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海 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是医疗、医药、医保要搞“三医联动,三改并举”。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医药产品的合理定价和流通体制改革等,这几个方面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彼此环环相扣,仅靠其中的一项改革孤军奋战,无异于孤掌难鸣。而现实状况却是医保单独冒进,等于一条腿走路,肯定走不远,走不稳,唯有“联动”和“并举”才是提纲挈领之道。
也许用“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来概括第一三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包幼甫的发展观不尽全面,但这位兼有中国和日本医学教育经历的博士总裁在接受采访时用得最多的词当属“变与不变”。
2012年,日本第一制药与三共株式会社中国区进行整合,包幼甫荣任总裁。在他看来,总裁就是作决策,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善察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做到以变应变,顺势而为。他坚信,只有善察大势,才能“以先识抓先机”。
那么,包幼甫“先识”的大势包括哪些内容,取得什么结果呢?
——他关注和研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归纳出“两增现象”: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大量增加,目前患病人数达上亿之众。以往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疾病,在中国已经凸显出来。二是国民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人们对治疗和预防这类疾病的愿望日趋迫切,就医人次陡增,2011年接近50亿,2012年突破60亿。当时他判断,2013年有可能再增10亿左右。果然,这年全国的就医人次超过70亿。而且,这种势头还将持续多年。对此,药企应该有所作为,从“防与治”两端采取应对之策。这既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他关注和研究环境污染与重特大疾病发生的关联。WHO此前曾提出,空气的污染与肿瘤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污染状况,估计未来5-10年,中国罹患肿瘤的人群将会大幅增加。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将会集中性爆发。有资料显示,目前这三种癌症已占到各种恶性肿瘤的76%。面对癌症,人们有三种心理:一是谈癌色变的恐惧心理;二是在恐惧心理下产生的“药到病除”的急切心理,对药品的要求从关注价格转变为关注疗效;三是“少花钱治大病”依然是主导心理,这一心理与“从关注价格转变为关注疗效”看似矛盾,但却是现实存在。面对三种心理,他认为,“对药企来说,归根到底还是要生产成本低、疗效好的药品,这要成为永恒的理念”。
——他关注和研究城镇化提速带给人们的心理纠结。一方面,人们盼望城镇化,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2%,且仍以强劲的势头向前推进;另一方面,把农村人口迁进城镇,难免导致软硬件建设不相匹配,农民进城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住房等难免不足,留守的老人、孩子也会产生孤独无助等心理障碍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抑郁症患者的增加。已有研究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因与亲人长期分居、在城镇务工多年买不起住房、被拖欠工资等因素,抑郁症患者增加较快,2012年已占到0.7‰,而城镇人口仅为0.06‰。“尽管抑郁症的患者人数与其他病种相比是少数,对药品的需求量不会太大,但毕竟是一种需求。药企不可因为需求量少而放弃研发和生产。”
——他关注和研究老龄化与药品生产的关系。18-40岁年龄段的人,人均年就诊1.6次,且多为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50-59岁年龄段的人,人均年就诊7.6次,多为重大疾病和慢病患者;60-70岁的人,以慢病为主,人均年就诊8.7次。这个抽样调查结果说明, 老年人对药品的依赖性最大。中国的老龄化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来得早,被称为“未富先老”;二是来得猛,至今仍然准备不足,被称为“未备先老”;三是延续时间长,到本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中国将一直背负着老龄化的压力。“我提出药企要顺势而为,适应老龄化就是其内涵之一。”
谈到为何把老龄化、城镇化、生活方式变化等社会问题作为观察的主要对象,包幼甫有着自己的理解:药企跟着国家的大政方针走,这一点普遍都能做到。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媒体的宣传力度大,党和政府还有红头文件。而老龄化、城镇化、生活方式变化等社会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所带来的市场变革也是潜移默化的,容易被轻视或小视,但与药企关联密切,可以从中找到未来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细分领域,选准自己在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对决策层很有关注和研究的必要。
随着大量国外专利药陆续到期,国内相关政策趋向松动。这种变化必将给中国仿制药产业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到2015年市场规模可能接近5000亿元;而中国药企依然存在技术能力落后和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这一鸿沟给外资药企带来了诸多机会。为了把机会变成产品和效益,包幼甫早有筹谋,并提出了实施方案:“进入仿制药领域的原则必须与现有原研药产品线相匹配,例如心血管药物、抗生素等;同时涉足若干专科领域,如消化系统用药和糖尿病用药等……”
这仅仅是“以先识抓先机”的一个例子。在公司的业绩档案和将要付诸实施的议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为适应民众的健康需求,包幼甫提出打造“大健康”概念,拓展OTC(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药妆品等领域。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对OTC药物的选择并不明确,但对来自日本的品牌却十分信任。第一三共旗下就有一家OTC公司,拥有众多的OTC、保健品和药妆品等产品。“我们想通过企业的统一品牌和系统产品线的管理模式,联手国内具有特色的企业,构建统一的品牌管理、生产及网络营销模块,根据战略目标开展收购,然后改革药品的制作工艺,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真正树立自己的‘大健康’品牌。”据了解,这一计划将在2~3年内执行,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质量体系管理技术、营销及品牌管理概念引进中国。
有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企业发展决策,还必须有贯彻执行决策的可行性实施路径。
中国地域广阔,市场巨大,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异也大。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按照现在的统计口径占比48%,但其医疗资源只占27%,而且优质资源奇缺。“我把中国药品市场比喻为欧洲+非洲,一个富一个穷,用一种方式、一套措施难以首尾相顾,一个药企要想占领整个中国市场并不现实,走多样化的合作之路才是理性+明智的科学选择。”
在“联动”中实现共赢是多样化的路径之一。包幼甫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是医疗、医药、医保要搞“三医联动,三改并举”。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医药产品的合理定价和流通体制改革等,这几个方面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彼此环环相扣,仅靠其中的一项改革孤军奋战,无异于孤掌难鸣。而现实状况却是医保单独冒进,等于一条腿走路,肯定走不远,走不稳,唯有“联动”和“并举”才是提纲挈领之道。出于这个愿望,第一三共(中国)与医保界在政策宣传、深层次问题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在药品生产上确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医保买得起、百姓吃得起、治病疗效好为目标”的生产宗旨;与医疗界联合,启动了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美百乐镇“乐学脂识堂”项目,目的是通过搭建胆固醇教育平台,强化全民预防为主的意识,牢固确立“我的健康我负责,我的慢病我管理”的理念。“我们这样做,宣传了医保、医疗,放大了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多方联动收到了多赢之效。”
在“互补”中实现共进是多样化的宽广之路。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是不少企业合作的首选,第一三共也与国内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但“合作方式不一定非要成立合资公司。第一制药与三共制药都是日本公司,二者完全融合尚需5-10年时间。我更倾向于开展一些灵活多样的互补性合作,比如营销合作和品牌合作就是很见效的方式与途径。”
第一三共旗下的明星药物傲坦是目前世界上疗效最好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为尽快将这款药物在中国推广,包幼甫果断定夺,选择了心血管领域中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辉瑞(中国)制药开展营销合作,一举打开局面。同样,为提升药品在周边市场的渗透效率,对一些药物采取了“外资品牌+本地渠道”的营销策略。降血脂药物美百乐镇是公司的预备重点发展品类,推广时选择了一家营销渠道强势的民资药企开展合作。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是利用别人的资源优势推广自己的成熟产品,降低自身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扩散速度,同时又可以带动和提升民营企业的学术和推广水平,从而收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效果,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竞争法则。
包幼甫注重以变应变,顺势而为,更强调“万变不离其宗”。他所说的“宗”指的是什么呢?“激情、创新、价值观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三条缺一不可。总裁,就要在这个层面上当好企业的舵手。”不难看出,这三条指的是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变。
通过什么途径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呢?“我们着力于人才经营团队的本地化建设,目前第一三共制药(上海)和第一三共制药(北京)各个部门负责人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批人培养好、使用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在人才队伍的本地化建设中,包幼甫强调建设学习型团队——“在中国要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有了这种思维,一定会赢。”
针对有的跨国药企通过不法手段开展营销的丑闻,他表示,“日本医药行业的负责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其中就包括对道德水准的评价。”他认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大环境在许多方面需要改变,医药代表的职能就是一个大问题。医药代表必须经过专门严格的医药学训练,把新进入市场的新药信息、合理安全使用信息正确地传递给临床医务人员。同时再将医生在临床使用后的信息和不良反应(ADR)收集回企业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作为一家研发制造和销售药企的社会责任之一。
出于这样的目的,公司与有关机构联合创建了“可乐必妥®抗感染之港(CAH)”学习专区,为临床医生提供抗感染领域相关最新资讯、文献指南以及精彩课件等诸多学习资源。在这一专区,医生们可以方便地就抗感染的话题展开交流或学术观点碰撞。“做品牌产品、专利产品,必须提高市场策略人员和医药代表的整体素质,做品牌和市场的领头羊。”
不断的学习和素质教育,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内在动力。从1998年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药品生产企业以来,已上市11个原研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抗感染、呼吸道等疾病治疗领域。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的傲坦、美百乐镇,抗感染药物可乐必妥、呼吸系统药物阿斯美等7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均已分别过亿。而且,心血管药物傲坦和美百乐镇的后劲十足,将成为第一三共(中国)冲上30亿高峰的新引擎。素质提升已结出累累物质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