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理念的数学课堂

2014-08-15 00:44:25黑龙江纪胜芹
职业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猴子手段情景

黑龙江纪胜芹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切入: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了解、掌握知识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指明探究的方向。

新课程提倡生活情景化,特别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几乎每一节都有情景主题图。如: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理区域、认知限制以及学校具体教育资源的差异使得情景图内容并不一定适用于每地、每校、每班。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一课,设计教学时创设了设计奖杯和焰火晚会等教学情景,当问题和学生的经验密切结合时,就能激发起他们探索与创造的兴趣,并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二、捕捉“生活素材”,优化教学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导入的情境,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采用童话故事导入:首先,课件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奖励给它两个大桃:说的同时小猴面前出现了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啊!随后,小猴子就拿出一个桃子开始吃了,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盘子里只剩下1个桃子了”。教师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回答用1来表示,然后,课件演示小猴子拿出盘子里最后的一个桃子在吃,这时老师问:“盘子里还有桃子了吗?该用几来表示?小猴子不知道,小朋友们能帮助小猴子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致高涨,便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了。

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教师则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通过“知识内化、方法掌握”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数学理解和用多种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三、教学手段要生活化

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同时,手段的采用也要因地制宜,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手段用在不同的班级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更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

说到教学手段,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的确,多媒体教学手段内容充实形象,有“声”有“色”,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使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然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后都未能完全摈弃原先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见教学手段的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生活化入手,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变教学手段使用观念为“需用方用”,而不是“为用而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验证,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时、分、秒之后,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景:小刚7:00起床,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把牛奶和面包一起放进微波炉里转5分钟,10分钟吃完牛奶面包。15分钟走到学校,问他能否在7:30分准时到达学校?通过这样与实际结合的应用情景,既促进学生用所学的时、分、秒知识计算出经过时间,又在其中培养了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形,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猜你喜欢
小猴子手段情景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小猴子
楼梯间 要小心
小猴子
淘气的小猴子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把美留在心里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