·顺康卷》作者小传[3]1583。顷因考察王士祯“红桥修禊”人物,从张丹《张秦亭诗集》卷首《从野堂诗自序》,见其有记载说:

曩壬午……八月,试事甫毕,而先子见背焉。……予……时年二十四。[4]490

这里“壬午”为明崇祯十五年(1642),逆推其生年正是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又卷十三“七言绝句”,有《戊戌中秋,予四十初度,泊舟黄河古城,夜坐望月二首》一题[4]608。这里“戊戌”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逆推其生年也是如此。并且从这里还可以知道,张丹的生日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公历9月22日),适值“中秋”(集内别处亦有叙及)。《全清词·顺康卷》关于张丹的生年,估计就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提要》本卷以之大致归入“生于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1611-1615)”者,还略有误差。

此外检得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卷七有一篇《张秦亭先生传》,其中虽然没有交代张丹生卒年,但叙及:“年老……病卧,终不服药。一夕逝,时年六十九也。”[5]由此可知,张丹卒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全清词·顺康卷》作者小传称其“康熙三十九年(一七〇〇)[庚辰]尚在世”,未详所据。

二、孙治(卷七,上册,第173页)

孙治,《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627。

江庆柏先生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也有孙治生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2]218,依据为孙治《孙宇台集》卷二十四《先妣沈太孺人行实》。经检该文,有关记载似为:“母二十一而生治,又二年生[弟]洽。……母生于戊戌年五月十日未时。”[6]78-79这里其母生年“戊戌”,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母二十一岁之时,确实为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

但是,《孙宇台集》同卷上一篇《先考文学复庵府君行实》,有关记载更为精确:“己未,生不孝治。又二年辛酉,生弟洽。”[6]77这就是说,孙治的生年应该是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其弟孙洽则生于两年之后的天启元年“辛酉”(1621)。又卷三十一“四言古诗”《迪躬诗》十四首,小序开头说:“戊子三月六日,为余初度。岁月如驶,倏已立年。”[6]116这里“戊子”为清顺治五年(1648),孙治“而立”之年三十岁,逆推其生年同样也是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由此同时可知,孙治的生日为该年农历三月六日(公历4月19日)。至于前引《先妣沈太孺人行实》的“母二十一而生治”,以及卷十四《外大父母传》“母……二十一而生治,二十三而生洽”云云[6]16,恐怕都是在计算其母年龄时犯了错误。《提要》本卷以孙治大致归入“生于天启元年至五年(1621-1625)”者,也还略有误差。

孙治与前及张丹,以及陆圻、丁澎等人齐名,并称“西陵(泠)十子”。根据上述考察,孙治、张丹两人恰好为同年出生,而生日则孙治较早。因此,日后《提要》将两人调整到同一年的位置,还需要相应地将孙治放在张丹的前面。

此外检得民国《杭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五《人物·八(文苑·二)》“国朝”孙治传,最末说:“既老矣,以父未葬,复出游,遂殁于泽州,年六十六。”[7]由此可知,孙治卒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早于张丹三年。唯该传末尾所注资料来源,仅列道光年间钱林撰《文献征存录》、同治年间李元度撰《国朝先正事略》两书;而检《文献征存录》卷六“陆圻”条所附孙治传[8]、《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七《丁药园[澎]先生事略》所附孙治事略[9],均未见有享年六十六岁的记载,不知其原始出处何在,且待以后继续留意。

另外前及张丹《张秦亭诗集》卷十三“七言绝句”,倒数第六题为《哭孙宇台四首》[4]613,可惜也未见关于孙治(宇台其字)生卒年的确切信息。

三、陈曾藙(卷十四,上册,第371页)

陈曾藙,《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319。按陈曾藙,字叔毅,其生卒时间俱可据文考得。

先说出生。

同时代陈曾藙家乡浙江仁和邻县海宁(同属杭州府)诗人查慎行(字夏重,号初白),其《敬业堂诗集》卷五《逾淮集》,有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叔毅见示初度述怀诗,有感而作》,略云:

与君世好幼同里,其室则迩其人遐。年逾三十未识面,各被衣食驱天涯。……燕山此来忽交臂,相视莫逆心靡他。……行时肩从坐齿序,爱比兄弟岂有加?一朝顾我歘不乐,刺眼怕看重阳花。新诗一篇把似我,音调惨裂如秋笳。[10]

此诗据集内作品编年及有关诗句推测,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九月。查慎行出生于顺治七年庚寅(1650),本年三十五岁。标题所说的陈曾藙“初度述怀诗”,盖为三十岁生日所作;此时刚刚过了生日,所以诗句称两人均“年逾三十”,“各”“驱天涯”。今人聂世美先生选注的《查慎行选集》,其中《诗选》部分所录前此之作《同吴六皆、陈叔毅、汤西崖[厓]宿摩诃庵》,有关注释曾说:

陈叔毅:生平未详。从初白所作《叔毅见示初度述怀诗,有感而作》诗得知,其人……生于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九月。[11]

这里其他毋论,其推算陈曾藙出生的年月显然是正确的。而结合前引该诗“刺眼怕看重阳花”句原注“叔毅生辰在九月九日”,还可以进一步知道陈曾藙出生于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九月九日重阳节(公历10月8日)。

另外,吴振棫辑《国朝杭郡诗续辑》,卷二所录陈曾藙《悼元配徐》二首之一中有云:

忆昔与君婚,弋雁将翱翔。结缡甫四月,迫独罹祸殃。我父痛终天,繐帐悬高堂。[12]31b-32a

陈曾藙父亲陈祚明,名列“燕台七子”,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卒于京师②,其《稽留山人集》诗歌止于上年除夕之作。陈曾藙初娶徐氏大致应该在上年秋冬之际③,当时十九岁,属于古人正常结婚年龄,这也可以佐证“初度述怀诗”只能是三十岁所作。

再说谢世。

章藻功《思绮堂文集》卷六有一篇骈文体《陈叔毅遗集序》,原注记载陈曾藙谢世时间十分具体:

犬子属舅甥之戚,鸿妻乃兄妹之称。……计迫而罕所之,时来而希其遇。盼六飞之南幸,献寿者八千岁而计春秋(癸未春三月,上南巡,适当万寿之辰);搜两韵于东阳,作颂者十五平而分上下。霏将玉屑,落唾随风;铸得金声,呕心掷地(二月初四日,叔毅作《迎銮诗》三十首,又序千余言;序将成,掷笔而殁)。[13]

这里“癸未”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该年皇帝五十大寿,第四次南巡,正月启程,二月莅杭,三月返京。陈曾藙在创作《迎銮诗》并序的过程中,于二月初四日(公历3月20日)猝死,享年仅四十九岁。章藻功系陈曾藙妹夫,又是儿女亲家,其记载当可确信无疑。

附带关于今人编纂的《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第七编《长留集》卷二《狄向涛太史招同姜西溟、汤西崖[厓]、汪文升、查德尹、查夏重、沈客子、吴元朗、王东发、沈厚余、柯南垓[陔]、陈叔藙[毅]、袁士旦、蒋京少、沈竹西、顾侠君、陆季昭诸子试灯》一诗,于“陈叔藙”注为:“名宝璐,字敬东,号艺兰室、叔毅,[福建]闽县人。”[14]而实际正是这个陈曾藙。另外《全清词·顺康卷》作者有一位“陈曾藙,字叔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3]9499,不知是否为同一人④。

四、陈灿(卷三十八,中册,第1116页)

陈灿,《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231。按陈灿本人及屠倬有关作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⑤。

先说生年。

关于陈灿的生年,很早就已经有学者考证过。浙江博物馆陈军、王小红两位先生合写的《明清浙籍书画家生卒考》一文,第五条即为“陈灿(一七三六—?)”[15]。该条首先据陈灿《师竹斋稿》卷三嘉庆十年(1805)所作《乙丑正月二十七日生朝,用文待诏韵》一诗标题及正文“甄陶抛得净尘缘,七十孱躯幸尚全”云云[16]4b,推得其生年以及生日为乾隆元年丙辰正月二十七日(公元1736年3月9日);又进一步根据馆藏陈灿《浣亭竹路图》,引其自题“道光壬午[二年,1822]季春下浣,二西陈灿,时年八十有七”,佐证“其生年乃确切不易”。这后一处佐证,事实上更加具有说服力。

笔者在陈灿《师竹斋稿》内,还发现不少类似的线索。其中推论过于复杂者除外,比较直接的至少有以下两处。

一是卷末陈灿《自跋》,末尾署款明确说:

嘉庆二十年,太岁在乙亥[1815],壮月,钱塘陈灿二西氏跋于师竹斋中,时年政八十。[16]1b这里陈灿为了避免“八十”存在泛指的可能,所以特地在前面加了一个“政”字,也就是当时“整”或者“正”八十岁的意思。据此逆推,所得生年也是乾隆元年丙辰(1736)。

二是卷首屠倬序,开头连带叙及,陈灿“长家君十年,今八十矣”[16]3a。据末尾署款,该序同样撰于“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秋八月”亦即“壮月”[16]4a,因此这个“今八十”也是实指,推算陈灿生年与上引陈灿《自跋》署款完全相同。又据陈灿《师竹斋稿》卷三《题刘六桥层峦新霁图,用文待诏乙亥元旦韵,寄祝屠兰渚封翁七十寿》标题及尾联“新图持作南山颂,书亥还推绛老前(适当乙亥[嘉庆二十年,1815])”[16]12b,以及王昙《烟霞万古楼文集》卷六《屠孟昭大尹尊甫兰渚封君七十、封安人宏农君五十八岁寿序》“疑年在亥[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四月维夏,廿有三日,为封君屠兰渚先生七十揽揆”[17],特别是沈钦韩《幼学堂文稿》卷八《敕封承德郎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例晋朝议大夫屠丈墓志铭》“公讳邦瑞……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七十有一,卒于仪征”[18],可知屠倬父亲屠邦瑞(兰渚其号)生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正小于陈灿十岁,与屠倬所说陈灿“长家君十年”也完全吻合。

如此则《提要》本卷将陈灿大致归入“生于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者,误差明显过大。

再说卒年。

屠倬《是程堂二集》卷五,有《挽陈二西丈》一律,颔联下句自注说:“先生夫妇,皆年登九秩。”[19]10a惟此题编在同卷道光四年(1824)《甲申立春日偶作四首》之前[19]12a-b,而其后却反而还有《怀沈菘町高士,并呈陈二西丈,求留意菘町遗集,即题瓶菊图上》二首[19]16a,可知这里排次有误。结合前述陈灿生年,其“九秩”九十岁乃在道光五年乙酉(1825),陈灿应该就卒于这一年。《挽陈二西丈》一律,应当移至《怀沈菘町高士,并呈陈二西丈……》二首之后,即作于道光五年乙酉(1825)。这从《是程堂二集》内部作品的编排次序来看,基本上也是符合的。

需要指出的是,前及屠倬长子屠秉《盟山堂诗初集》,卷四《斋中四咏》之四《瓶菊》附有“大人”屠倬“《记》并诗”[20];该《记》据署款作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六月”,其中提到:

今惟二西丈健在,年八十七,不废诗画,如文徵仲耄年时也。

这里所说陈灿当时的年龄,据其生年推算应当是八十六岁。

附带关于《提要》称陈灿“卒年八十余”,这很可能是本于吴振棫辑《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十一陈灿名下所附诗话:“殁时年已八十余矣。”[12]8a但从陈灿生年推算,即使仅活到道光三年癸未(1823),也已经八十八岁,按照一般习惯应当称年近九十才是。此外《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于陈灿表字“二西”均写作“二酉”,“酉”字当系笔误或刊误。

五、胡珵(卷四十二,中册,第1318页)

胡珵,《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571。

按胡珵曾随其父胡敬一起参加“东轩吟社”。其生年,前及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已据汪远孙辑《清尊集》卷首《清尊集目》第一项作者总目予以考出⑥,为嘉庆二年丁巳(1797)[2]552。胡珵为胡敬而撰的《书农府君年谱》中,该年即胡敬“二十九岁”条记载相同[21]。《提要》本卷大致归入“生于嘉庆元年至五年(1796-1800)”者,范围正合。

又《清人别集总目》胡珵小传后所附传记资料目录,列有曹金籀《籀书·续篇》卷三《胡孟绅传》。该传正文以四言韵语写成,其中叙述胡珵(孟绅其字)谢世说:

岁在癸丑,时维暮春。旧疾复作,奄忽期年。遂以不起,遗孤孑存。如蝉委蜕,一去飘然。[22]

这里“癸丑”为咸丰三年(1853),胡珵应当卒于“期年”之后的咸丰四年甲寅(1854),享年五十八岁。传文末尾“赞曰”所谓“年不过六秩”,与我们推算的具体享年相当一致⑦。

另外胡珵晚年掌教杭州崇文书院,其后任戴熙《习苦斋古文》卷二《崇文课艺序》曾经叙及:

咸丰癸丑,适崇文书院山长胡比部琅圃先生捐馆舍,大中丞黄公寿臣敦嘱继其后。熙悚然不敢承者再四,而弗容辞,强颜就席。甲寅首课……[23]

这里将胡珵(琅圃其号,曾官刑部主事)“捐馆舍”直接定在咸丰三年“癸丑”(1853),从上引曹金籀传文来看恐怕并不可信,盖当时胡珵仅仅是“旧疾复作”,而此后还“奄忽期年”。

不过,上引曹金籀传文如果不考虑语序,而把“旧疾复作,奄忽期年”理解为“岁在癸丑,时维暮春”之前的原因和过程,那么胡珵“遂以不起”的年份就刚好与戴熙所说一致。现在姑且记在这里,容待日后再继续留意其他相关的资料。

注释:

①《清人别集总目》按作家姓氏笔画排序,但各家小传也力求注明生卒年。

②可见《提要》卷七,上册第163页。

③另可参见陈祚明《稽留山人集》卷二十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所作《中秋乞金与舍弟康侯,俾寄归为大兄营墓、藙儿娶妇,慨然纪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3册,第666页。

④从上文可以看出,前者标题中的“查夏重”即查慎行,与陈曾藙为杭州同乡朋友,当时诸人同在京师,所以必是陈曾藙无疑;后者估计也是,但没有把握,毕竟《全清词》所写籍贯不完全相同。

⑤关于这个问题,拙作《〈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九位浙江籍作家为中心》第三条“陈灿”曾做初步考察,见《嘉兴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66-67页;其后又有新的资料发现,因此重新写过,作为对旧作的订正和补充。

⑥《清尊集》卷首《清尊集目》该项胡珵居第六十一家,并有生日“六月初三日生”(公历6月27日),见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钱塘振绮堂刻本,第3b页。

⑦此外胡珵弟妹子侄数人,其生卒年也可以考出;因其仅有零星诗歌传世而未见专集,与《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无涉,所以另外写入《清代诗人生卒年补考——以沈如焞等十位杭州诗人为中心》第四条“胡琨等”,将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张丹.张秦亭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5]王嗣槐.桂山堂文选[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21.

[6]孙治.孙宇台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陈璚修,等.(民国)杭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3册.上海:上海书店,1993:461-462.

[8]钱林.文献征存录[M]//续修四库全书:第54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71.

[9]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M]//续修四库全书:第5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9.

[10]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5.

[11]查慎行,聂世美.查慎行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1.

[12]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M].刻本.钱塘:丁氏,1876(光绪二年丙子).

[13]章藻功.思绮堂文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八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26-327.

[14]孔尚任,徐振贵.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第3册[M].济南:齐鲁书社,2004:1434.

[15]陈军,王小红.明清浙籍书画家生卒考[J].新美术,1995(4):37.

[16]陈灿.师竹斋稿[M].刻本.杭州:爱日轩,1815(嘉庆二十年乙亥).

[17]王昙.烟霞万古楼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4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59.

[18]沈钦韩.幼学堂文稿[M]//续修四库全书:第149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7-288.

[19]屠倬.是程堂二集[M].刻本.杭州:潜园,1821(道光元年辛巳).

[20]屠秉.盟山堂诗初集[M].刻本.1831(道光十一年辛卯):28a.

[21]胡珵.书农府君年谱[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86.

[22]曹金籀.籀书[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83.

[23]戴熙.习苦斋古文[M]//续修四库全书:第153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8.

The Redaction and Supplement ofQingren Shiwenji Zongmu Tiyao:Focusing on Five Hangzhou’s Authors

ZHU Zejie
(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The bookQingren Shiwenji Zongmu Tiyao,written by Ke Yu-chun recently,has represented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on the philology of Qing poems and essays so far.It is meaningful but difficult for us to revise some unavoidable faults or renew more information to make the book perfect.Now according to what I learnt from other books,the paper redacts and supplies some information of five Hangzhou’s author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author and other readers.

Qingren Shiwenji Zongmu Tiyao;Zhang Dan;Sun Zhi;Chen Zengyi;Chen Can;Hu Cheng;The Natal and Obituary Year

I207.2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074(2014)01-0107-06

2013-12-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A75107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36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3NDJC024Z)

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张丹清人总目
总目次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第36 卷总目次
论清人对红楼十二钗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Junior English Teaching
天花与清人日常生活
吓人奶奶,新年快乐
《清人咏大石山诗》书法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2009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