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赫选贞陈建华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具体提出了六项任务: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明确强调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四是坚持协调发展。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五是坚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六是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也在强力推进,党和政府爱才、识才、用才、聚才,不断创新人才理念和工作路径。如今,国之良才如千帆竞发,“人才强国”正从宏伟战略化为现实图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科建设扎实推进,教材建设取得成绩,教学方法逐步改进,师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如今,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当作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迅速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精神进高校要着力抓好“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三方面的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以看出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十八大精神“进学校”,即如何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办好学校。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办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学校,首先要确立回归本真的办学定位。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坚守本真,珍视每一个生命,以尊重天性、涵养德性、健全人格为基点。
办好学校,其次要建立社会主义学校创新管理体系,让学校管理闪现人性的光辉。关注细节、尊重规律、落实常规、强调个性,以父母之心办学校,以父母之心做教师,以“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健康信念、卓越潜能”为培养目标。
办好学校,再次要建立博爱精进的师资队伍。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教师精神世界,增强教师精神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师思潮、凝聚教师共识。
办好学校,还需要培育勃发愉悦的学校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同样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最肥沃的土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一次调查还显示,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僵化、学生被动学习,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十八大精神“进教材”的重要体现。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倡导启发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感性意识到理性意识的飞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理性意识到实践的飞跃。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十八大精神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进而武装高校学生的头脑,这样才能检验教育实践工作。
首先,十八大精神进教育工作者的头脑。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十八大精神进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主要是进教师的头脑。结合师德规范、教育本职工作和学生实际,倡导奉献精神、服务精神和责任思想,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努力成为学养丰厚的专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式报告等途径,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三个代表”,推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次,十八大精神进高校学生的头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坚信,只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报告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教育战线一定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