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陈月英
谈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福建 陈月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学生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很难,主要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学生作文应该开源拓流,也就是注重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
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多看看。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在认识中学认识,在理解中学理解。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学生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既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又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认清人和事物之间关系,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除教师的责任外,家长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读书。比如办好图书室、图书角;帮助孩子选订一份好的报刊;多留些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读书、看报。无论是观察生活,还是阅读,都要让孩子用个“小本本”,把所搜集的材料记下来,把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记,就是积累、就是储存。在引导孩子积累材料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掌握语言表达规律。对于那些好文章,就要指导孩子阅读,使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语言、学思维,在头脑中积累材料、积累知识,在多读中求理解,在多读中学表达。眼睛看、心里想,口中念,从读书中积蓄词语,揣摩写作方法,开拓思路。正如古人所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再说,孩子一边读,一边品尝、玩味,就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从而产生喜爱好文章的情趣,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时滔滔不绝,可写作文却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生活实践中用得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就无话可写。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让学生先说后写,引导学生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每日一忆,即把每天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忆”的事情又多又有意义。比赛时,我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大受启发,争相发言。学生们回忆一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同学之间的、师生之间的、父母之间的……学生们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这种方法即使学生的有话可说,又为“四德记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以前每次讲评作文,都是我讲学生听,学生没有直接参与,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许多学生趴在桌子上“神游”。一节课下来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毫无收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积极改进讲评方法,尝试师生共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相处。我在读学生写的作文时,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被激发了,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而且说即使得头头是道,这时我又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同学们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老师再念一些作文,看看哪位医生能对症下药。”学生们思维活跃了,每篇文章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然后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面对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共评这一过程,找到了问题所在,就会开动脑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班级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喜欢写作的氛围。
大多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作,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防止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忌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账。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的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作文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