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有效性问题——基于成都基层实践的分析

2014-08-15 00:47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企业主园区党组织

吴 欣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110)

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薄弱的领域,有效性不足是其突出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有效性,是对党的建设在与企业、党员员工、群众员工以及基层党委政府的互动过程中,是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各相关方互促共赢目标的一种价值判断。依据2012年5月中共中央出台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有效性的主要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和谐;是否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否有利于提高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截至2012年12月,成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78684个,其中55472个建立了党组织,覆盖率达70.5%,“建党”工作成效明显。然而有效性的不足,不仅无法巩固我们在前期积累的资源和成果,也将制约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因此,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理应成为下一步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的重点。

一、成都基层非公企业党建有效性的探索和创新

非公企业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难点和矛盾集中在基层,创新和活力也同样来源于基层。在2012年全国“基层基础建设年”的直接推动下,为了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发挥作用难等难题,成都各区(市)县发挥首创精神,因地制宜,进行了很多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的创新案例。这些探索也许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模式,但它毕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创非公党建新局面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其探索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案例一:大邑县构建“党建联盟”,引领非公企业发展强、党建强

做法简介:大邑县自2012年8月开始探索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联盟”,坚持以党建与服务企业发展要深度融合为理念,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加强党建为目标,通过整合机关党建、企业党建、金融部门党建等各类资源,构建合力服务企业体系;围绕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业务发展、履行社会责任、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等关节点,创新活动载体、优化服务方式;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两支队伍”建设,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等做法,初步形成了“大联盟、大融合、大党建、大提升”的良好格局,较好地实现了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增速”。

分析评述:首先,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有限是导致非公党建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走向联合”是提高有效性的理性选择,也是发展趋势。大邑构建“党建联盟”的最大特点即是把各类相关的党内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机关党建带动企业党建,既激活了过去死气沉沉的机关党建,也帮助企业解决了对于党建工作“想抓不会抓、想干不会干”的问题,较好实现了党建资源共享、党建工作共促。其次,这种联合不是招揽式的,而是重关联、求实效。加入联盟的像工商、税务、经信、质监、建设局等部门单位平时就与企业有管理或服务的关系,与企业接触较多,但企业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依然不是很顺畅方便的。联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快捷高效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召集企业发展座谈会、企业发展问题协调会、银企座谈会,组织考察学习交流活动等形式,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投融资、产品营销、人才引进、品牌打造等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热难点问题335件,受到企业主的广泛欢迎。但是,大邑模式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地方。比如,在之前的试点中,大邑还只是采取由部门牵头,分别对接15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方式,组建了5个党建小联盟。但今年初即组建起了全县性的非公企业党建大联盟,包含了223家非公企业党组织、631家非公企业、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9家金融部门党组织、18家县级部门党组织,5个乡镇党委等会员单位。虽然联盟内设的组织机构也算健全,但要运作并管理规模如此庞大的一个组织,人、财、物的保障是一个问题;再加上会员单位的涉及面广,要进行统筹协调也是一个难题。再比如,联盟理事会的3位会长分别是由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分管工业的县委常委担任的。如此高的重视程度显然能对联盟各会员单位履行职责形成强有力地推动和督促,但是这种外在推动最后是否能够激发出企业对于党建工作的内生需求,依然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案例二:温江区万春镇组建花木企业党建联盟,助推党建发展、产业升级

做法简介:花木产业是温江的优势产业,但花木企业里的党建工作却不是优势党建。万春镇是温江区花卉产业主产区,为了解决过去存在的花木企业零星分布,党建工作不易开展;特色产业高速发展,党建工作相对滞后;优秀人才快速集聚,组织孵化力度相对较弱等矛盾,万春镇探索建立“产业+党建联盟+党组织”的产业链党建工作模式。通过80多家企业选举产生了联盟大会、联盟理事会、联盟秘书处3级组织架构;按“六有”标准建立300平米的规范化的党建活动阵地;通过“互助基金”提供金融融资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对外形成集群优势,抱团闯市场,内部建立党建工作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格局,较好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升级互动共融、共同发展。

分析评述:首先,依托党建联盟将花木企业组织起来。万春镇目前共有花木经营体172家,从业人员1946人,虽为特色优势产业,却多为中小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也无法像大型企业一样获得更多政策上的扶持,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都有些力不从心。由于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上的制约,很多花木企业对于党建工作并无积极性。党建联盟成立后,本着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拧成一股绳的发展思路,既着力把联盟打造成产业党组织的孵化基地,也依托联盟这个新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种植技术、销售、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大大提升了企业主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花木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强化“造血”功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党建联盟虽然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直接推动下组建起来的,但由于它切合花木中小企业想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行业内协作与互动的现实需求和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愿望,因而企业主加入联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高。但过去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个体商户的小型分散和利益计算上的短视性,往往使得合作成本高而收益低,导致经济上的合作难以持续。因此,党建联盟不光为会员企业提供产业发展方面的服务,更是作为企业坚强而稳固的政治后盾而存在的。在联盟的有力支撑下,企业主抓党建有决心,抓产业升级有信心。特别是党建联盟在配备100万专项担保基金的基础上,还引导联盟企业设立互助基金,通过会员企业按约定比例认缴的形式不断扩充壮大基金,帮助联盟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基金运营产生的收益也能够有效保证联盟企业“联建、联动、联通”地开展党建活动。内生需求是动力,“造血”能力是保障,二者的有机结合使万春“依托行业建党建联盟,助推党建发展、产业升级”模式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案例三:石羊街道天府新谷园区成立党委,建企业魅力家园和区域化党建示范阵地

做法简介:高新区石羊街道天府新谷园区是由科技部授牌的,全国首家纯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了解决园区党建工作与驻区单位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和在职党员在园区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今年5月31日,天府新谷园区党委正式成立。这是省内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党委、高新区首个非公企业集中办公区域化党组织。党委成立后,以围绕企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理念,以“两帮一促”(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园区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在新谷投资集团的牵头下,广泛吸纳了园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员工党员代表进入园区党委班子,建立起以园区党建工作为基础,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为依托,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共建协作机制为关键,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园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园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实现了园区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分析评述:首先,街道党工委全程参与、积极指导。从组建党委筹备会到园区党委的正式成立,从规范组织架构到完善运行机制,无不是在石羊街道党工委的直接关心与指导下实现的。街道还多次邀请企业主(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尚未建立的都在邀请之列)参加园区党委筹备会议,参观非公企业党建示范典型,引导他们饮水思源,深化对党领导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的感恩与自信,号召他们为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造有利条件和所需平台。街道党工委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企业主的认同,大家对成立园区党委的态度逐步地从怀疑转变为支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个转变过程即是党委政府与园区(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的一个过程,为下一步园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园区在机制构建时注重激发党员主体意识,积极探索在非公企业有效落实党员知情、参与、选举、监督等民主权利的制度机制。比如,天府新谷园区党委创新设立了“1+3”模式,即在园区党委(行使领导权)领导下,建立健全园区党员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园区党支部联席会(行使协商议事权)和园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监督评议权)的组织架构。同时,建立完善了“2项机制”(即党员代表决策监督机制和党建联系协调机制)。党员代表对园区群众及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关心的重大事项享有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并通过党建联席会平台协商解决收集来的问题、化解党员职工反映突出的矛盾。通过以上机制的构建,园区党员的主体意识被激发了出来,党员参与园区和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过去明显增强,从而有力促进了园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改善、企业间优势互补合作的加强、政府服务企业的更具针对性,以及党组织和党员地位的提高。截至目前,根据党员代表的建议,园区优化了园区入驻登记流程,共整改硬件设施问题5处,为小型企业申报政策、资金扶持223次;企业间开展提供产品支持等合作55次;街道为园区3家企业5人次提供办理职工子女入学等服务,成功协商调解劳资纠纷2起,为园区搭建专场招聘会1次,用人单位现场与157位应聘者达成了用工意向。现实中,由于非公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非公企业党建很难,而在非公企业推进党内民主则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我们也对园区党员能否有效而持续地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存在一定的担心,但石羊街道新谷园区的探索无疑为破解这个难题做出了有益尝试。

二、提高非公企业党建有效性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非公企业的发展见证了成都经济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据成都市工商联统计,2012年成都市非公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4759.3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8.5%。非公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增强有效性。目前,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多停留在“进得去”的层面,在“站得住、展得开”上还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成效不大,影响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向纵深推进。企业发展无止境,非公党建创新也无止境。在接下来探索提高非公党建有效性的过程中,有下面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1.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首要任务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没有党员,就无法建立党的组织;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就没有经常性依托。成都市委组织部2013年第45号文件规定从2013年5月开始,集中100天时间开展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建党行动”,努力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00%单独组建党组织,各类开发区(园区)符合建党条件的党组织覆盖率达100%,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到25%,对未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做到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全覆盖等建党目标。这项工作的开展固然能对非公企业两个覆盖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但运动式建党的方式也可能导致党组织组建质量良莠不齐。尽管文件对组建后党员队伍的素质、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被简化为了“只重组建扩覆盖”,有的甚至发生了异化。比如,有些地方的建党工作既不是以服务感染人,也不是以教育引导人,而是用给政策、给项目等方式换取企业主对成立党组织的认可;有些明明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便急于求成地硬拉硬建。如此组建起来的党组织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实在是令人怀疑和担忧的。尽管很多地方的思路都是“先组建后规范再巩固”,但其实要满足规范化的“五有”标准(即有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鲜明的活动载体、有稳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并不很难,因为这些属于硬件配备的形式和技术层面;真正难的是体现“五服务”(即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服务所在地党委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党员)的内涵和达到“双强六好”(即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的实质性要求,因为这些需党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方能得以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巩固更难。中央对于非公党建的指导要求一贯都是“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作用发挥”。因此,党组织的组建率、覆盖率只是非公党建的起始点,更重要的在于组建后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大量形同虚设或装潢门面的党组织无论是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对于党的自身建设显然都是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的,只有具有有效性的党组织,才能成为党在企业中坚强的、巩固的战斗堡垒。这个原则和方向是我们下一步推进非公企业两个覆盖工作中所必须注意把握的。

2.开展党组织工作与尊重非公企业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非公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有经济理性和自身的运行规律,党建工作只有在尊重企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帮忙不添乱”,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可能就会感到处处碰壁、开展工作举步维艰。比如,部分企业的党组织试图在缺乏工作成效和企业主认同的前提下,强行要求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主产生戒备心理;有些党组织罔顾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是坚持“业余、小型、分散、灵活、务实、有效、快捷”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安排组织活动,而是试图像国企或机关一样经常而集中地开展活动,不仅引起企业主反感,也难以得到党员员工的认同。因此,要提高非公企业里党的建设有效性,实行“曲线党建”也许是更为合理的选择。首先,在功能设定上要坚持“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统一。非公企业党组织不是企业里的领导核心,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当中也没有党组织的一席之位,因此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功能绝不能与其它基层党组织等同视之,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履行政治引领、利益协调等具有普遍性的功能之外,更要突出强化其服务功能,才能有助于在企业中打开党建工作的局面。其次,在功能实现上要坚持开发企业资源和党组织自身资源的统一。实现组织功能需要载体和资源,但由于非公企业的生产资料由企业主所有,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独立性自然受到限制;同时非公企业强调时间第一、效率至上,因而党组织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难以保证。可见,企业能为党组织所提供的资源其实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非公企业党组织虽然有时不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和无奈,但事实上,我们自身也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比如,依靠党的群团组织资源,把党的活动与工、青、妇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组合,还能够节约成本,是符合非公企业情况的务实选择;依靠党的执政资源,建立健全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相挂钩的激励制度,如获得“党建之星”或“非公党建示范企业”等荣誉,即可获得相应的政策性优惠,由此强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依靠党的组织资源,寻求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与帮助,资源联用、工作联动,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环境和条件,等等。如果非公企业党组织能够在不增加企业更多成本和负担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自身优势资源的良性运作而产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效应的话,必定会促使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态度的转变,从而优化企业党建发展的环境。

3.服务企业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之间的关系

“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是党中央历来强调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履行职责时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之一。但这只是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安身立命之本,而非发展巩固之道。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历程可以看出,企业主对于党组织的态度从拒绝、观望到主动引入,的确是越来越开明和积极。但这种态度的转变如果主要是由于党建工作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那么这样换来的党建基础依旧不是很可靠、也不很稳固的。比如,通过支持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固然能够有利于企业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党内信息和经济政策,增加上级党委政府直接或间接关心和指导企业的机会,加大对企业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力度,有的企业主甚至还能够获得诸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权力(职务)性政治资源。但是政府资源也是有限而稀缺的,如果凡是支持党建的企业都要求获得相应的政策优惠或政治资源回报,党委政府显然无法予以个个满足。特别是当我们现在对非公企业党建的要求还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挂牌、摆书、有电脑、贴党旗党徽党章、出宣传展板等硬件建设上,对党组织活力、党员先进性等软件建设却不太在意的情况下,非公企业党建流于形式的倾向便难以避免,而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真实意图也就越发难以甄别。事实上,有些企业主工具化理解和对待党组织的问题的确存在,党组织似乎只是企业吸引政策关注或者打造诚信文化的一面招牌,这显然不符合中央对于“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定位和要求。因此,我们不能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完全混同于企业的经济工作中,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应该也有必要体现出来,其最根本的着力点是抓队伍建设。非公企业是新时期人才聚集的高地,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能把企业发展所深度依托的管理精英、研发骨干、生产能手都培养为党员,同时也保证企业现有党员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这样坚强而富有活力的党组织、这样一支先进而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怎么能得不到企业主真诚的认同与信任?如此产生的党建基础才是扎实而有生命力的。尽管在非公企业,要把一名精英发展为党员比在国企难得多,但党组织一定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作用的辐射效应,逐步积累人气,扩大影响力;而对于非公企业党员教育难的问题,我们则完全可以探索依托网络平台以突破时空限制,同时运作多个活动载体以满足党员的个性需求,实现信息的即时流通和思想互动,从而逐步完成执政党的价值观输入和对党员先进性的意识强化。所以,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依然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既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本位目标和本体工作,也是党组织不可撼动、也不可替代的真正优势之所在。

三、结语

非公有制经济独特的地位和贡献,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重点任务。但在党的各类基层组织中,非公企业党组织又因其游离于领导核心权力之外,只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发挥作用而成为基层党建的一个特殊领域。30多年的探索,一方面我们成绩显著,另一方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依然薄弱,有效性普遍不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体制机制、组织设置、方式途径等都在探索之中,尚未完全定型。”诸如政党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经济优势如何结合,怎样从制度上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长效性,作为外生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其职能如何定位,作用如何有效发挥?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创新。实际上,无论有权还是相对无权,非公企业党组织依然能够积极的有所作为。而只要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具有正确的主张、良好的形象、公认的能力素质、真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坚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终将会得到企业主的认同和企业员工的拥护,进而为提高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有效性赢得更多的工作和资源支撑,促进“引领发展、促进和谐、夯实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四个非公党建有效性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企业主园区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析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形成原因
年轻人眼中的2017年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