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田文君 耿晓棠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人才培养质量优劣,能否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纲要》进一步指明了深化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和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
当前,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就内容来说,主要是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等。就广度和深度而言,大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不高,企业参与度不够,关系不稳定,企业很难安排固定的人花费时间和精力与学校一起反复商讨、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企业还觉得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是一种负担,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而涉及到资金资助、技术攻关等深层的合作更是少之又少。
校企合作仍处于松散型、低层次水平,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缺乏对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起到必要的规范、调节和推动作用;二是企业缺乏长远、成熟的人才培育观念,只考虑短期自身利益,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动力;三是高职院校自身科研能力较弱,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欠缺,对企业没有吸引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利益是利用各种资源和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历练,提升技术技能和职业意识,更快适应就业的岗位要求。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了解用工单位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变化,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到企业实践锻炼,解决教学与生产两层皮的问题。学校还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任教,增强办学实力。可见,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质量与规格,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共享教育与培训资源等。
对企业来说,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素质要求较高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在我国,除企业自身培训以外,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提供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按照自身需求定制人才,节省了新职工岗位熟悉、培训等方面的成本费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获得高素质的员工;企业还可借助高职院校的技术开发、咨询等服务进行合作,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受益。
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互为利益相关者,二者具有产生合作的基本要求和动力。高职院校是唯一具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格和能力的组织,是其他教育类型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二者的合作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也是更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院校与企业是互为利益相关者,然而现实中的合作关系尚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阶段,要满足合作双方需求,使合作双方利益达到最大化,就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多种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
集团化办学是以行政部门为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为指导,学院和企业为活动主体,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集团化办学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有利于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活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双提升。笔者所在的黑龙江职业学院是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省畜牧兽医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协调各成员单位遵循“共建共用、共有共享、共生共荣”的原则,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牵头组建由全省12家职教集团构成的职教集团联盟,使校企合作向更广阔、更深入、更有效的方向迈进。
区域合作委员会由地方政府牵头,区域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汇集区域内的生产与教育资源,共同实施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战略,共同参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蓝领发展战略联盟是哈尔滨市香坊区科技局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以“交流、合作、互惠、共赢”为宗旨,发起成立的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我院作为“蓝领联盟”秘书长单位,与成员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工学交替合作培养协议,2013年为联盟企业培训员工达到4000人次,为红光锅炉厂研发了“40吨燃气锅炉电气控制系统”,等等。
我院成立的哈尔滨强牧动物疾病防治有限公司和省龙职宠物服务有限公司均为股份制公司,是实体性企业,实行董事会管理模式。学院是公司大股东,企业和教师自愿入股,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董事会选聘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业务。两家企业在“股份制管理、公司化运营、董事会决策、总经理负责”的组织框架下,学院提供经营场地和部分设施设备,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员工由总经理选聘,其主体是学院骨干教师和行业技术能手。公司在保证社会服务质量的同时,须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轮岗实习和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实现了师资培养、学生实习、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的一体化。
校中厂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兴建,企业为主、院校配合进行管理,承担生产、教学、青年教师培养的任务。有条件的校中厂可设立企业专家工作站,进站专家承担学生实践指导、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活动,与师生一起共同开展技术革新。校中厂功能有:按照企业生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要求,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解决企业难题;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便利;为青年教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支持,企业专家作为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培养和考核。我院建立了哈尔滨天宇模具加工厂等9个校中厂,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同步,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厂中校是企业投入场地和生产设备,院校投入教学设备和师资,企业负责管理,校企共同使用,完成员工培训、实训实习、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可选择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进站教师除完成管理指导学生实习、指导青年教师实践的任务外,应与企业联合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厂中校的职能有:接受学生进入基地完成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任务;院校安排师资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活动;工作站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发,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完成部分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养任务。我院建立了红光锅炉制造教学基地等10个厂中校,校企关系紧密,推动合作的深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